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咀嚼故鄉的年味散文

咀嚼故鄉的年味散文

不知不覺中,我已離開故鄉30個年頭了。然每逢年關,我總是忍不住,在心頭將記憶裏故鄉的年味慢慢咀嚼。

咀嚼故鄉的年味散文

故鄉的年味五味雜陳,令人回味無窮。既有一種難言的辛酸、苦澀,又有一種醉人的甜蜜、醇厚,間或還有一種淡淡的無奈和裊裊的清歡摻雜期間。這説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隨着那噼叭作響的鞭炮聲,和着那一碗自釀的烈性十足的老酒,統統化作了一種獨特的味道,瀰漫在故鄉的大街小巷,鐫刻在每一個生活在那一方天宇之下的人們的靈魂深處。

故鄉有句言語:臘七臘八,凍煞叫花。臘月裏的風,乾冷,清冽,強勁,吹在人的臉上,有一種針尖扎着般的疼痛。選一個恰巧時逢大集的好天氣,一大清早便將養了一年的豬餵飽,然後把它捆綁起來,放在獨輪小推車的一邊,另一邊則放上一些大白菜或蘿蔔,或者是一些自制、自編的日常用品,待在收購站將豬賣了後,好一併去趕集變賣。那年月,人尚且不能完全吃飽,哪有閒糧餵豬。因此,餵養了一年的豬的重量,常常達不到收購站要求的標準。在向驗級人員説盡好話、陪盡笑臉,終於將豬賣了後,攥着那一沓厚厚的鈔票,喜滋滋地推起小推車走向集市,邊走邊盤算着,該置辦些什麼年貨。

雖説“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年後青黃不接的春天,日子實在是難熬,但眼下還是管不了那麼多了。攥着錢從集東頭擠到集西頭,再從集西頭擠回集東頭。逐個攤子地問,逐個攤子地比較。當趕年集的人開始陸續離開集市時,這才好像狠下心來買東西。日頭偏西時,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好像也買了點。畢竟這是過年,畢竟這是置辦年貨,大人孩子都盼了一年了,無論如何也得把年貨置辦得全一點,把年味調劑得濃一些。

故鄉的年味,隱藏在一張張喜慶的年畫裏。年畫以其特有的紅紅火火、吉祥如意的主色調,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家宅平安等等的美好願望,成了人們過年時必須購買的年貨。一張張年畫,往被煙熏火燎了一年的土牆上一貼,整個屋裏頓時亮堂了不少,精神了許多。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大人們買回年畫後,我總是隔幾天就小心翼翼地打開一次,每次都仔仔細細地看着畫中的山水風景、飛禽走獸或衣着光鮮的各色人物呆呆地出神,思緒便也漫無邊際地飛出很遠很遠。可以肯定地説,我的文學夢,與那時逐字逐句地讀四扇屏上的一個個精彩的革命故事有絕對的關係。到了年二十九下午貼畫時,我更是樂此不疲地搶着幹這類的活,把自己最最喜歡的那張年畫,端端正正地貼在炕頭上。

年畫貼完了,年味似乎一下子就濃郁起來了,一種新的景象、新的期盼,便也在心底油然而生了。

故鄉的年味,瀰漫在濃濃的火藥味裏。那時的鞭炮,大都是鄰村手工作坊裏自制的土鞭。這種鞭,個頭大,火藥足,響聲震天。一掛鞭炮放完後,偌大的一個農家小院裏,便會鋪上一層細碎的紙屑,濃濃的嗆人的煙霧,便也從小院內驟然升起,繼而瀰漫整個院子的上空,最後與左鄰右舍家升騰起來的煙霧混合在一起,將整整一個村莊籠罩在一片白色的霧靄裏。仔細一聞,那濃濃的火藥味,竟是那樣的親切、好聞,似乎有一種讓人非常舒坦、非常滿足的味道。聞着這種味道,彷彿就像聞到了來年的好年景,聞到了蒸蒸日上、豐衣足食所煥發出來的那種味道一樣。

這種味道,刺激着、薰染着一輩輩的農家人,把個年的'韻味渲染得淋漓盡致。這也或許就是那時故鄉人雖然很窮,但過年的鞭炮,卻一定要響亮的緣故;這也就是我這個知天命之年的人,到現在為止仍然喜歡鞭炮,仍然喜歡放鞭炮,仍然喜歡聞那份濃濃的火藥味的緣故。以至於一聞到鞭炮的火藥味,我的眼前立時就會幻化出一種過年才有的景象來。

