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愛唱秦腔的父親親情散文

愛唱秦腔的父親親情散文

前些天整理書櫃時偶然翻到了一個戲本子,拿在手裏仔細端詳,認出那竟是父親20多年前唱秦腔時用過的劇本。

愛唱秦腔的父親親情散文

父親一生酷愛秦腔,但時運不濟,在他很小時爺爺就去世了。因家裏窮,沒上過學,識字不多。好在解放後政府辦農民識字班,父親參加後學了些,到了勉強能看懂報紙的程度。雖然文化程度低,但並沒影響他唱秦腔的嗜好。據瞭解他的老人們給我講,父親在舊社會時曾拜師學過戲。這幾年,以前跟他一起唱過戲的人也不止一次地給我説起過他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唱戲的情景,言語間頗有讚譽之辭。

我記得父親唱戲是在改革開放初的那些年,隨着黨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人心,家鄉的戲劇事業着實紅火了起來,父親自然也就成了推動家鄉民間文化發展的熱心人。

那幾年,一到冬閒時節,父親便和村裏的幾位老秦腔愛好者組織大家排戲,地點在一個廢棄的村辦企業的車間裏,我曾跟去看過幾回。天寒地凍的臘月天裏,偌大的車間裏只有一個火爐,可每個人都練得頭冒熱氣,大家的精神頭可足了。

拍戲時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劇本,父親便和大家商量決定自己刻印,這對於一幫如父親一樣的農民來講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他們沒有絲毫的膽怯,買來鐵筆、蠟紙、油印機等刻印工具分頭工作,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還真的刻印了出來!而且在以後的幾年裏,又陸陸續續地刻印出了好幾本,如《三世仇》、《下河東》、《升官圖》、《三滴血》等,父親在這些戲裏都出演過角色。

父親把他們刻印出的劇本真的當成了寶貝,在中午和晚上吃飯的時間裏,入户的有線喇叭裏有時也播放秦腔錄音。每到那時,他就會趕緊拿出劇本坐在門檻上跟着唱,我們誰也不敢打攪他,而他唱得常常是忘記了吃飯,顧不上休息,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正月,大年初三過罷,就是唱戲的時節了,不但自己的班子唱,也邀請周邊村子裏的班子來唱。這時的父親就完全成了一個大忙人。因人緣好,自己唱時他是組織者,邀請別人唱時他又是聯絡者,家裏家外、白天黑夜、台前台後總是忙得不亦樂乎,一直忙到過完年。他和自己的草根戲班子曾經為鄉親們的春節活動帶去了無限的`歡樂。

憨厚朴實的父親,一生最精彩的表現也許就是他唱戲的經歷了。戲台上的父親,或許沒有華麗的造型,沒有優美的唱腔,有的只是他對生活和秦腔藝術執着的愛。人生如戲,父親將他對人生的理解、將他的喜怒哀樂都寄託在秦腔裏面了!

父親離開我們已有九年多,他的人生雖已謝幕,但他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徵和熱情誠懇的生活態度已經成為了我們受之不盡的寶貴財富,我將把父親留給我的劇本和他愛唱秦腔的精神一起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懷念我愛唱秦腔的父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por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