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朝拜抒情散文

朝拜抒情散文

朝拜抒情散文

我正在自己新開張的縫紉店裏和顧客大嬸商量布料該怎麼用,做成什麼樣式更適合她,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思路,電話是妯娌打來的。

“嫂子,我們明天去神頭山拜神,每年都是全家都去,就差你。我早就想跟你説了,又怕你不去,想想還是願意跟你説,今年也一起去吧?”二弟媳電話裏試探的跟我説。她知道我近一年來走的不太順利,厄運不斷,想讓我去拜拜神仙,求個平安。

我接到電話是晚上的八點多鐘,第二天的活計已做安排,我有些猶豫。大嬸在一旁聽到電話的內容,就堅定的和我説:“去吧,去吧!既然人家説讓你去你就得去,這就是神在度化你,拜神的事不能猶豫啊!神頭山的神很靈的,你就去吧!”大嬸的話説得很神祕,就連我這個常以無神論自居者聽着都想起雞皮疙瘩。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有些現象真的是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為解一解心中的疑惑,也遊覽一下大自然景色,我決定跟着妯娌幾個一起去,把第二天的事情又做了重新安排。

時間是陰曆的二月下旬,初春的氣候依然能帶着涼意,這幾日正趕上連續下雨,剛剛聞到春天氣息的人們又回到了冬的寒冷。

我看天還在下着雨,就電話給二弟媳:“這天一直下雨怎麼上山?”“定下的就是下刀子也要去!説去了就不能再猶豫啊!在車裏怕什麼,明天就不下了呢?就這點小雨!”二弟媳在電話的那頭堅定的説,説完她告訴我要帶的東西。弟媳的堅定也感染着我,我也堅定了信心。

由於去的時候要起大早,弟媳怕我誤了行程,就讓我去她家住,第二天好一同走。我簡單準備了一下,開車去了離我幾公里的弟媳所在的村子。晚上很晚了,二弟媳又整理一遍要帶的東西,把我帶的不全的又做了添補,像是過一個神聖的節日,弟媳的用心讓我也覺得無比神聖起來。

凌晨四點,二弟媳及時醒來,喊我起牀。我平時就有早醒的習慣,也就很快起牀了。有電話過來催促,是三弟媳打來的,我們趕緊帶上頭天晚上準備好的包裹,急促地走出了家門。

街上三三兩兩的人羣結伴而行,都是一個目標,相約在一個路口等一輛旅遊大巴車。五點鐘的時候,人已到齊,大巴車也及時趕到,人們都帶着大包小裹的上了車。有幾個人需要在山上守神幾日,還帶了被褥。車子順着寬闊的柏油路疾駛,早上的路面車輛稀少,道路顯得更加寬敞。亮了一夜的路燈似乎顯得有些疲憊,燈光也顯得微弱了許多,在黎明的空曠裏閃爍着。到達神頭山的行程需要兩個小時,我心想人們起得早,在車上會美美的再睡個回籠覺,可是沒有,坐在前排的馬氏第一個開了腔:“急急地走來快快的行,馬氏我帶兵前去大營,這車廂以內的人等,都是咱玉皇老爺的小馬童,為了這天下求太平,保佑着百姓無疾病,一年那四季是五穀豐登,馬氏我領兵去送功,這快馬加鞭是急急地行……阿彌陀佛!”馬氏一段經唸完,緊接着是另一個張氏接上:“我雙手接來合手的迎,這急急忙忙的往前行,往前行不為別的事,就是到那玉皇大殿裏去送功……”一路上誦經不斷,他們稱作帶功。

上山敬神是這個村子裏幾代人做的一門功課,男男女女都在其中,幾位領頭的人在行程中不間斷的吟唱着,其餘的人都靜靜的聆聽,我也被這好聽的調調吸引着。我在想這是什麼調?不是京劇,不是歌曲,更不是什麼豫劇崑劇、評劇黃梅戲,它不在歷史的劇種中,卻有着好聽的調調,因為是誦經,我且就叫它經劇吧!這些會誦經的人都是有着很大的創造力的人,她們大多是加了即興的創作元素的。拜神雖然是有着迷信色彩的行為,但更多是能讓人起到心靈淨化的作用。神在人們心目中是無比高大的、神聖的,是沒有私慾的,是給予眾生恩德和智慧的,是啟迪人們向善的。人們對神的虔誠能做到五體投地,我就想,如果人都能把對神的虔誠態度用在人與人之間哪怕是百分之幾,那誠信將不是天天掛在嘴邊時時提醒人人要遵循的道德規範常喊的一句口號了,真希望人們不是在敬神的那一刻才規範自己,能時時的告誡自己:我在做,神再看。這樣人世間就真的太平了,就不會有欺騙,不會有犯罪了。

