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有關古詩詞的作文彙編9篇

有關古詩詞的作文彙編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古詩詞的作文彙編9篇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白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朗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斷的戟沉埋在沙子中,雖長滿了鏽,但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顯示出它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兵器。詩人聯想當初,在那裏發生了赤壁大戰,那時要不是起了東風,讓周瑜有機可乘,火攻成功,那麼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變成曹操的俘虜,鎖在銅雀台上讓他盡情享受玩樂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長江邊散步偶爾發現一隻斷了的戟,從這隻斷戟聯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戰。後兩句寫詩人對這次大戰的看法。人們都認為周瑜在這次戰爭中的偉績可佳,而詩人卻全面地看問題,如果當時沒起東風助周,那麼東吳就會失敗,曹操便會大獲全勝,歷史就會改寫。

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使詩篇既有韻味又讓人深思。 折斷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戰中的東風,更讓人難忘。若真的沒有那東風,周瑜能贏嗎?打贏一場戰爭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樣,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結局都與多種因素聯繫在一起。這首詩的寓意告訴我們,要做成功一件事,離不開必需的條件,否則,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首詩雖短,確讓人讀後很有回味,可見詩人敏鋭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寫水平,我深深欽佩古詩人。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一、古詩詞在作文中的運用方式。

實踐表明,把古詩詞等名言警句放進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帶引號和冒號的原因,大體有以下五種形式。

1、語錄式——摘錄

就是放在的的題記位置,單獨出現,做全文的題記。例如: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再如: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問月》

語錄式類似於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動地寫在的開頭,完後另起行在末尾處用破折線引出句子出處,由此做成作文的題記。當然這是題記的一種形式,題記還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

用在內文中,就是直接引語的形式,提示語+冒號+雙引號+引語內容+末尾標點符號+引號。例如:

《論語中説》:“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訴我們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如果寫成如下的樣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訴我們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因為這句話,包括子曰在內,都是直接來自《論語》,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話語內容中的最後一個標點在引號內。

3. 引號式——套用

引號式和援引差不多,但還有細微的區別,主要是在標點的運用上,一是去掉了引號,二是引用內容的最後一個標點在引號外。例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們看見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種情愫總會油然而生。

再看:

秋葉是漫無邊際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滿目的秋葉,五彩繽紛,給了我們鋪陳在天地間的巨幅油畫,也給了我們萬千感歎。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就是隻有引號,引號之外別的什麼標點都沒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此時,我雖然身在温暖的教室裏,可是卻從內心裏平生了“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一點兒浪漫與温暖都沒有了。

4、變化式——化用

就是沒有引號,把經典、古詩詞無形地揉進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有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一種豪放叫飛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種情意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一種淡然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再如:

雨的語言是豐富的,可以是漫卷詩書的喜悦,滋潤着杜甫的綿綿春夜;可以是點點離人淚,傾述那個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齡送別有人的剎那間。

前一個化用是完全的詩句的連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後一個化用是將詩句的亮點詞語活用在自己的句子中。

我們得到了這些方法,才能夠運用自如,不至於弄巧成拙。

二,作文中運用古詩詞的目的

總體來説是裝點自己的作文,讓它更美更深刻,但也不是簡單的裝潢門面。

1、突出中心,使主題更鮮明。當然突出主題有好多方法,而用詩詞來點綴是不錯的方法,就好像小姑娘頭上戴了奪人眼目的飾品。

請看下例:

主題:感悟秋天之美。文體:寫景抒情散文。文題:這裏的秋天靜悄悄。結尾可以這樣寫: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裏秋天的美在於她給了我們一片靜明的世界。

當然,把經典用在的開頭和中間都能突出主題,若當做題記,主題作用就更加明顯。

2、引出人物。有時,人物不好出場,就採取人沒登場先有聲的辦法,就像戲劇的台後唱段一樣。例如:

命題:留在心底的風景。素材:李白事蹟。主題:男兒當自強。文體:記人抒情散文。可以這樣開頭:

