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我和讀書的散文

我和讀書的散文

一説讀書,是供給人精神的食糧,我立感自個兒營養匱乏到面黃肌瘦。這不是説沒有可食之物,而是懶惰、亦或某種觀念、還有生活環境和現狀等諸多理由及藉口,少了主動攝取營養的本能。這實在怪不得他人了。看文友們滿腹詩書,落筆成章,自己鋪箋卻筆瘦墨淡、文不達意,方恨讀書太少知識淺薄,悔時光虛度沒有把握。

我和讀書的散文

年幼時,也許是身心發育的需要,對食物和讀書同樣的渴求。當時的農村孩子,每日粗糧淡飯即可供養生命成長,幾本小人書,便是快樂的伊甸園。沒有優質紙張,沒有精美裝幀,更沒有色彩斑斕的畫頁,就巴掌大的小書,黑白線條畫圖,黑色文字。就這麼簡單的小人書,卻給農村的孩子開啟了智慧之門。

我家沒有閒錢買書,多數時候是借別人的看。村裏孩子多是這樣的。誰有一本書,就滿村藉着看,傳來傳去,書皮都磨爛了,還回不到主人手裏。

玩伴曉芳的媽媽是民辦教師,爸爸在外地城市工作,她家是我印象中的“圖書館”,那是我常去讀書的地方。許許多多小人書,還有畫報(彩頁的)、大書,《侍衞官雜記》《紅與黑》也是在她家認識的。小孩子最感興趣的,當是小人書。《龍潭得寶》給我的影響至今尤深。講的是小領和小栓兩個男孩子,一次二人上山打柴,小領掉進龍潭,由於他真誠勇敢,得到了老龍王的幫助;小栓卻在朋友落難時,丟開朋友候跑掉了,看到小領在龍王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生活,又開始眼饞。小栓的母親,指使兒子去龍潭盜取寶貝,給兒子的全身衣服縫滿了兜,叫他多裝寶物回來,結果兒子攜寶太多而迷路,一去不再復返。母親遺恨終生。文中的故事,在我幼稚的心靈播下了一枚種子:貪婪,自私,會自取滅亡。

年少,尚不知愛情為何物,但小人書中的愛情故事,讓我感到了美好。《梁山伯與祝英台》十里相送暫且不説,《雁來紅》那本八開半大的小人書,那是我人之初讀的第一首愛情敍事詩。書中流暢的繪畫線條、人物造型和優美的詩句,深深吸引了正讀小學的我。記得開頭是對古代一個妙齡女子的描述:

古時候

有一個姑娘

長得很漂亮

她走到河邊

魚兒便向她游來

她走到樹下

鳥兒便為她歌唱

有一天

姑娘去河邊提水

看見了河岸上的牧羊郎

......

老榆樹下

一堆黃土

埋葬着美麗的姑娘

那往日的歡樂呢

那滿地的花香呢

只有落葉紛飛

飛亂人的心腸

......

時間久遠,記憶已有殘缺,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詩文敍述女子與牧羊郎相識,相愛,後因不能結成眷屬而飲恨黃泉之下,牧羊郎變作一隻大雁,每當飛過姑娘的墳塋,墳前花草的葉子就變成了紅色.....我把詩句抄在了筆記本上,一有空就捧出來讀,愛不釋手。那時懵懂的我,竟為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得流涕。後來,對敍事詩鐘愛有加,大概原因在此吧。

初中時,翻箱倒櫃發現了一本煙燻發黃的《紅樓夢》,那是一本老古式大書,線裝的,朝右翻頁,豎式句子排版。書中繁體字,我有好些不認識,全憑通讀句子來理解意思。讀來讀去,不求甚解,就認識了一些紅樓夢人物,記了一些詩句,外無收穫。還有父親的什麼《播火種》《紅旗譜》,也是讀得稀裏糊塗,一知半解。再後來又借舅爸的一些現代長篇小説讀,終是囫圇吞棗而不知其味。

上了高中,專於課程學習,課外書就鮮見沾手了,訂了《中國青年雜誌》,多是被同學借走。有同學讀《啼笑因緣》,思謀等她讀完借閲,不料老師眼尖,沒收了,在班上狠批了她一頓。師命難為。既然老師説讀那些書有害而無益,那就只有啃課本、學習輔導之類了。

高考落榜,為打發無聊時日,步行近二十公里進城去新華書店買書。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買書。走進書的殿堂,眼花繚亂,我恨不得把全部書都撫摸一遍,真想據為己有。然而,囊中羞澀,選幾種實用急需的,按錢購貨。《寫作知識漫談》、《怎樣寫散文》、《文學詞典》......對了,還有《唐詩三百首》,掏空兜,買了十多本。晚上返回家,肩膀被挎包勒出了深深的一道印痕。好長一段時間,徜徉在這些書中,享受着讀書的樂趣。

後來,工作,結婚,生子,為生活忙碌,一晃二十餘年,精神食糧嚴重短缺。偶有《讀者》為伴,乾涸的心田稍有潤澤。一系列的專業書籍,迫於所需不得不讀。《劉墉文集》和一些報刊短文,便是我空閒時的唯一消遣了。

如今,驀然回首,方覺時過境遷,吃進肚裏的文字欠少。想要讀書,讀書,花在讀書的時間卻屈指可數。抬腿可進新華書店,店內裝修雅緻,書籍種類繁多,卻不見當年人滿櫃枱的那種情景。這恐怕是繁華街道最冷清的店面。營業員若無其事地坐着,寥落的`幾個顧客在那裏翻書或是轉悠。我到幾個櫃枱瞅瞅,滿目書籍竟不知該看什麼,瀏覽一圈,冷清清的。出門,見斜對面的教育書店,生意倒是紅火。也難怪,學生要考試,成績需競爭,輔導資料當然更受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書店二樓是圖書館,書籍之多、環境之舒適,更勝新華書店,但它同樣的門庭冷落,一派蕭條。借閲室、閲覽室、電子閲覽室、兒童借閲室——唯獨見不到幾個讀書的、借書的人,工作人員聚頭閒聊來打發無聊時間。一次去閲覽室讀書,一下午就四個人,人少,安靜是安靜,可諾大的閲覽室空蕩蕩的,清冷的叫人有些不自在。

之後,我索性不再去,讓愛人借了回來在家讀。在家讀書,時有干擾。一會兒電話,一會兒有人約起,如此這般,哪能靜心讀書呢?書是一直放在枕邊,可終究不到手裏去。怨誰呢?

人呀,就是這樣:貧困時,吃碗酸菜面都覺得香不可及,富裕時,面對滿桌大餐卻沒有了胃口——現代人對讀書何嘗不是如此呢?追求時尚、新鮮、刺激,網絡和娛樂的吸引力遠超越了書的分量,玩QQ、微信蔚然成風,能靜心去讀書的人算是稀世之物了。這麼説來,缺乏營養的人就不止我一人了。至少,我們小縣城的人的確這樣。

也許,大型城市的人,讀書氛圍要好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pjqz9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