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關於祭祖與信仰的散文

關於祭祖與信仰的散文

本人有幸參與家族事務,接觸很多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宗親。按中國哲學的分類有唯物主義者,唯心主義者。唯物主義者對祭祖持認同態度。

關於祭祖與信仰的散文

而唯心主義者又分類為認同與不認同,不認同類一般是基督教。本人就曾經接觸很多基督教徒的宗親,在祭祖一事也曾經進行激烈抗辯。今天有幸得閲邢福曾博士的《中國的祭祖問題》,本人結合個人的觀點整理下文。

在當今,很多的宗親基於本身的信仰,對祭祖一事在心裏產生極大的漣漪和掙扎,有心存掙扎而隨親人蔘與拜祭者、有激烈抗衡,與家人勢成水火者。故此如何處理信仰與祭祖之問題便極需辯釋清楚,以資參照。

基督教正式傳入中國,是在我國唐朝時期,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所載,景教在中國的傳佈,曾經“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可見唐朝時景教在中國曾大為流行,可惜留下來的資料並不多。

但縱觀其他有關宗教的文獻資料顯示,當時的一神教徒如猶太教、也裏可温教、回教等對中國人的祭天、祀禮、拜祖制度均作了適度的調適,所以也沒有引起任何的衝突與糾紛。

基督教《聖經》的本義也是勸人為善,是人自己的修養。只是它通過上帝的啟示、基督的贖罪,人只需要有信心,便能直接與真理恢復關係;他的良心便能從罪中釋放出來,他的罪亦得蒙赦免。

從正面來説,它開出一條途徑,賦予神與人和好後的新生命。而具有新生命的人,同時要關懷社會,治國平天下,實踐出愛。它使人上可通天,下可通人,更可通物質與科學知識,貫串着天、地、人三大觀念。這具有新生命的人就是善的表現。

而祭祖的本義繼承與發揚先祖的優良傳統,親睦宗族,和諧宗親,愛家愛國的情懷。兩者的本義有着共同之處,儒家的偉大理想是高尚的人格、豐盛的人生,基督教也是成全了這個理想。只是途徑的不同。更何況沒有祖先,怎有現在的你在上帝面前讚美它的機會。

向先人鞠躬這問題,一直是基督徒所爭議的。其實鞠躬只是一種禮,並不是拜祭,甚至叩頭也只是一種禮。讓我們以聖經的原則去作為提醒。

在哥林多前書十章十四至三十三節裏,保羅提到應否吃曾獻祭的食物,他説:“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什麼話;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保羅提出的第一個原則是:一切都從上帝而來,所以一切食物都可以吃。但保羅又説:“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榮耀神。

”他第二個原則是:假如所作的事會引致別人軟弱,就不應去作。這些原則並不是教條,而是經過我們的自覺反省去決定我們做與不做,是用我們真正的自由作出選擇,是將我們原有的生命轉變,因而自然而然地放棄一些不應該作的事情。

在面對祭祖的問題時,我們應要達到一個境界,就是真正地敬拜,而不是跟隨禮俗。其實,我們是真正遵從孔孟之説,誠心尊敬祖先,而不是叩拜先人的偶像。

然燃點香燭是否有違聖經的教導呢?燃點香燭是否能斷然的作個黑白二分呢?反觀聖經,由摩西五經至啟示錄就有多達60次提到燒香。就以出埃及記記載,在製造會幕時,上帝有明確的指示及規格來製造“燈台”(出25:31-40)及“香壇”(出30:1-10);“燈台”點燃的正是蠟燭,相信是古時用作照明之用;而燒香的香氣乃代表上帝子民的禱告。(見詩141:2,路1:10,啟5:8及8:3-4)。由此觀之,從聖經的角度不單沒有否定或反對燃點香燭,反而是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義。

在祭祖行為表現出愛與孝道,這不獨與基督信仰並行不悖,更是上帝自然啟示的結果;祭祖的倫理價值不僅與基督教不相矛盾,更是互相發揚彼此呼應的;故基督徒不該武斷地全盤廢棄傳統的禮儀,而應努力發掘出傳統禮儀中與基督教相通的精神價值。

祭祖本身是中國傳統對先人慎終追遠的孝思行為,與及藉此達致道德層面的教化。在聖經十誡中,論到人倫的第一條便是“當孝敬父母”,就此而言,聖經與中國傳統是沒有牴觸的;但我們卻會因着十誡中的第一、二誡所説:“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而使我們在祭祖的禮儀上產生很大的衝激和掙扎。

然而當我們仔細察看此兩節經文的背景就可得知其指謂所拜的偶像是泛神中的一位,是指讓這一切的偶像成為我們的.神。故此“慎終追遠”的祭念先人而並不將先人等同神的話,是沒有違反聖經的原則,反而正合信仰成就了中國傳統之孝親之道。

以上所論,謹呼籲基督教徒的宗親們不要因祭祖而漣漪和掙扎,祭祖、喪葬或其他傳統孝親的行為,亦沒有一個絕對的對錯答案,有人用洽談溝通的方法與家人達成共識;有人以轉化儀式的含意而彰顯信仰。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見證與和家人有一個密切而良好的關係,方能在關鍵的時刻產生潤滑劑的作用,以減低與家人親朋的衝突和矛盾,從而達至最少的殺傷力及最大的見證性。

問題的結核是我們的所謂“祭祖”,本身是一個對先人的尊崇悼念,對先人德行的繼承與發揚,還是奉為神明參拜,這繫於奉行者本人(包含其他信仰者)的態度,這是見人見智的。

標籤: 祭祖 散文 信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l993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