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生活不過如此的散文

生活不過如此的散文

生活確實不過如此。

生活不過如此的散文

活了半輩子,在二十歲以前,是為自己的理想而活,在三十歲以前是為家人而活,在四十歲以前,是為別人而活。終於,到了四十而不惑的時候,我卻不知道該為誰而活,還是感到迷惑,總在思考、茫然、再思考、再茫然中活着,於是才有了20XX年歲末第一本散文集《女人四十更美麗》的誕生,如此張揚的文集題目,也預示着自己以後的人生該為自己的靈魂而活。

我的理想是當醫生,可是陰差陽錯,讓我學中文。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們都以為自己將來可以當作家。作家之夢,做了不多久,醒了。現實生活遠比温暖的理想要蒼涼得多。隨波逐流,把自己那顆帶有一絲文學氣質的心靈,也沾染一些世俗的習氣。記得曾經告誡一個文藝青年:靈魂必須高貴,處世卻要世俗。這或許就是我自己的處世哲學。

即使今天的寫作,並不是立志要當作家,只是為心靈而寫。

開始寫作於20XX年6月,是在很茫然的時候,是在家有女兒初長成的時候,是在清閒開始的時候。當時我只想我必須有目的有追求地活着,好讓正在慢慢成長中的女兒看見她媽媽積極向上的一面,而不是清閒庸俗的,因為我畢竟是母親,母親,是女兒成長過程中影響最直接的老師啊。時至今日,每每讀到已經慢慢成熟的女兒在我博客瀏覽後的留言,心裏還是有一些欣慰:她的媽媽儘管俗氣,卻在充實中活着,或許,女兒能從我身上得到一些人生啟示,就是我最大的滿足了。

回想自己的曾經,覺得可笑。

自從文學之夢遺失以後,幾乎不怎麼寫東西。每一年的工作總結,只是象徵性的八股,每一年的工作計劃,更是沿襲前面。即使當年評定中高職稱,也是做文字工作出身的先生一手包攬。我的文字功底的退化,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幸好,那時候還喜歡閲讀。八十年代,瓊瑤的小説,沒有少賺過我的眼淚,九十年代,樑鳳儀的財經小説,曾是我的喜愛,也痴迷過傳記性的紀實文學,至於雜誌,更是我飯後茶餘的消遣。記得,當我從單位圖書館捧回一大把書籍的時候,我如同得到珍貴的佳餚:捨不得狼吞虎嚥,只想慢慢咀嚼。幼小的女兒看見她的媽媽手不釋卷,天真的問:“媽媽,你還要長大呀?”我放下書,擼起我的袖子做大力士狀,然後告訴女兒:“媽媽,要變得強壯起來。”女兒似懂非懂。

我真的就強壯了嗎?一直很瘦弱。但是,內心至少是充實的。而當有一天,我可以選擇自己工作的時候,我選擇了隱士般的工作。人生的煩惱也隨之而生。一個習慣於清晨走進教室與學生晨讀,夜晚坐在辦公室裏備課的教師,從此過着清閒而無趣的生活,註定會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式與目的。

拿起久違的筆,寫上自己的思考,是一個學中文者的最好的選擇。有幸嫁了一個同是學中文專業的丈夫,對於我的文字,他是最忠實的讀者與批評家。我找到了一種更好的與家人溝通的方式,我的快樂,我的憂傷,我的幸福,我的抱怨,都真實地記錄在文字裏。親人可以通過文字,瞭解我的內心需求。所以,這些文字,與其是寫給別人看,還不如是寫給親人的。如果外人可以從我的文字裏讀到一些關於生活關於人生的思考,那是我的榮幸。當然,我絕對沒有立德立言的奢侈之想,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的話,但願帶給你的是一份清新與温暖。

許多讀者讀着我的文字,似乎很羨慕我的生活。我只是善於把生活的滋味窖藏在文字裏,我喜歡吃甜食,也認為生活中的甜蜜是需要自己釀造的。也可能是先天具有頑童特質,在我的生活裏,尤其是夫妻之間,嬉笑調侃多於抱怨,在母女之間,詼諧鬥嘴多於溺愛。我的頑童特質,加之先生的一絲冷幽默,加之女兒的能説會道,這樣的生活,當然會是輕鬆的,甚至還有一些幽默。我把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記錄下來,編成一輯:《釀者自醉》,有些陶醉,卻也是平凡人的最平凡的生活。

