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活着,緣於親情相隨散文

活着,緣於親情相隨散文

“你是來看病的嗎?”左桂秀老人問。

活着,緣於親情相隨散文

“不是的,我是專門從縣城趕來看望你老人家的。”擔心老人聽力有限,我一邊大聲地回答,一邊趕緊遞上早已準備的紅包。

左桂秀的兒子樓恩光連忙呈上一杯茶,連聲説:“不用的,不用的。”

“怎麼左阿婆會問是來看病的?”接過茶杯,我疑惑地問。

樓恩光欲語又止。左阿婆的話匣子卻打開了……

左阿婆其人

左桂秀,女,1910年6月1日出生在廣西昭平縣五將鎮大勝村。至今,已有99歲零6個月,身高155釐米,身材消瘦,眼睛犀利,耳朵有點背,依靠枴杖行走,但生活能夠自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頓飯可以吃半斤,喜歡吃五花肉、扣肉,以及果凍、餅乾等小零食;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樣,她很少喝粥。左桂秀老人愛看電視,健談,頭腦活,還懂些婦科、兒科病。現在老人每天早上6時起牀,中午不休息,白天通常在200米的範圍內活動,晚上21時上牀睡覺,如果晚上零時還有人看電視的話,她會又起來看電視,由於與年輕人説不上幾句話,她就坐在沙發上打哈欠、打瞌睡,直到關閉電視機,她才繼續回牀睡覺。

左阿婆曾入過學堂,但只讀了1年多,認識的字極少。18歲那年嫁給五將鎮四桂村的樓國英。

雙重打擊

左阿婆一生育有2個兒子,但長子18歲時不幸夭折,只剩小兒樓恩光。中年喪子,左阿婆痛苦十分,但沒料到,生活的磨難還在繼續。由於失去大兒子,左阿婆的.愛人樓國英變得意志消沉,頭髮一夜之間白了許多,經常頹然地抱着頭,蹲在老屋的牆根,魂都沒了似的,直髮傻,深夜裏長吁短歎,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一蹶不振。最終於積勞成疾,含恨離去。那年,樓國英46歲,左桂秀41歲,樓恩光15歲。

樓恩光清晰地記得:父親走的那天,母親還在外面採草藥。父親臨死前,嘴裏一直呼喚着母親的名字,直到母親採藥回來,用帶着藥味的手撫在父親心窩上,重複着父親的名字,父親才停止了呼喊,慢慢閉合上雙眼。母親好一會才回過神來,無力地靠在牀邊,眼裏寫滿不捨和孤寂,眼角在簌簌地不停流淚,看得出,她內心特別的難受,她意識到從此她的身邊少了他的嘮叨,他的暴躁。“好好活着,帶好孩子”是父親對母親的囑託,一連幾天,母親茶飯不思,她坐在父親的硬板牀上,抱過父親的枕頭,兩隻手牢牢箍住,把頭埋進枕頭中,深深地呼吸。

行醫積德

生活的坎坷,沒有影響她救死扶傷,積德行善的信心。左阿婆年輕時相貌平平,相比其他同齡女子顯得稍遜青澀和平庸,不過,在方圓十公里的轄區內,提起左阿婆的醫術醫風,無人不曉。這得益於左阿婆娘家的祖傳祕方。憑藉着這獨門技術,左阿婆還成為生產隊裏唯一的1名赤腳醫生。

曾經有1個外村的婦女,產後出血,氣若游絲,奄奄一息。他們村來看病的醫生把過脈後,對其家屬搖了搖頭説:“恐怕活不到明天了。”説罷,就丟下她,轉身出門了。她的家人不想眼睜睜地看着她死去,就請左桂秀來,希望死馬當活馬醫。左桂秀用芹菜根一兩,先將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湯煮雞蛋(2個),一起吃下就治好了。

一孩兒夜啼,左桂秀只將7粒牽牛子搗碎,用温水調成糊狀,臨睡前外敷於孩兒肚臍上,用紗布固定,孩兒當晚即止哭。

病人及其家屬為感謝她,常主動提出要送禮物,均被左桂秀一一擋回,只是象徵性地收下自己應該得的報酬。如果是遇到實在無能為力的,她就權作行善,給老百姓帶來福祉。我也終於明白前面見到阿婆,她就問我是不是來看病的原因了。

不能倒下

左桂秀拼命埋頭苦幹,恨不得把“獨生子”樓恩光一生的生活都安排好。

在一次為1個妊娠腹痛的婦女外診回來的路上,由於夜深人靜,山高林密,雲霧繚繞,地貌奇特,不小心,左桂秀摔下了路邊,造成骨折。與她出行的是兩個瘦小的還在讀書的小姑娘,左右為難,在那麼遙遠崎嶇的羊腸小道,背又背不動,扶又難以扶走,連最簡單的包紮急救也無法做到,急得她們快要哭了。“就是爬也要爬回去,不能倒下,不能丟下恩光不管!死,也要在一起。”靠着堅強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左桂秀幾乎是連滾帶爬下了山。

從此以後,樓恩光與他媽媽有個約定:只接門診,不再外診。

頤養天年

“凡事靠自己,沒有人無緣無故雙手送給你免費的午餐,你掙扎,你奮鬥,你適應,你調整,最終必有信心從縫隙中掙扎出來”這是樓恩光從他媽身上體會領教的。他笑着説,他還算爭氣,有2個兒子。這也是左桂秀老人倍感欣慰的。當樓恩光第二個兒子出生時,左阿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掐了自己3次才確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她誠心誠意的向天地拜了三拜,感慨上蒼給了自己如此充實的一生,真是此生無憾!那時她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我問:“阿婆,現在你有子有孫,有屋有住,有田有地,有山有水,還憂什麼?最要緊的應該是健康長壽吧,對了,你是怎麼保養的?有什麼祕密嗎?”

“沒有祕密!”左阿婆癟着嘴,笑眯眯地説,“該吃吃,該喝喝,遇事別往心裏擱;到現在,我每頓飯還能吃1大碗麪條,一天下來能吃1斤糧食!”

或許,沒有“祕密”就是最大的“祕密”,心懷活着的信念,隨遇而安,不刻意,讓這位老人走過一世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488r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