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沂源紅”與青春共舞散文

“沂源紅”與青春共舞散文

秋風醉了,蘋果紅了。

“沂源紅”與青春共舞散文

國慶假期,我很慶幸有時間能陪着父母親完成了蘋果摘袋,或如眾多果農一樣,年事愈高,在農忙時節越發盼着子女回家來幫工;年近不惑,我也第一次因此而有了深刻的愧疚,並且從這份愧疚中更加深刻的愛上了家鄉的沂源紅蘋果。

記憶中,我的農村老家第一次有了自家的蘋果樹是在1987年的冬天,父親和叔、伯等4、5個家庭自發組成的承包小組,承包了當年村裏劃分的一份10多畝的承包地:昏暗的燈光下,父親一遍遍的清點着樹苗,母親坐在牀頭做着布鞋,“好點的地塊種上果樹,整出荒坡要多加肥料栽上山楂樹,再找個地邊栽上幾棵杏樹……”父母親一遍遍的重複着經營計劃,語氣中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和期許。

整穴、栽樹、引水,蓋看護房、建水窖、挖條狀溝槽追肥……經過幾年的持續管理,那塊貧瘠的土地,終於在金秋時節孕育出了一片片可人的紅。下午放學後,和小夥伴們在果園周邊牧羊、割草,再爬到看護房的平屋頂上讀書、寫作業,都成了兒時記憶中最難忘的事情。

管理蘋果園需要技術和經驗,更需要辛勞的付出。青年時代,帶着叛逆的我沒能更多的繼承父母的勤勞,最討厭的農活就是蹲在果樹下拔草,“那麼熱的天,真怕自己暈倒在紋風不動的樹下。”回想往事,現在只能給那個無良青年這麼一丁點兒的安慰了。

縣城三年高中,上海四年大學,再到畢業後的就業、安家、育子……回想往事,在我生命裏父母資助的每一筆款項,80%都來自那一株株蘋果樹帶來的有限收入,然而也正是那些年蘋果帶來的有限收入,賦予了我走出面朝黃土背朝天過日子的機會。

春華秋實,沂源紅蘋果帶給人們的幸福和喜悦,自不必多説;然單單在蘋果摘袋這一簡單的繁瑣中,我對人生有了再一次反省和“蘋果化”認讀的機會。

關於崗位:枝壯果密,不是每一個果袋都是容易摘下來的,當你站在摘袋的任何一個位置上,無論翹足,抑或躬身,都應該摘掉觸手可及的所有果袋,否則你就需要再次回到這個點上,或者重新尋找站位點。這就像我們在工作中沒有選擇服務對象的權利,沒有取捨工作職責和擔當的權利,你所處的崗位、面臨的各項工作都是必須要認真面對、妥善處理的。

關於價值:在一支支筷子粗細的枝條下,常常倒垂着7個以上“肩並肩”生長的蘋果,摘果袋時一不小心就會碰落已經脱袋的蘋果,而就是這個一不小心很可能讓蘋果的價值縮水90%以上,因為掉落的蘋果摔出了無法彌合的硬傷。或許這也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有相通之處,若不遵綱守紀,嚴於律己,認真做事,或許我們也會動搖了“果蒂”,摔出“硬傷”。

關於創新:國慶假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東里鎮福祿坪村見到不同的摘袋——製作藝術蘋果,愛情系列、祝福系列……想象着10多天以後整個果園不僅瀰漫着果香,更增添了一份視覺衝擊,蘋果論個銷售、價值倍增,不由讓人充滿期待。正如鄧公所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藝術蘋果雖已不是新鮮事,但她確確實實的能夠讓果農的收益實現倍增,其中道理非常值得用心品味。

金秋時節,第五屆沂源紅蘋果文化節臨近,果鄉的人們在分享“一果萬金”的幸福誘惑之餘,將再次享受到一場蘋果文化的盛宴;枝頭樹下,在一個個有趣的蘋果故事背後,深愛着沂源紅的沂源兒女,眉宇間一定是豐收的喜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mogy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