我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七個,在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我們家最窘迫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具有高瞻遠矚般的眼光,在家庭裏宣佈,不分男女,只要讀書成績好,即使砸鍋賣鐵也要讓我們讀書。可想而知,這樣的英明決定,對於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説,是多麼令人鼓舞。我們家兄弟姐妹也在父母的激勵下,陸續考出四個大學生,這在我的老家,到如今還是一樁美談。養育之恩,無以相報,我們除了讓我們父母生活得好一點以外,我還用自己的筆,寫出我內心最真摯的感恩。親情與故土,在我心中永遠是是《歲月珍藏》。

先生曾經無奈歎息:娶個這樣的.老婆——有時候聰慧過人,有時候又糊塗過人;有時候勤快過人,有時候又慵懶過人。我究竟是個怎樣的女人?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讀者可以從我的《心靈花園》這一輯中讀出一個比較真實的四不像。我自認為我最擅長寫自己的心靈情韻,而且我也很喜歡這一輯的文字。

女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那麼,女人如果一談政治,男人就會竊笑。我隱士一般的生活,也無資本談政治,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篇目,談及到官場,談及到官僚,談及到社會世象以及女人。我把這一類編輯為《世相管窺》。當然,你讀後,不必驚奇,也不必探究是否有原型。權當是一個四不像在亂彈而已。

還有一輯《文心相通》,我把自己讀書的體會以及別人讀我文章的感覺,還有與網絡文友相聚的散記,編輯一輯,這一輯見證自己在四十歲以後逐漸奔五之路上的勤奮,見證蒼老歲月裏不老的情懷,見證文心相通的真情。

讀者讀我的文字,千萬不要產生錯覺。

不要誤以為作者生活在蜜罐裏。有今天的輕鬆與豁達,完全是歲月的沉澱,歲月之河,悄無聲息地流淌,淘走了浮在水面的漂浮物,留下是經過沖擊以後的礫石,稜角被衝得光滑,卻更見礫石的圓熟;有今日的知足,是因為窮過、苦過、奮鬥過,知道一切來之不易;我總感歎歲月之神的神奇,它偷走了我們的青春,卻也給予我們成熟的心智,於是,我們學會了站在自己的高地去遙望別人,而不是站在平地去仰望高山上的別人。遙望比仰望的角度舒緩多了,人也從容多了。再也不會因為名利而急躁,也不會因為慾望而苦惱。我的文字忠實地記錄自己在奔五的道路上的點點滴滴,當然會儘量過濾一些煩惱,留下一些美好,是對生活的徹悟,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人生短暫,沒有必要記住生活的不如意,心態決定一切,走過的就是境界。

不要誤以為作者是個很優雅的女士。我本來是個“四不像”,當初在網上發文章的時候,就是這個網名,後來到榕樹下注冊,這個網名註冊不成,就用“於湘”,還是註冊不成,在“於湘”後面加個“女士”,居然接受了我的註冊。生活中,我應該是屬於村姑,儘管穿着有小資特色,可是骨子裏確實是村姑本色。我要感謝父母的遺傳基因,儘管我對於他們遺傳給我的相貌非常的不滿,我集中了他們各自相貌的缺點,但對於他們遺傳給我的性格,卻是非常感恩。父親的俏皮與細膩,母親的豪氣與果斷,我自認為都很好地發揚光大了。頑皮嬉笑的時候,我是個四不像,幹練麻利的時候,我是個稱職的主婦,率性真誠的時候,我是個隨緣的朋友,沉思閒讀的時候,我才算個優雅的於湘女士。

其實我也很俗氣。有時候,為了投人所好,會説恭維的話,當然我説那話的時候,儘管是言不由衷,可要裝得誠心誠意;有時候,我也會説説痞話,當然這僅侷限於在我的親朋好友面前,有時候,我還會惡作劇,讓我身邊的親朋哭笑不得。曾經也像個小女孩一樣,與女兒吵架,讓孩子她爸左右為難。聽音樂,讀閒書,逛網海,陪家人,寫閒文,是我業餘生活的一個方面,家務,發呆,溜達,麻將,是我的業餘生活的另一方面。

總之,這本散文集,只是一個女教師的原味的生活,真摯的內心世界,無關風月,只關生活與人生。張愛玲説:不要動別人的生活。我知道,生活不能複製,幸福也不能複製,幸福的家庭各有各樣。其實,只要你用心體味,去感恩,自己就是幸福的。

到如今,我難以給自己定位,正因為如此,我的網名才叫“四不像”。但有一點,我始終明確——生活不過如此:感恩,幸福;知足,常樂。

我很喜歡孫悦的《感謝你》這首歌。我知道,我要感謝的人很多很多。那就讓我在此借用這首歌名錶達我的心聲——感謝所有為此書出版付出心血的親朋好友!

標籤: 散文 不過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xoln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