“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我每當想起這句詩就想起了李白,也只有李白可以寫出這麼豪放的詩句。……

3、引出事件 例如:

李白有過“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賞識過“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的美景,更有過“牀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切腹鄉愁。那是他客居長安而不得志的一箇中秋月夜,……

4、抒情。

比興抒情:我們家鄉的這掛瀑布,雖然沒有李白眼中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但是也不乏小夜曲般的柔美。

推波助瀾:我原以為,媽媽離開了,我就可以自由了,可是啊,我的心裏空牢牢的,想媽媽的滋味如同刀割,真是“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啊。

當然了,引用古詩最大的作用在於抒情。

【範文一】李白其實很快樂

裊裊檀香,一杯清著,一輪蟬娟,一捧盛菊,手邊是虛掩的書卷,讀完李白的詩作,我不禁為他扼腕歎息,本有天生之才,卻無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壯志,卻怎敵官場黑暗。我為他遺憾,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樂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來,一路高歌,一路豪飲,放浪不羈,這就是你,唐詩上的不朽傳奇,詩仙李色。

你不是沒有&qut;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qut;的少不更事,不是沒有&qut;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qut;的積極樂觀,不是沒有&qut;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qut;的昂揚自信,不是沒有&qut;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qut;的豪情壯志,然而最後的你卻也發出了&qut;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qut;的感歎,&qut;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qut;的黯然,&qut;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qut;的滄桑和&qut;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qut;的坎坷。

你我伴燈而坐,相對無言。你默默飲酒,我在旁靜靜思索。我敬佩你的才華,也為你最後的離開而惋惜。你是這樣一個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卻難踏仕途,平步青雲;你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難入官場,最後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澀想必如同那難以斬斷的流水,滔滔不絕,一滴一滴都是你的 了目水。

然而你卻笑着搖頭,緩緩道出你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原來我一直都錯了。

你是一位詩人,卻也是一位衞士。你用筆書寫自己的傷春悲秋,你用文字捍衞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許在你離開時,心裏的確會有苦澀與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對你的吸引,黯然的離開卻讓你擁有了最高潔的自我。在別人看來,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會大流,你卻以自犧前途r 為代價,寧可相忘於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絕不同流合污。原本以為你是無奈的,卻沒想到其實你很快樂。你為堅守自我而快樂,你為縱情美景而快樂,你為遠離官場而快樂,你為那一片心裏的淨土而快樂。

我終於明白&qut;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qut;的真正內涵,在你看來,苦悶和悲傷只不過是高潔的副產品,堅守自我的你其實很快樂。

【範文二】李白三唱

微風吹過,吹皺了我心裏的一湖春水,桃花隨風飄落,李白沐着花雨,披着花瓣,在我心田上緩步而來。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懷,豪放不羈,是奔騰的黃河水,以雄偉的姿態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鬆,以堅毅的性格矗立於泰山之巔;更是天上的行雲流水,在空茫的雲天上翻騰激越。

李白的情懷,也像是採來的一束山花,浪漫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李白的浪漫,總是在他的詩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裏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涼,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讀者的心裏,纏纏繞繞,流淌着花兒的芬芳。

蕩蕩李白詩

李白的詩,不僅浪漫,也大氣。李白的豪放、堅毅,在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豪情,就像這天上來的黃河水,奔騰不息,令世人讚歎和感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氣,超凡脱俗,他以寬大的胸懷俯瞰着天下。

李白的詩,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流轉自然,景象萬千,思想深刻,海納百川。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詩裏,飄蕩在壯美的風景中,使詩句多了幾分深厚,少了幾分空虛。

遠遠李白志

李白的一生,看似瀟灑,其實有許多不如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報效大唐。雖然被召入宮,風光一時,但逃脱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下場,不得不被迫離宮。而他的豁達正在於樂觀的態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不因離京而痛苦,也不因實現不了抱負而悔恨,反而更加自信樂觀,毫無顧忌地奔向了他心靈的故鄉——遊歷山水間,逍遙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聲,每日餘音繞樑不止……