大約七點鐘的時候,車子到達了神頭山的腳下,在一個人工修過的平地上停下來,已經有很多這樣的旅遊大巴密密麻麻的停在這裏了,看來有來得更早的。陰曆三月初一是神頭山的廟會,提前半月這裏的人已經是熙熙攘攘了,至於是從哪天哪個廟會開始繁華的,這裏的人們也説不清楚,反正現在神頭山村的人這幾年因為神頭山的廟會都變的富裕起來。據説這裏從前就是一個鳥都不拉屎的窮山惡水之中的一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莊,現在被政府定為旅遊景區了。

神頭村是蝸居在山澗的一個村莊,在山坳裏的街道上,趕廟會的小商販都開始忙碌起來,更多的商品是和山聯繫在一起的當地的一些特產,像核桃,酸棗面,柿子幹,蜂蜜等等,還有就是一些小吃,當然一些敬神的香鉑紙錢更是不能缺少。我隨着一行人沿街擁擠前行,一個現象讓我對這裏的村民大生厭惡,那就是利用文明賺取錢財。一個簡易的茅廁旁站了很長一排人,都在等待方便,旁邊一個老農挨個收取一元錢,據説這一項收入就能日進千元。這樣的小茅廁據説就有很多處,就地磊個圈挖個坑就是個掙錢的門道,這也叫生財有道吧。我就想:既然定位旅遊景區,茅廁應該是解決遊客所需的重要問題,也是體現政府關懷的一面鏡子,我想不久的將來這個問題將會解決。

在這嘈雜擁擠的街道中央,坐北朝南的一座大山上有一道隨着山體開鑿的石階,拾級而上就能看到坐落在山叢之間翠柏環抱中的大小廟宇神龕,這裏正是人們到來的核心地方。正對着台階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始建於漢代的扁鵲廟,提到扁鵲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他和蔡恆公的故事,精湛的醫術和懸壺濟世的精神被世人敬為神靈世代祭祀供奉。據説這裏是扁鵲的故鄉,這裏的鄉親也為有這麼一位神醫感到驕傲,誰家有了病人都會到扁鵲廟上香求告,淘一些仙藥,舊時期的人們也只有這樣,有時候還真的是管了用的,那還是一些思想病的,對真正有病的人我想也是不會有作用。不管怎麼説反正這裏一天天繁華,求神告祖的人絡繹不絕。據説唐代的時候當地有錢人商議對扁鵲廟進行了返修,依然保持了原有的樣貌,精雕細刻盡顯古人的工匠之風。現如今這裏不再是單一的扁鵲廟的所在地,更是一個充斥着仙家神氣的一方聖地,增添了諸多廟宇,大小廟宇有二十幾座。諸如:關公廟、老君廟、菩薩廟、財神廟、藥王藥聖廟等,在最高的山上,有一座氣勢宏偉的較大廟宇,我沿着高高的階梯攀登,近了看清“三清四御”幾個大字,我還是第一次知道被稱作“三清四御”命名的大神。我走進廟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位面容慈祥莊重的神像並排端坐,有香客不斷的進來朝拜,廟內有着仙氣一般的煙霧繞樑盤旋。有位老者臉龐清癯,白眉白鬚,在廟內一條長凳上坐着,應該是廟內的管理者。儘管幾位神仙的前位有簡介在天宮的作用,我還是想知道詳細,就和老者詢問攀談,老者立刻來了精神,講述着三清四御神仙的作用,他説:這幾位神仙是開神界以來的創建者,就像開國的先驅,輔佐玉帝,制定條律,他們清正廉明,被世人所敬仰。他告訴我這四位是“四御”,樓上是“三清”,然後他又給我講了哪位神仙被稱作“三清”,並講了“三清”的故事。

