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個人的生命方式散文寫作技巧

個人的生命方式散文寫作技巧

我為啥起這麼一個題目,這個題目看起來有點大了。因為我喜歡文字,是把文字視作生命的堅持者。雖然在文字上我沒有什麼成就,可文字自始至終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現實生活中任何物質都無法取代文字給我感覺。我用心和生命來書寫,不管寫到什麼程度。

個人的生命方式散文寫作技巧

1994年開始,我在我們市級報刊發表一些小文章,現在看來,那不是文章,只能算是作文。2004年我在網絡上讀到一些散文以後,與我自小所接受的傳統散文感覺不一樣。我才知道,原來散文可以這麼寫,語言可以如此放誕不羈、擲地有聲、意味深長,可以像一樣形式多變。

我比較喜歡古典文學,一直到現在,我的閲讀範圍也是古典的、國內的較多。現在好多人在大力提倡閲讀西方文學,一些人對國外文學的重視遠比國內的多得多。我知道,文章若要開闊、大氣、厚重,知識要淵博、全面,西方的、東方的,古代的、現代的,天文、地理、哲學、美學、醫學等都要涉及。可人的閲讀精力是有限的,並且每個人的感悟的角度不同,我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閲讀的範圍就比較狹窄。我開始接觸杜拉斯、蘇姍、卡夫卡、村上春樹、巴別爾、梭羅、佩索阿等國外的小説、散文、詩歌,對我來説,雖然也能接受一些,還是滲入不到靈魂中去。我知道人性是相通的,文學本身是世界性的,可我總認為中國人自身生長的環境、人情世故應該感受得更深刻,與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的人總有一點“隔”。

我覺得小説和散文,更像面對一棵樹的橫切面,小説是對樹的橫切面的描述和呈現,而散文是對呈現出的橫切面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散文更能彰顯性情、體現品質、表達人生精神深度。散文本身更能拋棄媚俗,展現自我,進行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和對話。

這是我個人片面的認識,也是有侷限性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優越性,也有自己的侷限性。人在選擇的時候,也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走的。個人經歷決定一個人的觀點,雖片面也更為真實。其實,文字就是抒發人心,何必拘泥於什麼形式呢。以我自己的對文字的喜愛程度來説,散文體裁,更適合我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文字的表達方式不拘於什麼形式,只要真情實感、觸動人心就好。無論是現實還是幻想也好,只要是自己感悟到的,有點價值的,甚至沒有價值屬於自己的',都可以寫出來。散文也可以像小説一樣,寫屬於當下的屬於生活本質的、人文氣息的文字。可以不太講究結構技巧,而把文字所表達的可以更深刻一些、厚重一些。小説可以表達的,散文一樣能表達出來。文字應該是指向人性本質的、生命實質的,然後從精神層次上體現出來的。拋卻個人的小痛癢、小恩怨、小悲歡、小感悟,用文字體現當下生活的真實性。所有個人的真實性的,就是當代生活的一面,都有他的代表性。

我感覺,當前散文的成就還是比較喜人的。以車前子、于堅、張鋭鋒、祝勇、寧肯、馮秋子、周曉楓、劉亮程等為代表的、當前別具風格的新散文,使散文打開了新的寫作空間,打破了散文的向來“小家子氣”形象,相比傳統散文文字對日常生活本身淺表的呈現,有了多層次的認知。我認為,小説對於生活的敍述是深入的遠離;詩歌對於生活是高度的概括;散文,是一種自由的文學創作,對生命本質的一種無距離的真實抒發方式,所有虛假的感情都是軟弱無力的,只有真情實感的文字才有生命力。這段時間讀到的《新散文九人集》、《布老虎散文》、《七個人的背叛》、《散文中國》系列、《散文》、《》雜誌等,他們樹立的旗幟和開創的新思路,提供了新鮮的書寫經驗、開拓了多種表達方式和探索創造的可能性,使一向受傳統散文影響的寫手們,在感受到傳統散文的深邃和博大之外,也意識到傳統散文表現手法的老套、語言的單一、結構的死板,認識到在繼承傳統的優秀品質外,要打開思路、大膽創新、敢於實踐。不過,我有時讀到一些散文,立意、觀點都挺不錯,只是過於追求語言的獨特性,文字反而越來越艱澀、難懂,就是有種話不好好地説的感覺,是不是有些過於追求獨特性,有些過分了?另外,有好多人在憂慮,感受到當前散文的弊端,就是重複性和複製性,比如對於農村生活情感的相似性、對城市一貫的排斥,等等。其實,這是必然的。人生活在相同的世界,其觀點、認識、感受必然有許多相同點,人是社會中的人,必然不自覺地受到相互的影響。真正的寫作者都是個體的、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像我們每個人,看起來普通、平凡,但每個人都是不可以重複的。所以,大浪淘沙,淘下那些庸常的,好的文字必定會源遠流長。

甘肅作家楊獻平等人提出“原生態散文寫作”,倡導以“大地原聲和現場精神,人間煙火與眾生關懷”為關鍵詞,重新確立文學創作與當下現實生活、精神品質、人間煙火、本土散文傳統、眾生關懷和個體經驗的聯繫。我個人特別喜歡“原生態”這個詞語,覺得它真實、不虛假、不媚俗、有人情味,也應是當前散文的大方向。除去譁眾取寵的媚俗姿態,讓文字真正地迴歸到人性本質、生活原態中去,讓文字自身來呈現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時代。哪怕這個時代令我們又愛又恨,迷茫、浮躁又沉醉,都是真實的、屬於我們自己的。真實的是屬於骨子裏的感受,而不是限制文字的表達方式、形式。

前段時間,我出了本散文集《生命是塵世温暖的風景》。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我的好多朋友、同學,早年都是文學愛好者。近幾年來,他們幾乎不讀什麼書,忙於做生意、掙錢,給他們推薦書他們也讀不下去。但是讀到我的書後,好幾個人告訴我,他們是一口氣讀完,讀完後跟我討論書中的幾個細節什麼的。我的文字其實很膚淺、很性情,無論寫得好與不好,有人讀了,對他們有了小小的影響,使他們感動、喜歡或深思,我就覺得挺值得了。有兩個朋友讀完我的書後,哭得電話打不成。我想,是他們對我熟悉,也對我描寫的那一方土地、風土人情感到親切,讀我的文章便有種共鳴感,才打動他們的心的吧。我寫散文最初的想法,就是覺得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哪怕社會地位多麼卑微,資質是否愚笨,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而我呢,就是把屬於我自己的説出來,寫出來,哪怕文字像風一樣,瞬間消失,我也是經歷了的,我也算沒有白活一遭。

我這裏大言不慚地侃侃而談,自己的成績卻微乎其微。我平時不大向媒體刊物投稿,不知道文章投給誰。我發表的少數文章,多數是在網絡論壇讓編輯朋友們拿去的。我現在有些遺憾的是,2005年我寫《金瓶梅》人物,有家出版社要給我出版,答應籤合同的時候,我又怕每一篇文章風格重複,不能創新,怕自己寫不完,沒敢答應。直到現在,這個系列還在寫作中。其實,當時若不是有所顧慮,不自信,這本書早已出版了。前段時間,我們縣給我錄製了個人專題片,採訪我時,我很誠懇地説:“我要是知道自己能把文字寫到這個程度,當初我無論如何都會更加努力的,應該自信寫好而不是隨性而寫。”我覺得,我可以開始試着自信,開始起步,更加努力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l3zo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