【範文三】沉醉於菊花盛開的世界

秋風瑟瑟,一叢菊花傲霜盛開。荒草悽悽中的一抹鮮黃,使我沉醉在這迷人的世界裏。

她,生不擇境,從不挑剔,大樹下,荒路旁,亂石間,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會在這生根,成為她欣欣然的樂園。也許這就是古代詩人推崇他的原因吧。

菊花,不與百花爭春,卻在深秋中綻放;本是雋秀美麗,卻以平淡見於世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卻嬌羞地山裏姑娘般。陶淵明隱居田園便對菊花一見鍾情,那是因為看見了知己,“黃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來往于田間的陶淵明不正如這“此花開過更無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嗎?“花開並無百花從,獨立疏離趣味濃”,每當他看見那獨開的菊花,一種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與白花爭春的品質,欣賞她那樸素淡雅的風韻。

不僅陶淵明,古代的人們都對菊花寄託了曼妙飄渺的感情。

九月初九,重陽的日子,也是賞菊花的時光,李清照寫下了“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詞句,她看着那菊花孤獨地開在秋風中,不知不覺地牽出了對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臉上浮着清霜秋露,是在流淚嗎?秋日裏的黃花,左右都是荒荒然的淒涼,有誰與她分擔憂心的煩惱和心酸?

啊,菊花不是孤芳自賞,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氣節,只有在這荒秋才能見證她那“寧願包頭至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精神,這正如白居易的詩句:“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從不炫耀,不落世塵,不隨波逐流,不在那百花盛開的時候綻放,不在百花凋謝的時候零落,更不在冷涼的秋風裏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活出一個獨特的自己。這就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氣,“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來百花殺”,這個人就是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黃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正像陶淵明的詩句“黃花開林耀,青松冠裂巖”,萬木蕭蕭的時候,只有菊花和松樹彰顯着生命的色彩,也似毛澤東所説“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高潔,典雅,氣節,霸氣,傷感而又堅定,盛開在草木荒荒的秋風裏。啊,那一叢叢的菊花,有誰能不沉醉在這悽美的世界呢?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聽,這是我在讀古詩詞的聲音。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的最愛。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畫,它帶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壯麗母親河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有險峻三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秀美江南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有鸛雀樓上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幕景,它讓我領略四季的動人風光。春天,“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葉二月花”;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首歌,它唱出了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你聽,放牛的孩子“笛弄晚風三四聲”“不脱蓑衣卧月明”;水鄉的孩子“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鄉村的孩子“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懂事的孩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份情,它讓我懂得了朋友與家人的珍貴。做朋友就應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親人就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有媽媽陪伴才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短短古詩詞,濃濃古文化。它就這樣讓我着迷,伴我成長。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每次放假的時候,老師總會佈置幾首古詩詞讓我們背,還嚇唬我們開學以後學校要一個一個檢查。

有的同學説:“沒事,我記憶力好,就這幾首古詩詞嘛,幾天就背會了。”有的同學想:“我記憶力差,要是開學以後學校抽查到我,我不會背,給班級抹了“黑”那可就倒黴了”也有的同學覺得我到快開學的時候背,背會幾首矇混過關就行了。當然還有的個別同學會説:“我就不背,你還能把我怎麼樣?

然而就是這種不端正的學習態度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那是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暑假已經開學了,我的古詩詞還沒背會,在上學的路上我一邊騎一邊沉浸到了背古詩詞的境界裏,漸漸的已經忘了我在騎車。

就在我背的正入迷的時候,有人喊了我一下,説:“小孩,小孩,你快撞到花池上了。”但我一點聲音也沒有聽見。還是飛快地騎着車。又有一位人叫着我説:“小孩、小孩……”他的聲音非常洪亮。把我嚇得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這時我才清醒來。我問着那個叔叔:“你叫我幹什麼?”他用手指指向前方並沒有説話。我不明白怎麼回事,於是一直問着他?他能聽懂我説話,但他就是不説話。這時他還用頭向左前方蠕動。我順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這才明白怎麼回事,原來是我快要撞到護欄了!

