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此處無隱勝有隱散文

此處無隱勝有隱散文

曾幾何時信仰被人類遺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叫做慾望的東西。慾望如同荒涼之地的曼陀羅,所過之地枝蔓無處不在,一發不可收拾。漸漸的曼陀羅具有了毒性。觸之既死,血紅的毒液通過各種渠道遍及華夏大地。放眼忘去,一方方淨土正在逐漸渾濁。一時間所有抵抗化為徒勞。

此處無隱勝有隱散文

寧靜的秋夜,源自深秋的涼意籠罩着濛濛細雨。我相信這是佛的眼淚,如同細沙磨砂而過。空氣中還在迴盪僧人們喋喋不休的經誦,這聲音如若來自遙遠的上古時代,空靈、聖潔。

佛説:菩緹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歷史途經輪迴,乾坤百轉。有種源自無上境:界的神聖藏匿於佛家萬卷經之中,翻開泛黃的經文,並無坊間傳聞中的神祕傳説,亦無武俠劇中的絕世武功。密密麻麻的樊文似乎只反覆的記載着兩個詞語:渡人、渡己。

神聖來自空谷幽幽之地,修行只是一種超脱罷了。

佛語為善而終,尚無谷深而高堂林立。佛不以廟堂高大而自榮,不以曲伸溶洞而自卑。佛不可解,實為自解。若追其根源,只需知曉境界不同,故無根可尋。古書中常載道,得道之人為仙為聖為佛。殊不知,得道必先渡己,自得道而渡人。得道之人聖潔不可方物,猜不透,理不清。思想不可捉摸,不善辯,通其理。信奉順其自然,不予世事加以強求,此難免世俗之人總猜疑。辯其之:不解實為自已認,難辭其咎。世人不解,尋求之。其不知,佛不理世事。何以以世道求知之?此一世若佛尚無佛道可言,豈不悲哀呼?嗚呼哀哉。

自古天下三分,佛界、仙界、凡界,何以以凡界之約貫以佛界之?此三界本無甘連,殊能知各自為營,且無半點關係。佛界聖如蓮荷,自釋帝渡人,途經盤古開天闢地,三皇五帝沿襲至今佛依然唯此佛,渡人渡己之佛,尚無變數。善變者為世人,世事。

佛者屹立千年而不倒,無乎此道。欲求善,先善行施以自己。佛常善,若求根源,此理眾終難曉。通此道,多行善,行善於人,實善於己。此為立佛之願。若背之,不得善全。前車之鑑,前轅之輒,豎以標之。善者終有緣佛前立而不折,惡者歸塵如入冥殿,終難釋。善者為大義,惡者豈能匹之?常有俗人怨佛理世之,其為佛者渡道。善人之,常不理,佛之悲也。常之悲也。嗚呼哀哉。

淨土不為世人所賜,此乃佛者修心而自覺。何謂世俗之地?世俗強求,佛者為善,何不懼之?若為懼,有損佛者聖譽。佛不理,佛者無塵也。佛醒世人只得不理之,世人狂笑。佛,罷罷罷,面具僧人。佛不語,筆伐不得,口語又為三戒之一。急煞向佛之人。佛不語,不悲。

解析:

近日網傳少林寺方丈大師釋永信等等不實緋聞,初次看到着實震驚。曾幾何時,邪惡之手又伸向世間僅剩的那方心靈淨土。其實這不是佛教的悲哀,也不是少林寺的`悲哀,而是世人的悲哀。和尚吃齋唸佛,這是和尚的本道。如果和尚連這點最基本的法則都背棄了,那和尚就不是和尚了。

有些人喜歡懷疑做了自己做不到的那件事的人,喜歡用匪夷所思的想法鄙夷比自己強的人。敢問這個玩笑是不是開的有點大了?就想常常把“河南人都是騙子”掛在嘴邊的那些人,試問這些人有幾個被河南人騙過、欺過?又有多少人親眼看見過釋大師懷抱美女,香車豪宅?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麼解釋最好不過了。

少林寺跟少林寺風景區沒有關係,自然少林寺的方丈跟少林寺的財政收入也關係不大。少林寺風景區一年的財政收入相當可觀,有登封市政府這個官方部門把持什麼時候能輪到一個寺廟成為官方?少林寺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寺廟,只所以被推上風尖浪口只是因為依附少林寺成立的少林寺景區。景區都是政府部門設立,寺廟無權獨自經營吧?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少林寺方丈主導少林寺上市?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少林寺文化是中國最具傳統的文化象徵,方丈必是當代得到高僧,試問無權過問財政的人會為了不屬於自己的經濟收入冒着身敗名裂的危險把一艘紙船拋入大海嗎?

標籤: 散文 無隱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odp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