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唐詩 >

淺談茶道之源與唐詩之路

淺談茶道之源與唐詩之路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誠。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的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裏的天姥山就在新昌境內,事實上,李白並非夢遊,他曾千里迢迢三次登臨過天姥山。此外,據專家論證,唐朝有400多位詩人云集天姥山和剡溪,並在此寫下了2000多首詩歌

淺談茶道之源與唐詩之路

為挖掘天姥山文化資源,新昌縣政府早在1994年就召開了唐代文學研討會,之後又舉辦過“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李白唐詩之路研討會”、“中國詩歌萬里行走進天姥山”等8次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通過專家的論證,已經確認新昌是唐詩之路精華地段的中心地,新昌是唐詩之路上的唐詩之城。就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九屆新昌旅遊節上,作為唐詩之路的新昌又吸引了一批國內著名的詩人前來重走唐詩之路。

新昌不僅是唐詩之路的聖地,更是中國茶道的主要源頭。今年,在眾多國內權威專家的論證和倡導下,新昌被證實為是中國茶道之源。講茶道離不開陸羽,陸羽是中國茶學的奠基人。陸羽到湖州後受到皎然的幫助,在顧渚茶場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對現在的新昌、嵊州一帶進行了考察,才得以完成《茶經》。

茶道能夠創世,除陸羽外還有兩個與之息息相關的人物,這就是他惟一的親人也是他的戀人李季蘭和與他相交20多年的篤友皎然。

據説,陸羽到湖州後,經常往來於剡溪(就是今天新昌的沃洲湖一帶)。當然,陸羽到剡溪不僅僅是考察,而是與李季蘭進行幽會。李季蘭怎會有如此魅力讓陸羽從湖州乘船十幾個小時來到剡溪?據説,陸羽小時候被送到李季蘭家,被李家收養,與季蘭青梅竹馬,從兩三歲長到七八歲,後因李季蘭父母要回湖州,又被送回寺院。陸羽二十四五歲到浙江後再見到李季蘭,兩人都是熱血青年,再加上李季蘭父母早亡,陸羽又是孤兒,他們倆成了惟一的親人。李季蘭也是唐代的女中詩豪,她住在新昌玉貞觀修道,陸羽經常不辭辛苦遠道而來與李季蘭在剡溪煮雪烹茶、對坐品茗。

皎然,湖州人,唐代著名的詩人、茶僧,是陸羽的忘年交。皎然能夠提出“茶道”不是偶然的,與他從小在儒道佛方面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他視剡溪為“仙源福地”,在此置有草堂,曾數十次到這裏探尋、隱居、品茗。慢慢地吸收了這兒的“般若仙靈”,從而把一碗簡單的“茶湯”與當時最為興盛的佛道結合了起來。他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詩中,從茶葉、茶具、泡茶、煮茶、茶飲方式、茶境、茶舞等方面完整地勾畫出了茶道的形式、意境與神韻。而詩中的剡溪茗説的就是新昌的茶葉。

因此,專家認為,“一首詩三碗茶”——飲茶歌成就了新昌成為中國茶道的源頭。

茶道既包含物質之“茶”,又暗含精神之“道”,成為茶道之源自然也必須是“茶之源”和“道之源”的結合體。新昌具有1500多年的產茶歷史,唐宋時期生產的剡茶已經名聲在外,在新昌附近的會稽山跨湖橋遺址中,出土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茶樹籽,這佐證了剡溪流域也應該是茶葉的發源地。

“好馬配好鞍,好茶需好器。”有史考證,古越大地還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和全國瓷業中心。越窯從生產原始青瓷的`商朝開始,經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唐一直到宋,延續了兩千餘年的陶瓷文明,歷代享有盛譽。就連陸羽都指出:越州的瓷和剡溪的茶葉都為國之上品。

新昌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古以來道源深厚。早在魏晉之時就有著名高僧等來此煉丹修道,唐代上清派名道司馬承禎、賀知章、李白等也相繼入剡尋經修道,道觀遍佈剡中。加上剡溪為著名茶葉種植基地,他們把道家的許多理念、精神與茶文化結合,開創了中國“道茶文化”之氣象。

詩與茶是唐文化的兩朵奇葩,並互為影響。僅唐朝就有400多位詩人遊覽到浙東剡溪,期間留下了眾多遺蹟和不朽篇章。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許多著名詩人對茶文化有所探討,亦留有茶詩名篇,僅白居易一人就有50篇。可以説這裏是名副其實的“儒學茶道”、“儒茶文化”或“文士茶道”的發祥地。

山、水、瓷三位一體共同成就了剡溪名“茶”;儒、釋、道融會貫通一起鑄就了“新昌——中國茶道之源”的歷史地位。

一座城市的建設,文化很重要。有了“唐詩之城”、“茶道之源”,新昌縣就有了靈魂、方向、座標,一個城市最終有沒有競爭力,關鍵是要看有沒有文化這個“靈魂”,而唐詩之路、茶道之源就是新昌的特色文化。新昌縣有關領導如是認為,他們也是這麼行動的。圍繞“唐詩之城”,依託天姥山,新昌縣正在搞旅遊綜合開發,依託“茶道之源”,正在建造“中國茶市”。

我們相信,通過精心運作和努力實幹,幾年後的新昌作為“唐詩之城”和“茶道之源”的內涵將更加豐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angshi/4lqzo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