“啥?快要撞到護欄了。”我的心情頓時慌張起來,我立刻開始減速,可是車速太快了,眼看着就要撞到護欄上了,現在只剩下兩種情況:一撞上護欄,二連人帶車飛出去。我只能選擇第一個,第二個是拿生命開玩笑啊!瞬間撞到了護欄。這次是有護欄,要是下一次再這樣沒人提醒你,那你可能衝到機動車道上,如果真是那樣結果可就危險了,會比這次結果嚴重得多啊!

我以後不能再這樣背古詩詞了,不然的話後果可不堪設想啊!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在古詩苑中,那些離愁別緒着實讓我感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亡國之愁。堂堂的南唐後主,本享受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僅僅在一夜之間國破家亡,淪落為宋的階下囚。宋人辱罵他,鞭打他,使他嚐盡極刑之苦。於是,在被俘的第二年,這位詞人便與世長辭了。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帶着滅亡的國家、死去的妻兒,永遠沉睡於悔恨的夢中。他的佳作流傳百世,使我,使天下人,清楚地瞭解了他的亡國之痛。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李清照的離別之愁。美好的環境,金獸焚香,玉枕紗櫥,但她感到的只是淒涼之意,透露出佳節思念親人的情意。她以黃花自喻,情思無盡。她執着的等待讓我感動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更何況這漫長的等待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李商隱的相思之愁。這種別離比久別不見更加難受,他無比深摯的相思相見卻奈何不了這悲哀的離別,他們纏綿真切、刻骨銘心的情感讓我感動。只可惜蓬山萬里,青鳥難憑,這種相見的希望渺茫,只不過是終身的期待而已,留下的依然是無望和苦悶,令人哀婉歎息。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杜甫的憂民之愁。是夜,風雨交加,自己的茅屋被暴風雨襲擊。可是這位擁有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詩人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了一邊,設想能擁有廣廈千萬間而讓天下寒士俱歡顏,他一貫憂國憂民的情懷再次迸發,這使我感動。這首詩如杜甫本人一般極其質樸,毫無雕琢之跡而波瀾迭出,撥動了千萬讀者的心絃。

綿遠悠長的離愁別緒,讓我秒變林黛玉。我本是樂觀之人,這古詩詞中的離愁卻讓我震撼,相思,離別,亡國……這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曉得吧!

我本樂觀,但他們的離愁着實令我感動。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天高雲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為秋色賦詞吟詠,我漫卷詩書,行走在唐詩宋詞裏的秋天,別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調,將秋天演繹成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把我們帶進一幅雨後山村如洗的自然畫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淨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詩動靜結合,含藴豐富,營造出一個清澄透明、雅緻空靈的迷人世界,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作者的高潔情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宋代范仲淹的《蘇幕遮》聲情並茂,意境闊大。這裏,碧雲藍天,黃葉滿地,無邊的秋色連着水波,寒煙悽迷。山峯襯着斜陽,一齊倒映於河水之中,無情的芳草鋪向連落日餘暉都照射不到的天邊。面對眼前的悲涼秋景,思鄉的情懷令作者黯然感傷。鄉思綿綿,鄉情依依,都藉助對秋色的描寫,躍然紙上,構成深邃沉摯、完美融徹的藝術境界,成為千古絕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代杜牧筆下的《山行》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白雲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經霜的楓葉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紅豔。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啟迪和鼓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採用白描手法,融寫景、抒情為一體,描繪了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瀟瀟”秋雨、“悽緊”的霜風、“冷落”的關河、“殘照”的夕陽將秋色渲染得悽清寒涼,充滿了蕭瑟、肅殺的悲秋情調。全詩景色蒼茫壯闊,境界高遠雄渾,又極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蘇東坡讚賞,認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代劉禹錫的《秋詞》,另闢蹊徑,一掃傳統的悲秋之氣,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讚歌。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細細品味這唐詩宋詞裏的秋天,讓我的心靈得到詩意的棲居,生命從此多了一份恬淡與靜美。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詩人與酒彷彿是古代的一種情懷,詩人常以酒相伴,時而知足常樂,時而悲天憫人,好不詩情畫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在飲酒後,寧靜幽遠,在採菊時,見到南山,引得後人口口相傳。“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陶淵明的另一詩,把與友人相伴,與美酒相伴,與歡樂相伴,與田園相伴的温暖躍然紙上。這是陶淵明的酒,酒中有生命的情懷。