我告別老者隨着人們沿着樓梯到了樓上,同樣的三座高大的神像,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他們同樣也是面帶慈祥,端莊而坐,給人感覺就是祥和安泰、正氣長存。

我走出這所大殿,三清四御的大殿就像一座城池,也是這裏的一個至高點,站在大殿二樓放眼遠望,能瀏覽到整個神頭山的全貌,松柏叢中的裊裊煙霧,大小廟堂前攢動的`人頭和人們雙手合十的虔誠都盡收眼底。

時間已是上午的八九點鐘,前來參拜的人流像潮水般從神頭山的正門湧入,大多人都奔向兩個廟堂,一個是扁鵲廟,一個是財神廟,百姓祈求的還是健康與財富。

我走下“三清四御”的殿堂沿着山間的小道湧入前來朝拜的人流中,來到了扁鵲廟前,因為這裏香火最旺,人流也最密集,黑壓壓的人頭鋪滿了一地。外圈有一條長隊是通向廟門口的功德箱的,人們都在捐着自己的功德,眼看着一張張不同面額的錢被虔誠的人們投進去。旁邊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手中拿着一個小木錘兒,每投一次錢她就在木魚上敲一下,動作重複的頻率是極快的。我在一旁計算着這樣一天的收入將會有多少錢入箱?這錢真的是神仙要了嗎?呵呵!一定是最終歸到人的手中。所謂神仙,只是人們心中一個崇拜的偶像,拜上一拜,了卻我們心中的願望就夠了,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倒是有些人利用神仙賺到不少外快。

從扁鵲廟來到了財神廟,這裏同樣沿襲着一個模式,投幣,唸佛,敲木魚。掌管的還多了一句話:別擁擠,都有份,一個個來。看來人們對財的追求高過了健康。廟門口捐功德的人擁擠不堪,下面跪的人黑壓壓一片,其中有一個婦女口中唸唸有詞的在表白着,旁邊跪着一個表情木訥的男子,雙手合十在聽婦女誦經,虔誠中充滿希望,似乎這次回去就能發大財了。參神拜神不過是個心願,真正的財富還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來爭得。

我從人流中穿過,漫步在嘈雜的人羣和大山的靜謐之中。我在想,我可能沒有這些前來朝拜的人們的虔誠,但我有着善良、正直和真誠,有着冷靜的思考和判斷,跟隨但不跟風。

再往前走,有一棵千年的古松樹不卑不亢的在那站着。雖然歷經千年,依然鬱鬱葱葱,之所以能跨越千年長存於世,除了大地無私給予的營養還有就是樹自身的本質,它活着只為給世間加一處風景、添一抹綠色,沒有絲毫的索取。如果人能沒有私慾,沒有功利心,大概也能活個千年不死吧。人們從帝王到百姓,都在求方問藥、求神拜祖許告讓自己怎麼長生不老,至今也沒見誰求得真諦,是因為人是不能拋開私慾,拋開功利,像這棵樹一樣沒有索取。

與古鬆正對的是一塊高大的古碑,經時間的洗禮已斑駁到不顯字跡,上面一定是對建設扁鵲廟的記載,與這塊古碑相對的不遠處是三塊高大的嶄新的石碑,三塊石碑和古碑和古鬆呈三角形相站立,我想那三塊新碑一定有對建廟初期的記載描述,走過去看,都是一些政府領導的題詞,三塊碑正好三級領導:省級、市級、縣級,我看了之後聯想到什麼,不由得搖搖頭笑笑。

時間已近中午,我正想跟弟媳她們打電話問問什麼時間打道回府,手機卻先響了,是弟媳她們打來的,問我在哪準備回去,告訴我在來時的大巴車停着的地方等齊。

我到大巴車跟前時這裏已有人在等了,也很快都到齊了。我們一同上了大巴,準備返程。一起來的人們都帶着幾分疲倦、幾分釋懷、幾分滿足,有説有笑的拿出自帶的食物,分享着大家一起吃,午餐就這樣解決了。

司機啟動了車子,大家在説笑中踏上回家的路……

標籤: 朝拜 抒情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nno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