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文科狀元的農民生活散文

文科狀元的農民生活散文

他是文科狀元,但同時又是一個農民;他曾經是令人羨慕的銀行白領。現在,同樣是令人羨慕的菜農。他的成功劍走偏鋒,但又詮釋了年輕人在理想與現實中如何選擇。

文科狀元的農民生活散文

他出生於河南濮陽市範縣,高二那年,父親不幸去世,他不忍心讓母親受苦,提出輟學,但母親堅決反對。母親很堅定,她認定多學點文化總是好的,這個最簡單樸素的信念支撐這個農村婦女不畏任何流言。媽媽給了孩子最寶貴的東西——不畏流言,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高考那年,他以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考上了中央財經大學。成了縣裏的`名人,光環榮耀,但另一面又是慘淡的現實。每年五千元的學費,是筆不小的數目。讀書這幾年,家裏已經借遍了親友,關鍵時刻,還是媽媽站了出來,她賣了家裏的存糧,同時他利用文科狀元的身份做家教,可錢依然不夠,這時,縣裏的桑梓助學基金伸出了援手,他領到了五千元的助學金,走進了校門。這筆錢,對他震動很大。桑梓,他馬上想起一個詞“造福桑梓”。

這個詞,不斷地在他腦海中加深。大學時,時任興業銀行廊坊分行行長的範縣人段其武,得知了他的情況後,跟他結成了幫扶對子。段其武傳播的“正能量”,令他對能者回饋社會這個理念體會深刻。

畢業後,他順利地留在了北京,在一家銀行做理財規劃師。這時,他已經成了村裏的驕傲。一説起他,家人都感到很光榮,“在北京的銀行工作”。媽媽當初的堅持開花結果,她希望兒子能在京城紮下根,成為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誰也沒想到,工作三年後,他居然選擇回鄉種地。得知他這個決定,媽媽第一反應是“是不是犯啥錯誤了?”兒子卻笑着説:“媽,你放心吧,我沒犯錯誤,我是自願回來的,我覺得我的事業在這裏。”

事業就是做農民?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兒子説,他上大學時就看過很多“毒大米”“蔬菜農藥過量”等新聞,他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市民們對“放心菜”非常渴求,這是一個商機。他在銀行做事,再努力也不過是為少部分人服務,為社會所做的極為有限,還限制自己的發展。農村才是一片廣闊天地——為了説服媽媽,他用毛主席的話勸慰媽媽。

媽媽仍然不理解,但兒子堅持自己的想法,她只有全面幫助兒子。他回鄉種菜,困難很多,最大的困難,便是流言和別人異樣的目光。“讀書讀傻了”“在家修理地球,羞死人了”,面對這些,他像當初母親送他上學一樣,不畏任何流言,只有努力工作,用成績證明自己。

在大學時學的金融,也沒有丟下,他貸款租種土地,靠科學種菜,堅持不用化肥和農藥,並在菜園裏養雞養鴨養鵝養豬,糞肥肥田,菜園不僅出產“有機蔬菜”,還出產“有機肉”,而且兼具觀光的作用。他創造性地將農業延展到旅遊業,不少城裏人放假了到他菜園和果園裏採摘,光這筆收入就很可觀。

他工作三年積累的知識和人脈都幫助了他,他在北京建立了幾個蔬菜分銷店,並且給他的“有機蔬菜”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老家菜園”。令很多要看他笑話的人不解的是,他的蔬菜價格不菲但市場極好,供不應求,市民們吃到了味道正宗的放心蔬菜,他也獲得了利潤。

如今,他的農場有1000多畝,除了蔬菜大棚和養豬場,他還種植了景觀樹、櫻桃、蘋果等樹種,他建立的“豬—沼—菜”“豬—沼—果”等生態循環模式,讓祖輩務農的村民開了眼,譏笑沒有了,只有讚歎:郭可江,這傢伙真行。

他在北京做白領時就給家鄉的教育事業捐款,有錢後捐款就更大方了,每賣出一箱蔬菜,就捐出一塊錢給桑梓基金。他的農場創造了150多個就業崗位,農民們工作種地兼顧,在家門口就能夠掙到錢,不用出門打工受苦。郭媽媽走到哪裏,都能享受到眾人羨慕的目光,享受着眾人的尊敬,這也是郭可江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他今年只有29歲,卻是聞名遐邇的民營企業家。這個時代,不少人在抱怨社會給予自己的太少,卻從來不想自己給過社會什麼;在大家都拼命留在城市的時候,他選擇了回鄉。年輕人把“不走尋常路”掛在嘴邊,付諸行動的卻很少。郭可江的選擇,應該給我們些許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0dq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