故鄉的年味,跳躍在一幅幅紅彤彤的春聯上。一幅幅大紅的春聯,滿載着祝福的話語,將農人們期盼已久的年,粧點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大門上“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正屋上“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就連牛欄上、米囤上、水缸上都貼着“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口飲清泉”等字樣的春聯。正堂上、照壁上,一個大大的字體飽滿的“福”字下邊,連着一條“五福臨門”的春聯,將整個屋子和院落點綴得熠熠生輝。遠遠望去,整個村莊都被一種火紅的顏色裝點着,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種喜慶祥和的氛圍裏。從那時我就知道,紅色是過年的主色調,吉祥是過年的主旋律;從那時我就懂得,家鄉只有在過年時,才會在一剎那間完成一箇舊貌換新顏的質的蜕變。

因此,我就揣測,這也許就是一輩輩的家鄉人喜歡過年的原因,這也許就是一代代的中國人,從骨子裏喜歡中國紅的主要原因。

故鄉的年味,盪漾在孩子們那一張張喜慶的笑臉上。那年月,故鄉最不缺的就是孩子。年齡一般大,個子差不多高的孩子們,一站一大溜。到了正月十五打燈籠時,手提花花綠綠的燈籠的孩子們,能擠滿故鄉貫穿南北的一整條街筒子。平時穿不到的新衣服、吃不到的好東西、玩不到的好玩意,將孩子們打發得高高興興,那種喜悦的心情,從紅撲撲的小臉上流露出來,那種無憂無慮的咯咯咯的童真笑聲,從肺腑裏迸發出來,進而感染着為生活操勞忙碌了一整年的大人們,感染着昔日死氣沉沉的整個村莊。

孩子們來到哪裏,快樂就來到哪裏,笑聲也就從那裏飛揚起來,整個村莊頓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到處瀰漫着一種生機蓬勃的希望。

故鄉的年味,洋溢在那一鍋香氣撲鼻的菜湯裏。年三十晚上那一鍋,匯聚了肉、排骨、豆腐、丸子、白菜、粉條等所有食材的老菜湯啊,把年的香味推向了頂點。此刻,孩子們吃的是高興,大人們吃的是滿足,年長的人們,吃的卻是一種其樂融融的親情、一種闔家團圓的氣氛。所有的煩惱,在這一刻都蹤影皆無,所有的憂愁,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所有的辛勞,在這一刻都和着那杯醉人的酒,化作了一種幸福的味道。

這種味道就是骨肉團圓、親情瀰漫、心滿意足的濃郁的年味。這也就是每逢年關,我都將故鄉年味一遍遍咀嚼的原因;這就是令所有遊子,無論克服多少困難,都要趕回家過年的原因;這就是中國人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年的味道。

今年春節過後,回單位上班時,一個剛從美國回來的老同事,説起了他和妻子在大洋彼岸,陪兒子兒媳一起過春節的事情。他説,中國的除夕這天,他兒子所居住的小區裏,竟然沒有一絲一毫過年的味道。鞭炮聲沒有,春聯沒有,通紅的中國結也沒有。一時間,漂泊之感、浮萍之意頓生,他竟忍不住落下淚來。他想不到,他思念家鄉、思念祖國、思念過年氣氛的情緒,竟是那樣的濃烈,那樣的洶湧澎湃、翻江倒海。好不容易熬到初六,他和妻子趕緊乘上了飛往祖國的飛機。一下飛機,他和妻子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祖國那濃濃的年味便撲面而來。如此強烈的反差和對比,真叫他老兩口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説到這裏,同事忍不住擦了下眼睛,最後,他不無感慨地補充道:他鄉再親,也不如自己的家鄉親;別國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祖國好。

啊,濃的化不開的年味啊,那是一種情結,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過年,也不僅僅是過一個節日,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節日裏,藴藏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期待已久的心理訴求得以滿足,這也是一種心靈上的狂歡和精神上的寄託。這種濃郁的年味啊,一旦品嚐,便會永久地紮根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哦,盼過年,其實就是盼過豐衣足食的日子,就是盼闔家團圓的氛圍,就是盼心底裏的那種冥冥之中的念想。這種念想,溢滿幸福,溢滿滿足;這種氛圍,根植於父母的愛憐,來自於家鄉的温暖。

咀嚼故鄉的年味,越嚼越有滋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pjj0g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