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關於我的抒情散文

關於我的抒情散文

又一個慵懶的週末,可以很晚睡也可以很晚起,像往常的週末一樣獨自一個人宅在家裏,聽聽音樂,看看書,搜索幾部好看的電影,或是整理一下房間,洗洗衣服什麼的,總之我會給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做來打發這無聊的週末,也讓自己顯得不是那麼的孤單。不知何時起我變得這麼憊懶,不愛外出,不愛交際,總喜歡在空閒的時間,把自己鎖起來,並樂在其中的享受着一個人的時光。——題記

關於我的抒情散文

現在已是深夜,卻毫無倦意,許是今天起牀太晚了,以致凌晨了卻也沒有絲毫睡意。推開窗夜晚的風依舊涼若如水,看着對面的樓層也依舊有許多的人家亮着燈,這些個人家是否也像我一樣起的太晚了所以也毫無睏意,還是有些未解的心事煩悶的睡不着?或許都有吧。

我是個比較喜歡寫字的人,也許因為寫字是比較打發時間吧。今夜既無睡意也無事可做,正可以靜下心來,寫點什麼。那寫些什麼呢?抬起頭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突然想到寫一寫自己吧。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梳理,一種剖析,一種自省吧。

從小到大我算是家裏最受寵的那一個,有老爸老媽的疼愛,還有姐姐的愛護,身為老幺的我豈能不幸福。所以從小到大,總是被家人愛護着寵溺着,小時候的'我總是過着無法無天的生活,家境雖算不上富裕但也過得去,所以一直以來我有着一份屬於自己的囂張。

大了,我依舊不聽話着,張牙舞爪着,用我的利爪繼續囂張着,衝動易怒,遇到一些事情總像個暴躁的小獅子,有時候我會想獅子座的人都這樣呀。後來,老姐告訴我,對人要好,要理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我就慢慢的收斂起來,然後這種謙遜和氣隨着成長也變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後來就畢業了,參加工作了,遇到了很多的人,也經歷了許多的事,從而也懂得了很多,曾經年少朦朧的世界也漸漸變得明朗清晰,學會了自己去辨別一些是非,雖然還不是很能把握是否正確,但有些時候我會選擇沉默、棄權,因為有些沒有把握能做到他人眼中的樣子或是不屑做到,所以不如干脆離遠點,逃避也就成了我現在對於一些無法面對的做出的唯一選擇。許是以前喜歡讀古詩受些古人的影響吧。如李太白“君子呼來不上船,自稱塵世酒中仙”的桀驁不屑,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避世不爭。呵呵,我這人還總是喜歡給自己找些託詞辯解一番。

還記得以前小時候總喜歡把一些小祕密給老媽分享,但現在長大了,卻有太多的心事不再願去向家人傾訴。有了太多屬於自己不想被別人觸動的敏感點,所以不知道該用什麼態度、什麼角色面對身邊的人。於是習慣了隱藏,把一些很深的東西藏在心的最底層,不願再拿出來晾曬。也只有在獨處時、夜深人靜時才敢拿出來獨自翻看,傷心的、難過的以至讓自己眼睛澀澀的,讓心隱隱作痛着,也總喜歡一個人默默的忍受着。痛過之後,擦乾眼角,總會對着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變得美好。

關於愛情,每個人都有過,我也不曾例外,有人曾説過那樣一句話“生命中總有那麼幾個人你愛過也錯過,最終也只不過是一場美麗的邂逅而已”。如那落水與飛花之間本是有着無盡的契機,而我卻早已失去了我的契機,而那本屬於我的落花,也早已隨着另一些流水沉入湖底腐爛。或許人總是會在失去後才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愛着。所以我告訴自己:“路還很長,總會遇上那麼一個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就那麼的恰如其分的遇見,然後攜手同行”。

有些時候和一些友人聊天説起我時總會説我“太隨性,沒有目標感”,此時我總會委屈的辯解幾句,他們就又説我“太理想化,不務實”説我是個看不清生活的人,老愛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活得太虛幻不真實。確實在我的生活裏我不斷的前進倒退着,我也確實是個沒有太大野心的人,喜歡安於平靜。不喜歡得失之患,因為害怕失去的痛苦,害怕得到的短暫,當幸福來時我怕,怕我沒有恆心,怕我無法緊緊抓住,所以我喜歡對於一切裝作莫不在乎,用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去面對,脾氣、角色、語言、忽冷忽熱的距離。

人們常説“歲月是把殺豬刀”總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着我們,而我們卻始終深信不疑的認為着自己沒有改變,殊不知早已是面目全非,只是懦弱的我們不敢去正視現在的這個陌生的自己而已。就像天空烏黑的時候,我們會喜歡藍色的天,可當真正藍天的時候卻又不敢看了,怕,怕被看穿自己,看穿華麗外表下真實的自己,怕配不上這片蔚藍的天。

關於我……誰又能知道多少呢?其實換句話説,我自己又能懂自己多少呢?不清楚、不明瞭、不在乎。也許只有結痂的傷口被我撕開,身體痛了,麻木的我才能感知到心臟的跳動,慶幸自己還活着,還可以有機會去認清自己,修正自己,讓愛我的人為我期望着驕傲着高興着。

夜又已深了,我又喋喋不休的在午夜胡言亂語着,有時候覺得自己有些女性化,纖細的神經甚是敏感,甚是多愁善感,像紅樓夢裏的黛玉般傷春悲秋的,我可是個正二八百的純爺們,純的,比999K的真金還純。

好了,該休息啦,再不睡覺天都亮了,晚安。

標籤: 抒情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yog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