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寫景的散文2篇

寫景的散文2篇

寫景散文就是寫景狀物類散文。這類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場景、民俗風貌當作主要描寫對象,寫出它們的形聲色味、情態特性。

寫景的散文2篇

北方的雨

説到雨,我們可確乎都不陌生。正好這幾天老是下雨,閒來沒事,我便隨便寫寫。

這一説寫,反倒讓我無從下筆了。每次看到這淅淅瀝瀝的雨點,我便試着想象:假如我是詩人,我會揮毫潑墨地寫下壯美的詩句,假如我是畫家,我會毫不吝嗇地勾勒這雨絲的美妙,假如我是作家,我仍會惜墨如金地細細地讚美一番。然而,我什麼都不是。我能看見的只是眼前密密的雨簾。

即使是同一個中國,在南方和北方景觀就大不一樣。魯迅先生説,南方和北方的雪不同,同樣的雨也大不相同。北方的雨,不似南方的温柔。陽春三月,萬物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之後,就是北方的雨季來臨的時刻。遠遠地,你就可以看到多個大團似的灰色的氣球,隨風飄拂。直到飄到頭頂,你才發現那是片片陰雲,隨後便是隆隆的雷聲。這時候,如果你還不去避雨,那我敢保證你會成為一個雨人。而在南方,雨是纏綿的使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只有柳郎才能寫盡這無限的'憂愁。絲絲細雨都便化作了無限閒愁。那根根愁絲是伊人無限的痛,即使是他鄉之人,又何能不傷感涕零。

相比之下,北方的雨則更加的放蕩不羈。沒有了塵世的羈絆,沒有了紅塵的牽掛。從幾千米的高空盡情的泄下。泄盡內心的哀婉,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地下。每次,他的毫不顧忌卻是在安分守己中積蓄而來,他的無情冷漠是多愁傷感凝練而成,他的高傲孤潔是從歲月的磨洗中沉積而來。同樣是雨。我卻更喜歡北方的雨。他孤傲,他孤單。紅塵的客棧裏沒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只能肆意地往下流。卻不需要任何人的牽掛。

南方的雨意太過柔情,任誰也抵擋不住。但我慶幸,我在北方。我不會像離別的伊人,再苛求歲月給彼此都留下什麼可以回憶的。但我會説,對不起,我不需要。離開的終會離開,記憶也終會模糊,我難道會和你們一樣用孤獨的等待去感歎歲月嗎?

每次下雨,性情總會受到影響。在這世俗的世界,我要怎樣做才能獨善其身呢?恐怕沒有人可以做到吧。因為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物質,沒有人可以獨立存在。只能像李太白一般,在高山之巔抑或一葉扁舟之上大聲吟唱,讓這滾滾江水帶去心中的悽美。

花兒

花兒開在草地邊緣,靜靜地釋放淺淺淡淡的香。

粉紅、嫩黃的嬌豔,舒適而恬美,寶石般點綴在綠色叢中,清純、高貴從此誕生,並由眼前一路伸展到遠方。

不是春天,也過了“蟬噪林愈靜”的季節,可風,柔和依舊,風帶來的温暖依舊,在青青草地上徘徊的腳步依舊。

一灣湖水在草地與花的邊界纏綿繞過,微微泛着的`波瀾象思念,久遠而且綿長,似乎曾歷經滄桑與風雨。而陽光,則花蕊般撒落,繽紛絢麗,象星光下滿地的落寞與惆悵。

沒有賞花人,行跡匆匆的,是天上的流雲和過往的光陰。它們自在的來去,顯然沒有英雄遲暮的擔心。

蜜蜂與蝴蝶是唯一讀懂季節的學者,它們是園丁,卻努力保留詩人的誠實與勤奮,這注定了它們不可能有太多的知音,它們的事業註定無人繼承。

腳下的土地和路旁的石子,彷彿已看慣了紅塵與風月,對周圍的事物不再興趣,用沉默彰顯道行的高深。只有幾隻剛剛長滿羽毛的小鳥,在樹和花的縫隙中來回騰躍,自己享受翱翔帶來的樂趣。

花兒無語,花下堅挺的綠無語,淺淺淡淡的香無語。

這是一個不好判斷的日子,我從開着粉紅、嫩黃花色的草地邊路過,身上披着温暖的陽光,心裏想着花兒的淡定與從容。

這條路,我曾無數次走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4ym2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