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説聰明散文

説聰明散文

誰不喜歡聰明?我看許多人是喜歡聰明的,不但喜歡聽別人説自己聰明,有了兒女還希望他們的聰明勝過自己。我曾對自己的女兒説:“大寶,在學習方面,你沒有老爸當年聰明,但卻比老爸能吃苦,有一股堅持不懈的勁頭,只要有這個精氣神在,今後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其實,人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能夠達到的,一時的成功並不能預示你一世的成功,若一世成功,不能單靠聰明,還要憑智慧。

説聰明散文

聰明與智慧的關係很近,它們是兄弟,有長幼之分,在邏輯上是次弟關係。一個人可能擁有聰明,但不見得就擁有智慧,比如原央視經濟台主持人芮成鋼,他的一口流利的英語曾讓我的女兒羨慕的不得了。可以説芮成鋼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但他還是應了《紅樓夢》裏寶玉夢至太虛幻境所見的説王熙鳳一句曲詞——“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記得還有一副對聯,我曾經用它評價過在外企時遇到的兩位屬下,上聯是“聰明人聰明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聰明反被聰明誤”,下聯是“愚蠢人愚蠢事愚蠢一世機靈一時愚蠢反被機靈救”。實際上,“聰明反被聰明誤”是語出宋朝大詞人蘇軾的《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孩兒愚且魯,無憂無慮到公卿。”難道聰明是一件不好的事嗎?其實聰明本不是不好,如果聰明的腦袋沒有智慧的心去把握方向,就容易出現這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沒有智慧的聰明是小聰明,耍小聰明的人早晚有一天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所以我説聰明與智慧是兄弟,智慧是大哥,聰明是小弟,小弟想單獨闖江湖,如果沒有大哥罩着,則早晚會吃虧的。

對於聰明,《説文》説:“聰,察也。”《書》説:“聽曰聰。”《管子》説:“聞審謂之聰。”而《荀子》卻説:“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其實,聰明,不單指視聽靈敏、明察事理,它還指一個人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積極性,越聰明的人,這三個特質中的一點或幾點就越高。

我們活在人間世俗之中,面對滾滾紅塵,總是期望着能夠擁有一雙慧眼,將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記得十二年前,我在外企工作,有一次老闆突然問我:“什麼是佛?”面對這個突然“襲擊”,我立即對答説:“我成佛前佛是誰,我成佛後我是誰。”自那一刻起,我便開始對佛感興趣了。

佛法中有六根、六識、六塵之説。明朝人楊卓在《佛學次第統編》中説:“凡夫只認現境,不了自心。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這裏的六根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它們能夠對現實生活中的萬般風塵產生感知和認識。其中的眼、耳則是六根之重要利器,故耳聰目明,是為聰明。佛家是講究六根清靜的,只有這樣,才能悟出佛法來。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則認為小孩子的六根是最為清淨的,同時又充滿着生機,故常説:聰明之事是頑童最擅長的,越淘氣的小孩越聰明。對於六根,是要有統帥的,這個統帥應當是智慧,因為世間萬物皆有法理,而欲得知,沒有通識證悟的大識是不行的,這個大識就是我們常説的智慧。

近代大儒梁漱溟説:“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與物的關係,再解決人與人的關係,最後要解決人與自己的關係,只是最後一條最難。”確實如此,前兩個關係可用六根之利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而要解決人與自己的關係就需要大智慧,單憑聰明是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説,闖人世之江湖,聰明必竟是小弟,最終撐得起局面的還的是智慧這位大哥。

標籤: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ypm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