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相距十年,相愛一年散文

相距十年,相愛一年散文

一種新的東西的出現總能給這個社會添上幾許興奮的微光。漂流瓶就這樣悄然的潛入了生活,激起千層浪。閒的時候我也玩玩漂流瓶,打發一下無聊的心情。與QQ相比,這種隱匿的方式多少勾起了人們內心深處探祕的渴望,帶着好奇,不安,欣喜。

相距十年,相愛一年散文

這個瓶子是我先發起的,是個真話瓶。問題是:你此刻喜歡誰?我沒有用真名字,只是用了幾個字母替代過去。心裏多少還是有點顧慮。即便此刻心裏依然念念不忘,也要加上一句都是曾經了。

扔出瓶子後我也沒怎麼在意,大概兩個小時後提示有人回覆了。對方説深愛着一個小女孩,但是現在不知道要怎麼辦。我猜可能是暗戀之類的故事,就鼓勵他勇敢的説出來。你不説,人家怎麼知道你的心意?就算流水有情,落花有意,人家女孩子相比較,一般都還是矜持些。

沒幾分鐘,對方又回覆了。故事似乎並沒有我想像的這麼簡單。男孩説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現在女孩看他處處不順眼。他説自己一直做個好男人,可兩個人總吵架,説起原因,他覺得是女孩子太小了。現在就只能等她慢慢長大了。我也只是瞭解個大致,以為牽扯到婚姻了。都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了家庭,就有了責任,有了負擔。女孩子可能不想過早的步入婚姻的殿堂吧,趁着年輕的時候,誰不想多玩一下呢?操之過急也可能弄巧成拙。

我也就勢建議雙方都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或許都平靜一段時間,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不知道是網絡原因,還是其他,對方似乎沉默了一二十分鐘。雖然我也極想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又一想,可能只是小情侶之間的小打小鬧,説出來就沒事了。再説,那是人家的事,願意對一個陌生人訴説,也就是一種信任了。我也沒有追問下去。畢竟我一不是心理專家,二沒有什麼經驗之談,故事的原委也不甚瞭解。最多不過是旁聽者清而已。

這次發過來好幾條了。看得出對方的心情有點激動。男孩説他27了,女孩才17歲。我終於明白他總説女孩子太小了。確實是太小了。女孩子脾氣不大好,一切都按自己的心意來,稍不如意就發火。好像也是有點懶。男孩子看不過就要説她。為些小事總吵架。吵架後女孩子要分手,男孩子捨不得,現在兩人關係鬧得有點僵。

説起女孩子的這些缺點,言語間男孩並沒有流露出什麼不滿厭倦的情緒。歷數的倒像是自己的一部分。男孩説起了他的付出。女孩子説要開淘寶,他一個人折騰,好不容易弄好了,才三天,女孩就説不想玩了……女孩病了,他忙前忙後照顧;餓了,他把飯菜端到手上……只要女孩想要的他都儘量滿足。為了見女孩一面,出差了的男孩在大晚上的趕第一班船回來,女孩的第一句話竟是:煩死了……為了等女孩子,在寒風中他站了十多個小時,等來的卻是女孩輕描淡寫的冷漠:我又沒叫你等。後來女孩還説了更過份的話,那一次男孩動手打了她。男孩説他已經悔改了,不知道他的女孩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真正明白他的心意……

説起兩個人的認識那也是很羅曼蒂克的,他們是在網絡上認識的,那麼湊巧,還是同一天生日。我不知道他們這是不是真正的緣分。小時候聽説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是天生一對的。人海茫茫,能找到同一天生日的人畢竟也要機緣巧合。也許真的是前世的冤家。

女孩子是個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4歲父母就離異了。男孩説很多事情她都看的明白。我不知道他説的明白是什麼意思,大概是比較冷漠吧。就算男孩做了太多,她還是一樣的“寵辱不驚,雲淡風輕”。説起女孩子的大脾氣,他説自己真的忍受了很多,切土豆切厚了女孩子都會朝他吼一句滾。他只是當她小,覺得她缺少愛,他只是想要呵護她,讓這個小女孩成長起來。

男孩子説他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戀愛,追求他的女孩也不少,也都很漂亮,總是因為異地戀然後就不了了之了。他自己也沒有什麼感覺。惟獨拿這個小女孩沒轍,他説小女孩總能給他前進的動力。他可以忍受她的任性,她的大脾氣,再苦再累他也願意,可是心累了,不知道還要不要堅持等下去。

聽他口氣我以為他不能等了。男人三十而立,也是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了。小女孩還只有17歲,嚴格來説,還是未成年人。才17歲,再過十年,她還可以選擇。十年會改變多少人,多少事啊。以為我誤解了他的意思,男孩説他能等的,他可以一直等下去,只是不確定女孩可不可以等他。他一直在這樣一廂情願的付出。

女孩上班了,環繞在她周圍的都是些有錢的大領導。男孩擔心她涉世未深,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價值觀也會發生改變。説句不好聽的,是擔心她攀上鳳凰枝。前段時間見面説要分手,男孩還是想挽留,這段感情看得出他是真心想延續下去。女孩卻是一意孤行,還放出話來,男孩子還給她打電話發信息她就把號碼都換了,讓他永遠找不到她。想必男孩也瞭解她的倔強,信息也不敢發過去了,總是在背後默默地給她充話費……

這樣無望的等待讓他越來越迷茫了,一直都等不到迴音。他説看着以前寫給女孩的日誌,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他説也許我看過他的日誌就可以明白他們中間很多的故事了。我沒有要求去看。並不是我冷漠。我也想了解。只是我明白,把故事擺在外面讓別人來參觀只會更加心痛,別人或許可以給你幾道同情的目光,説幾句安慰的話,可是真正解決問題還是隻能靠自己。解鈴還繫系鈴人。試着傾吐也是一種方式,讓自己能夠輕鬆一點,存在的還在那,還得你來梳理。只是心情或許可以有些許平緩了。可以沾染上一點旁觀者清的明亮。

一個80後,一個90後。我倒不是説我懷有什麼成見,身邊也接觸過一些90後的孩子,有時候覺得溝通真的不很順暢。思想觀念上存在差異那是必然的,畢竟社會是在進步的。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相比較,怎麼可能都一樣。和父輩的人相比,我們這一輩的人觀念又有不同。

故事中的女孩又是個特殊,是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我不想説是弱勢羣體。你問我願不願意扣上弱勢羣體這樣一頂帽子?對不起,我不願意。我們常常帶着幸福的自豪去撒播我們那過剩的同情。這就像試卷發下來,考得好的同學去安慰考得差的同學一樣,你以為你是在安慰我?錯了,我覺得你那是在炫耀,你是在嘲笑。不是人人都願意戴帽子的,帽子帶久了只會讓人越來越覺得冷。想起前年看過的一篇報道:一個重病殘疾的女孩被父母拋棄,後來被一個精神病人收養。8年後,精神病人病情發作,將女孩分屍煮食。因着這一文明社會出現的野蠻現象,這個故事才浮出水面。兩個弱勢羣體的悲劇。一個前提是悲劇,另一個前提也是悲劇,結果自然是悲劇。如果真能像數學題一樣負負得正,一不小心成了喜劇,那就成了奇蹟了。只是這種奇蹟太少太少,要不然也不足稱奇了。我們倒是知道了不少的弱勢羣體,到處寄放我們同情的目光,口號響起了,弱勢羣體受到關注了。其實真的,不是需要我們去挖出更多的弱勢羣體,而是如何減少弱勢羣體。不必要大張旗鼓去報導,用實際行動去做,會有人感應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vvgj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