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秦人與秦腔的經典散文

秦人與秦腔的經典散文

陝西,周代以來,就被稱為"秦"。

秦人與秦腔的經典散文

秦腔,便是陝西最美最響亮的名片。內容多取材於“楊家將”、“説岳”等英雄傳奇或富有正義激情的民間傳説。其中《三滴血》、《趙氏孤兒》、《五典坡》等歷久不衰。都反映了秦人耿直爽朗、慷慨好義的性格和淳樸敦厚、勤勞勇敢的民風。

秦腔是千百年來秦人雖生活苦累、但豪氣萬丈發自肺腑的吼唱,吼聲滾過了八百里秦川的溝溝坎坎,激昂着秦漢唐如日中天的輝煌,也纏綿了近代無可奈何的敗落。這直起直落的大喜大悲,撞疼了千千萬萬秦人寬厚的胸膛,於是秦腔響徹了大半個中國。

秦人迷戀秦腔就如國人熱愛乒乓球。識字的不識字的都能吼上幾句“你,不救我誰救我?你若走了我奈何?”。每年秋收後地裏活兒鬆散些了,各村各寨輪流“過會”,“過會”的這一天,全村家家窗明几淨,老少皆盛裝喜慶如春節,每家的親戚聚攏來,主人備下豐盛宴席,觥斛交錯,村莊人頭攢動、笑聲盪漾。晚上更要在祠堂或廣場搭台唱戲(必是秦腔)為節日助興。但看台上那男角兒搖那帽翎,一會雙搖,一會單搖,一邊上下飛閃,一邊紋絲不動,正詫異間那角色兒猛一轉身,頭一高揚,一聲高吼,聲如炸雷豁啷啷直從人們頭頂碾過,全場一個冷顫,台下旋即喝彩聲迭起“好!好!”。再看那女的出場了偏不面對觀眾,碎步後移,水上漂一樣。人們不禁擊掌沸騰:“再快些!好!”。戲唱的蕩氣迴腸,看的也是如痴如醉。台上台下,一浪高過一浪,人聲鼎沸,喜氣洋洋直至夜半。

“過會”唱秦腔邀請的是正規的戲班子。平日裏,“走,吼戲去!”飯後一聲吆喝,諞閒傳的莊稼漢和婆姨們蜂擁到祠堂。台上不僅有頭裹羊肚手巾的糊塗縣官晉信書靠‘滴血認親’斷案,更有穿着大襠褲的男性王寶釧苦守寒窯一十八載。經常有那婁阿鼠類唱着唱着忘了戲詞,底下納着鞋底聽戲的婆姨們便嘻嘻哈哈騰出手,抓起地上的`小土蛋子瞄準演員的頭,演員稍作躲閃,嘻嘻笑着一個轉身到幕後,重新出台!更有甚者,台下有時會一個筋斗翻上來一個後生,哈哈笑着推了不熟練戲文的演員下台,觀眾演員就此換過,你下台了我登場。眾人皆不覺得有甚不妥。秦人與秦腔的水乳交融由此可見一斑。

幾百年的辛酸苦辣,秦腔飽含了秦人對滄桑歲月的豐富感觸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事的時候去聽一曲秦腔吧,她會告訴你,什麼是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xgng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