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天馬山遊記散文

天馬山遊記散文

一年一度的節假採風活動如期而至,應文聯主席邀請,我列目期中。今年是去秦皇島撫寧縣境內的天馬山,我們一行十四人,早上乘車,沿高速公路向目的地進發。

天馬山遊記散文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的話變得多了起來,也許是近期思索國學文化,在興趣領域裏變得很健談,有時天馬行空,有時深入生活,有時剖析曲徑。坐我左邊的是某學校美術老師,右邊是縣內知名書法家,他們討論的話題是從書法藝術與繪畫藝術之間的辨證關係談起的,在談論時,我也運用自己所學班門弄斧,把藝術的本真與道的關係與大夥探討,因為有了共同話題,在車上氣氛很活躍。

我們來到天馬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鏤空的景區大門,牌匾上有“天馬山”楷書大字,是由民族英雄戚繼光所書,縱觀字體,敦厚遒勁,給人凝重洗練之感。門柱上分別刻有:“天馬行空載一代風流豪邁;玄真濟世扶萬般品類隆興。”的楷體楹聯。臨行前因為沒有對天馬山進行資料搜索,所以這麼一個對聯,給我的感覺是,它背後的典故應該不止一個。果然,沿着逶迤山路攀爬,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景色,有天馬揚首騰躍的塑像,凌空踏風雲之勢蔚為壯觀,有戚公亭的寧靜與和諧,有戚繼光碩身丈許的大理石雕像,我們在每一處景點留影留念。

穿過鬱鬱葱葱的青松林,繞過綿延曲折的花崗石階,當站在一塊天然渾厚的大圓石上環顧四周時,我才發現這裏不僅是民族英雄抗倭時固守陣地的天塹城池,還是老子發脈一端的文化道場。這一點燃起了我的興趣,因為一路上我和書法家探討的'更多的是儒釋道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應用關係,他受一位佛家居士之請,在寫篆體的《般若心經》,也在每天早上誦讀,他見我對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不恥下問,針對我對心經的字面解釋,他感歎我的博學,我見他古稀之年還像我這晚輩虛心求教,在感動之際,我也不遺餘力把我所知道的告訴他。所以,當老子的塑像矗立在山腰,我瞻仰這位千古聖人時,有了很多感慨。在那個時空場,誕生了老子、釋迦、孔子、蘇格拉底、耶穌等聖人,我覺得聖人的出現,似乎帶着某種使命,當然這只是我的聯想。我和他探討了太極圖裏太極玄線的內涵,儒道文化之間的淵源,《易經》的古奧高玄,佛學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見我能發一家之言,多與我結伴而行,我們來到“守一亭”留影,大家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説這與道家文化有關,但當時聯想的卻是儒家的一位思想家。而我們拾級而上,看到另一所亭子——“抱衝亭”,大夥又問我是什麼意思,我突然明白,這兩所亭子是設計者有意為之的,老子《道德經》我誦讀過近百遍,對道家文字幾乎能夠按圖索驥,援引出處。我一下想到了老子那句話:“抱元守一,衝氣以為和”。原來守一,是守那個祖竅,一與道近,可比喻太極,太極由無極而化,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能生一的是道,所以,一是道的用,道是一的體。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合六十四,萬物化而合其吉凶。話題轉遠,以後我會專門就《易經》這門學問做一些發揮。當抱衝亭出現時,我想到了這兩個亭,在闡發道家的中心思想,也理解了儒道水乳交融的地方,這裏不僅僅是哲學性的表達,還有修心證性的次第關係,還有尋求大道的要竅。這兩個亭子,恰恰是在向遊客們默默吐露天機,只是看你能不能去發現。隨後我們來到山頂,山頂上是一所道觀,道觀大氣宏博,我們在那裏留影,猜字,拜月老,參觀石壁上那龍飛鳳舞的行草大字,感悟中華文化的甚深微妙。隨緣除步,我們每到一處文化景點就摻入自己的個人理解,好不熱鬧。

下山後,我們又驅車去了天馬湖,天馬湖很大,幾乎一眼望不到頭,大家覺得這裏景點有待開發,很多東西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在天馬湖,值得一敍的是天馬湖的來源。傳説有一隻兇猛的惡虎在這裏殘害地方百姓,人們岌岌可危,怨聲載道。天帝看到這裏人心惶惶,就派天馬來援救,天馬與惡虎激戰數天數夜,整個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雷電交加,最終天馬戰勝了兇猛的惡虎,也在那裏,留下了綿延數十公里的深坑,深坑後來變成了現在的天馬湖。人們為了紀念天馬的功德,為它修碑立傳。

在這裏,我發現很多文友思想上已經有所變化,若説緣起,可能是去年我在飯桌上“隨和”了一位文友的《心經》,以作拋磚引玉之資吧。今年對國學文化關注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我們隨機性討論,因為是文友採風活動,免不了探討文化,但是文化的根源,往往繞不開國學中那些文化元典和歷史傳承,所以這次行程,給我更多感觸是人們開始關注內心的東西,我也就順其勢,滔滔不絕賣弄一番,雖然我不願在那麼多老師和長輩面前口若懸河,但從人們的需求可以看到人們普遍浮躁心理是需要有所寄託的,我不是高手,更不是智者,但是能夠運用所學幫助他們,我覺得是值得的。在飯桌上,我們沒有往年那激揚活躍的即興表演,沒有歌聲,沒有俏皮的俚語,沒有那麼多節目,但是,卻多了對生活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反思。

回家的途中,伴着絲絲細雨,我們平靜的談論,李老師突發感想,説明年的採風活動,讓我出幾個佛道文化話題,讓大家一起來學習,我説我哪有這個能力,不過,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在文學愛好者的隊伍裏,思想的扭轉,也不乏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吧。

斜風細雨,塵境如洗,鐘鼓山音,悠悠止心。天馬山之行,真是一段不錯的回憶……

標籤: 天馬山 遊記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pm4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