李白夜間喝醉,寫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沒人做伴,連月色也有幾分憂愁,孤獨從中淡出!李白便想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影子在詩中活過來,與李白品酒。這份灑脱中帶幾分悲涼。這——是李白的酒,酒裏有李白的孤獨與狂傲。

李清照在北宋全盛時飲酒,無比歡樂地寫道“誤入藕花深處”。乘船醉酒,與夫君相視一笑。幸福在詩人心中綻放,這是李清照的酒,酒裏有濃稠和幸福。

古詩中的酒,或甜,或苦,或喜,或悲。詩詞歌賦,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而酒,更是使詩人們蕩氣迴腸,有了生活的希望。詩、酒、人,在歷史長卷中,是最美麗的那一幅畫卷。

古詩詞的作文 篇8

只是短短几十分鐘,我第一次感受到你的美。

之前,我從未真正的去感受到詩詞中所藴含着無形的美。它是有感情的,有時如温柔的女子,有時又似那雄壯的雄獅,有時又像那悲情的曲調……

電視屏幕上《中國詩詞大會》這幾個字眼,耳熟能詳。但我沒有想到這次,竟是改變我的、有着非凡意義的節目。

看着那屏幕上的題目,我一概不知,想回答,但大腦卻是一片空白。我懊悔不已,為何我當初沒有認真的去學習詩詞呢?為何我沒有早點發現中國詩詞的獨特魅力呢?

我敬佩每一位選手,將那富有獨特風格的詩詞牢記在心間,脱口而出,而詩詞嘉賓們的解析更是讓我被詩詞所吸引。

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美景都包含在詩的字裏行間之中,楊萬里筆下的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軾站在廬山中的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雖説詩句不長,但卻有着無限的情感而韻味,單單是一個字也能有着許多體會,如《次北固山下》那一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一”流露出作者那悲傷,孤獨的情感。

王維的一首《清溪》雖説沒有那高山,河水,但卻足以,以景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詩的前半段都在描寫那美景,而後面便插入自己所想表達的情感。你説,詩詞妙在哪?就在此處。

詩人在詩中發出喟歎:人生如此無奈,坎坷如此重重,還不如就此歸隱算了。傳説,姜尚曾釣渭濱,後漢有嚴光垂釣而隱出仕,向來以“垂釣”一詞指代隱者。“將已矣”三字,令人回味悠長,然而作者並未隱居,只是是人萬般無奈的美好理想罷了!你看,靜下心體會詩詞,便會與詩詞心連在一起,詩詞是多麼有魅力啊!

外國同中國一樣也有美景,但他們沒有中國的詩詞,他們沒有那複雜的文字,他們只有簡短英文,祖國,是獨一無二的!祖國是無法被替代的!

中國的詩人無數,每一位詩人在寫下一首詩的情感是需要靜靜體會的。

《琵琶行》寫出琵琶女的憂愁,流露作者的同情。《塞上曲》那無形中諷諫唐玄宗勿窮兵黷武,敍述軍旅之事,還有王昌齡鮮明的愛憎都隱隱透露。

我驚豔,那祖國古老的詩詞!我愛你那無形的美!那祖國曆史中的故事,都在詩詞中被一代代人傳誦……

古詩詞的作文 篇9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後,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鋭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脱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並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鬥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標籤: 古詩詞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or7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