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壯鄉的寨門散文

壯鄉的寨門散文

什麼叫“壯鄉”,“壯鄉”是壯族人世代居住的山鄉;“寨門”是“壯鄉”舊時遺留至今的山寨之門。

壯鄉的寨門散文

如果你走進壯鄉,你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那裏有所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你走進壯鄉的山區,你更會驚奇地發現,那裏有一道道“寨牆”和一個個寨門。

那裏的地貌很奇特,有許許多多小而深的盆地,一個連着一個,象蜂窩一樣,但其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那些小而深的盆地,四面被高山圍着,更象一隻只桶子。那些小盆地形成一個個自然屯,當地人管那些自然屯叫做“弄”。大的“弄”可住幾十上百户人家,小的只有幾户十幾户人家居住。一般一個“弄”只有兩三個山口可供出入,有的“弄”沒有山口,人們只能選擇較矮的山頭,開出可供進出的路。千百年來,居住在那裏面的人們,靠爬山過坳與外界交通,都習慣了,所以他們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並不覺得有多麼辛苦的。

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裏的“寨牆”和寨門了。那裏每一個“弄”的每個山口,都用大石頭壘砌建築能夠封鎖山口的“寨牆”。那些“寨牆”長短不一,由地勢決定,長的能有四五十丈,短的也有十幾丈,一直壘砌到天險處為止。每座“寨牆”都留有寨門,寨門都是用大石頭建造的。所有寨門的大小都差不多,一般寬、厚三尺、高五尺,以能通過一頭大耕牛為度。“寨牆”底寬頂窄,非常的堅固,千百年來的風吹雨打,它們都不曾垮塌,依然具有關卡的作用。有的寨門還設有“城垛”和放箭孔。在寨內的一面,在“寨牆”的半高處常建有能方便行走的巡道,以便在防禦時的相互救援。寨門還設有“户樞”、閂孔和各種頂門機關適用的洞眼,可知舊時寨門是裝有門扇和有人把守的。

在舊社會,存在着相當嚴重的民族歧視和民族隔閡,少數民族常受到大民族的壓迫。所以少數民族一般都在山區居住。因為那裏四面環山,易守難攻,比較安全。他們利用“山弄”地貌的優勢,築起堵堵“寨牆”、設置道道關卡,企圖通過層層設防,以保障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殊不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動盪的.社會大環境下,想依靠一道石牆來換得小角落的安寧是“杯水車薪”的。

我是在壯鄉那裏長大的,我對寨門的功用比較瞭解。小時候,我聽過許多有關寨門的故事。那些故事都發生在解放前的舊時代;那些故事不能使我開懷,因為它都是以血與火、兵與匪為主要內容的;那些故事充滿着咆哮與吶喊,充滿着哭泣與呻吟。解放後,匪患根除,強盜無蹤,人民當家作主,社會和諧安定,寨門失去了封鎖和防禦的功用,在解放初期,那裏的人們早就將它的門扇拆除了、把它的門閂扔掉了,讓寨門洞開、使道路暢通無阻。從那時起,人們每天晚上儘可以飲酒作樂、睡安穩覺、做甜美夢,用不着輪流去“守城”和擔驚受怕了。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村屯間的戒備、民族間的衝突已經不復存在了。寨門是什麼時代建築的?寨門到底有什麼用處?許多年輕人是不得而知的。他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廣闊和繁華,他們對這些狹隘的石門,唯有阻礙之嫌,沒有絲毫好感的。然而這些寨門卻是舊時代社會景況的佐證。

今年“五一”長假,我又回到老家去,我經過一座座寨門。每經過一座寨門,我都忍不住要摸一摸那舊跡斑斑的門石,感受寨門的滄桑,聆聽寨門無言的訴説。那山口的清風,從窄隘的寨門洞洞中擠出來歡迎我,並在我的臉上的每一個地方,都給予我親切的熱烈的吻,我一陣陣激動,深深感覺到太平盛世給我帶來的幸福。

我知道,世界和平、社會安定,這給予每個公民的實惠和幸福是極其巨大的,只因為這種實惠和幸福是無形的,所以人們常常看不到或忘卻它的存在。

我看到古老的寨門,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哪怕它是最平淡的。

標籤: 壯鄉 散文 寨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y7n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