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歌賞析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歌賞析

《和子由澠池懷舊》創作於北宋嘉祐六年(1061),當時作者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送作者至鄭州,然後返回京城開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難遣,寫了首《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此詩為作者的和詩。本文由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歌賞析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字詞解釋:

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

澠池:今河南澠(miǎn)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出人生之感。

老僧:即指奉閒。據蘇轍原詩自注:“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老僧奉閒之壁。”

壞壁:指奉閒僧舍。嘉祐三年(1056),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並題詩僧壁。

蹇驢:蹇(jiǎn)跛腳。蘇軾自注:“往歲,馬死於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作品翻譯:

人生在世,到這裏、又到那裏,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麼?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閒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作品賞析

作者的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單行入律,用唐人舊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鴻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壞壁舊題的驚歎,含意豐富,意味雋永。全詩動盪明快,意境恣逸,是蘇軾七律中的名篇。

這首詩的理趣主要體現在前四句上,“雪泥鴻爪”也作為一個成語被後世廣泛傳誦。但從寫作手法上來看,也頗有特色。紀昀曾評道:“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之本色。”所謂“唐人舊格”,大致上指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作為七律,三、四兩句本該對仗,此卻一意直下,不作講求。蘇軾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對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説,本身也帶有承接關係,所以是“單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僅字面上飄逸,行文中有氣勢,而且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不求工而自工。這正是蘇軾的“本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出身於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擅長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在散文方面,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同為豪放派詞人。有《東坡全集》傳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4xml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