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我與短文學網的抒情散文

我與短文學網的抒情散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與短文學網的抒情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與短文學網的抒情散文

人心中所想、所做的那些事,把它寫成文字,便是文章了。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説,那些豐富的財富、精神食糧,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但學習歸學習,古人(前人)的才情文才太高了,後人想超越真的很難。當然了,那些財富我們也不能一股腦的拿來,不咀嚼、不品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取其精華,學之、用之。

我愛文學不僅僅是因為文學的優美,文學也是人才、人情、智慧的結晶。1985年我訂了第一份《詩刊》,那美麗的詩詞和文字如甘露如美酒,我醉了,我如遇上了紅顏知己千杯少。後,我陸續又訂閲了《詩歌報》《散文》《散文選刊》等。那一本本雖然不多,但至今還保留着,它們就像我的衣服、我的眼鏡,我愛惜、我珍藏,我一遍又一遍的翻閲。隨着時光的流失,我日後的搬遷,因生活的不穩定,那些書籍有的丟失了、有的保存了下來。我把它們安放在書架上或書箱裏,時日久了,上面落上了灰塵,偶爾我也會取出來除去上面的灰塵,看一看,它們就像我的老朋友,就像是又在談心,那些温情不減當初。看了些書,便有寫的慾望了,於是一篇一篇的寫,寫的多了就把它們收集在一個個小本子裏。開始寫的簡單,只是簡單的模仿,通俗易懂。寫詩歌,因為詩歌短小,相對而言來得快,容易上手,所以選擇了詩歌,但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想寫好一首詩,想寫出一首好詩,並不容易。後來,慢慢的注重了內容,又在形式、技巧上下了功夫。文章寫了出來就想發表,讓跟多的人看見,那時候還沒有網絡,文學報刊、雜誌很少,寫作的人很多,許多寄出去的稿件沒有迴音,投稿很不方便。再後來,才有了網絡,有了電腦,我也不用為發稿難犯愁了,也不用四處投稿了。站很多,坐在家裏就可以投稿了,一開始,一位朋友介紹,我上了,在那裏我遇上了許多文學愛好者,通過交流、對比,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的太多。網絡的容納量真的很大,無邊無岸,把它喻為海洋、喻為宇宙也不為過,有一句話説“比土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心”,我看網絡像人心一樣大。

再也不用愁沒書讀了,再也不用愁那些書那些文字落上灰塵了,打開網絡就可以閲讀,就可以投稿了,一個文學的渴求者,一個文學的流浪者,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了。我在一住就是好幾年,從2013年9月11日我在上發表第一首詩算起,至今已有五個年頭了,在這五個年頭裏我在該網站發表了大大小小,詩歌、散文有好幾百篇。這些文字是我的過往、是我的心聲,凝聚了我的心血和汗水編輯老師的幫助和支持。的編輯老師每日閲稿量很大、很忙碌,但他們從不忽視從不放過每一個人、每一篇自然來稿,他們勤勤懇懇,他們工作細膩、認真,為作者所想,為每一個文學愛好者安排了一個空間,一個落腳的地方,一個美麗的家。在那個家裏,我是主人,我快樂、我自由、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那個家是個温暖、舒適的家,它就好比是一個港灣,累了,回到家裏,躺在牀上,看到那些温馨的文字,就像一縷春風吹開了我的心房;又像一雙温情的手拂去了我身上的疲累和心上的憂傷,那個家把人生的風雨也阻在外面了。

我就像一片雲、一個流浪的人,尋找着我人生中的自由和陽光,在尋找的旅途中,我走失了、走散了,我就像一隻迷途的羔羊。如今,我又回到了你的空間,那個舊址,那個住處,你還會收留我嗎?你還愛我嗎?我就像是一棵地底的草根,穿過冬天,等待陽光等待春風把我吹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nnn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