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古詩詞裏粽飄香作文

古詩詞裏粽飄香作文

“五月端陽節,家家粽子香。”歷代詩人對粽子情有獨鍾,在端午這天,飲酒品粽之餘,還以粽子為題材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古詩詞裏粽飄香作文

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做粽子的情景。粽葉要用新鮮的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她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唐 元稹)煮粽子時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燒開了後換小火慢慢煮,爺爺奶奶們習慣用土灶,把粽子煮好後就放鍋裏燜一個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

大文豪蘇軾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餞為餡的粽子,留下了“時於粽裏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醃酺貴,知味易牙同。”寫盡了火腿肉粽的妙處。粽子不是相思物,兩字相思寫不成。唐代殷堯藩詩云:“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説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表達了背井離鄉的遊子,重返故里時的激動之情。清代儒學大家謝墉筆下的粽子另有一種情調,在京城做官時,他念念不忘家鄉的粽子:“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借粽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餈粽美,青青米果新。”粽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成為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m98r3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