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關於《行路難》詩歌鑑賞

關於《行路難》詩歌鑑賞

李白有的詩歌也隱含着人生如夢、縱酒狂歡的頹喪情緒,但不滿於社會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他詩篇的主旋律。今天我們學習的《行路難》就是這類詩歌的典型。現在,文學賞析成了許多文學創作者和愛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課。語文小編跟大家分享的《行路難》詩歌鑑賞,其獨到的鑑賞角度及剖析風格,也非常值得我們讀者去學習。

關於《行路難》詩歌鑑賞

《行路難》詩歌鑑賞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天寶元年(742)李白被片召入京,供奉翰林。但玄宗對他禮遇有加,不過是賞識他文學上的才華,李白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一生傲岸苦不諧的清高使他無法忍受這種處境,而他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 草芥的高傲也不為宮廷權貴們所容,綞被賜金放還。

離開長安,就意味着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這不能不使懷抱着積極用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極度苦悶。同時,長安三年的所見所聞使他對統治集團的本質和社會現實也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初到長安時的那個飄逸超脱的謫仙人李白,此時此刻深深感 到世路的艱難,於是借樂府舊題《行路難》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的茫然、悲憤以及仍然執着於理想的強烈自信。

詩一起欲抑先揚,極言宴席的華美。鬥十千,直萬錢,手法高度誇張。對此金樽、清酒、玉盤、珍羞,一向信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李白卻一反常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透露出內心深沉的苦悶和迷惘,這兩句詩雖從鮑照詩句脱化而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一連使用停、投拔、顧四個動詞,生動刻畫出詩人既悲憤鬱悶又竭力從苦悶中掙扎同來的自我形象。接着從茫然引出行咱難。冰塞黃河,雪滿太行,兩個比喻不僅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帶有濃厚的.誇飾色彩使兩句詩頗具豪放的氣勢。李白詩往往哀而不傷。悲而能壯,與他善於創造這類闊大的意向有

密切的關係。至此已將行路難寫到極處,詩人似乎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然而追求理想的執着和強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棄,他的思緒一下子飛到遙遠的上古,從呂尚、伊尹兩痊聖賢的曲折經歷中得到慰藉和啟發。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個典故運用十分靈活,一隱一仕,互為補充,以上四句用四化個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變幻莫測,意象之間的跳躍生動表現了詩人心情的變化,也造成結構上的跌宕起伏。但詩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虛無縹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現實,即刻從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

行路難,行路難!這感情進以的反覆詠歎,語氣是那麼急促,顯示同詩人內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知所從,心情萬分沉重。但積極用世畢竟是李白人生觀的主導,因此他很快從迷惘中清醒過來,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人是那麼信心滿懷,在他眼前彷彿已經出現了生命之舟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輝煌圖景。

這首詩通過對仕途艱難的感歎,揭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即封建制度對人才的壓抑,因而有着深刻的認識價值,另一方面,通過作者不甘屈服仍然不懈地追求理想的可貴品格,也顯示了中國封建時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給人以鼓勵和力量。

全詩緊緊圍繞着理想和現實的激烈矛盾展開,通過一系列豐富多采的形象,瞬息變幻的場景,生動而有層次地展示了作者時而苦悶,時而憤慨,時而茫然無着,時而樂觀曠達的內心衝突和感情變化。將如此豐富複雜的感情描寫得痛快淋淳、波瀾起伏,又靈活灑脱,入情入理,在古代詩人中實不多見。

此詩以豐富雄奇的想象、高度誇張的手法、縱橫開闔的氣勢、激情澎湃的語言、特別是豪邁樂觀的感情基調,充分顯示出浪漫主義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vyl0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