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甑糕散文

甑糕散文

有幾個朋友很想吃齊家坡的甑糕,其中有一個朋友説要去的話坐驢拉板車,可以感悟一下古老的鄉村氣息。大夥一聽,有人竟把眼淚笑了出來。不過這倒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幾經周折,板車總算找到了,可拉車的毛驢卻很難找到,無奈之下只好捨去驢拉板車這種古老的念想,搭乘兩輛“現代”前往。

甑糕散文

齊家坡其實離我們住的地方不是很遠,十幾分鐘的車程就能到達。那裏有一種名字很怪異的食品吸引着我們,那就是甑糕。這種食品,過去我只是聽説而已,不曾見過,更談不吃了。一下車,當地人就對着我們幾個説:你們一定是來吃甑糕的。當地人的這般肯定與判斷,更讓我對甑糕產生了好奇。雖説到了劉家作坊已近中午,但從屋裏飄出的那種獨特的米香味卻依然瀰漫在劉家院中,給人以清香的感覺。

劉老闆見這般多人進來,先是一怔,忙換了滿臉笑容略帶抱歉地説道:“真對不起,你們來的不是時候,甑糕早賣完了。如果趕在早上十點前,還是可以買到的……”

“一點都沒有了嗎?”一位朋友追問。

“甑糕在我們當地,屬於早餐食品,趁熱吃;吃的同時,要喝醪糟。這樣的吃法才能真正感受到甑糕的香甜,才能品嚐出糯米的純正味道。”劉老闆急忙給大夥解釋。

“那我們走進院中,為何還能聞到甑糕的香味?”一個朋友不相信,於是追問道。

劉老闆看了看大家,然後繼續往下説:“甑糕的製作比較講究,使用的米不是咱超市裏的大米,而是一種糯米和江米的混合物。要求米純米淨,發黴的米不能用,用清水沖洗多遍後再浸泡兩個小時,倒入鍋中熬製成半熟品很稠的米粥;然後找一容器,倒入一層米粥,鋪上一層漲發好的乾果;再倒上一層米粥,再鋪一層乾果……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慢蒸七八個小時。這些製作大都放在晚上,主要是趕在早上食用。你想想,蒸這麼長的時間,香味自然就存留在空中的時間長……”説完,他笑了。

聽了劉老闆的介紹,不免讓我想起端午節吃的粽子,其製作方法很相似,只是粽子裏面加的乾果沒有甑糕裏的品種多罷了。沒有口福吃到甑糕,很遺憾。聽村上的人講,每天早上天不亮,來這裏吃甑糕的人排好長的隊,甚至有很多外地人開車來吃甑糕,臨走還趁熱帶走不少,送家人、送朋友。劉家的甑糕,每天早上除了留一部分在自個家裏賣給村子裏的鄉親以外,大部分都送到設在南市區的一家分店。

這種特殊的地方小吃,能長久地維持下來,得到眾人的認可,與它的製作方法和當地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能就是這個道理。這種甑糕,其實就是我們傳統節日端午節粽糕的一種演變,把這種很普通的.食品經過細加工,結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性,適當地加以美化,很自然地就招來了眾多早上喜歡吃甜食的人羣。再加上這個“甑”字的讀音與地方方言的混攪,很難讓人理解其中的含義。問劉老闆,為何把這種食品叫甑糕?而他只是神祕地笑笑,不回答。正是人們對“甑”字的無法理解,愈發顯得神祕,方使得甑糕這一地方食品在其周邊地區得到人們的垂涎。吃甑糕,喝醪糟,甜而不膩,加上甑糕裏面的很多幹果都是一些健脾養胃的,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歡。

“甑”,有三種解釋。一,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二,甑子(蒸米飯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屜子而無底)。三,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由此可以看來這種食品名字的來源,酷似粽糕的食品用這種工具進行加工蒸熟,叫甑糕。根據這三種解釋,不難看出甑字的含義,可見給這種食品起名的人是何等聰明智慧。

今天沒能吃到甑糕,沒有啥後悔遺憾的,好在自己住的地方離齊家坡不是很遠,改天起個大早趕過來就是了……

標籤: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jy3g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