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淡而有味經典散文

淡而有味經典散文

我相信,世界上總會有那樣的女子,不豐盛,不濃烈。也不落落寡歡。將一顆極熱的心腸冷淡下來,如一杯白開水,淡而有味。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淡淡風華,悠悠意韻。可以埋藏於長久的凝睇裏不會遺忘。

淡而有味經典散文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曾經瀰漫於心的'“苦”字悄無聲息了,只有一個字盤旋於腦海筆端,淡。

徐志摩喜歡用“濃的化不開”,而我卻以為淡的東西總是好的,淡月皎潔,淡煙朦朧,淡風搖曳,濃茶不如淡茶,濃粧豔抹不如淡粧簡服。薛蘅蕪也説,淡極始知花更豔。

我聽到世界上所有的聲音,但最好聽的還是寂靜。

耳機裏播放着古琴曲《墨痕》,心好似也被點畫成一幅水墨畫。説起墨字,想起一個人,和一首詩。詩是《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善寫松石。只有人與梅花一樣清淡,畫梅才具梅之氣質。

古人因感梅花傲骨,作《梅花三弄》之曲以傳頌。維寒秋白露之元,榮催木折之月,方為梅綻放之節。其潔若冰鮫之絲,其素若月灑山林,其神若鳳姿龍儀,其香若楓露之茗。芙蓉慕其瑛嫻,牡丹仰其惠質。衰草深庭,匝地悲聲,唯有梅冰魂雪魄,不奪其志。以古箏彈奏,更是於高潔之外,別具哀婉。音生於大地之初,琴制於伏羲之世。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

腳下這片土地據説是武則天到過之處。洛陽城沉默而樸實,收斂了十三朝古都的霸氣王氣,不似金陵秦淮,充溢着浮華脂粉氣。龍門如是,麗景門如是,白馬寺亦如是。勘破紅塵煩擾事,俯瞰芸芸眾生。

而我們永遠在停留在城外。以懷念的姿態,貼近那可望而不可及的詩意情懷。有時真的很想一個人守着一處青牆黛瓦,在桃林深處,在時間深處,安靜而從容。

許多時候,不是沒有憤怒,只是不想表露出來。一人獨坐,坐而忘卻。青青翠竹,盡是法身。土木形骸,不自藻飾。若是不遇於今世,便去得於古時。在伶仃木葉盡脱的樹梢,明月徘徊的江上。聽風起水湧,劃然長嘯,攝衣而上。

有一脈中藥名淡竹葉,生於原野,細莖綠葉。性甘,味淡,微寒。清熱除煩止渴。近日因嗓子不適,喝下不少板藍根,品味那土壤般褐色的液體,甜而苦澀,甜在脣齒間,苦於喉舌處。心中則是兩味交加,漸成平淡。

客家民居土樓,幾百個人家同居一樓,家家門户相對,絲毫不遮蔽各自的生活起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如此辛苦奔波終生,所求不過亦火柴盒般的住所,卻承受着生命的倒懸之苦。捫心自問,一路走來,得失之間,可否心安?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人之相交,無非寄存温暖於彼此之間,總有一日得歸還。誰有需要便取走一點,若沒有等價的温暖用來交換,便是緣分已盡。所以,還是不要期翼從別人那裏得到更多的温暖,除非也有夠多的温暖支付。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之相與,還是淡一點比較好。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只一“淡”字,足以道破萬千難解之事。

標籤: 有味 淡而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433m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