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頑童蟲趣的散文

頑童蟲趣的散文

他小的時候,家住在離農村很近的工廠區,夏秋天有很多昆蟲飛來飛去,他對各種各樣的昆蟲都很感興趣。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昆蟲是3歲的那年春天。那天早晨,明媚的陽光照在他家一樓的窗櫺上。媽媽帶着他走出家門,偶然發現廚房的窗户沒關。於是,媽媽開門回家關窗户。

頑童蟲趣的散文

突然站在門外的他大哭起來,媽媽吃驚不小,趕緊出來問:“寶貝兒,你哭啥啊?”

“媽媽,大螞蟻咬我的手”。寶貝兒子回答道。

“大螞蟻為啥咬你的手啊?”媽媽故意板着臉問。

“我看見大螞蟻在運送大米,有個木棍擋住了去路,我想幫幫它,我沒有抓住它,卻被它咬了手指頭。”寶貝兒委屈極了。

媽媽笑了。媽媽低下頭幫助寶貝兒子吹吹手指頭,説:“你以後就知道了。大螞蟻會咬手指頭的,你不要給它們幫忙,更不要捉住它,看着他們運送大米就行了,他們會有辦法的。”

“媽媽,我可以用小木棍幫助大螞蟻嗎?”寶貝兒抬起頭來看着媽媽,倔強的小腦袋歪着,眼睛裏含着淚!

媽媽笑着回答:“可以啊,寶貝兒,你真聰明。”

那年秋天,有個週六,他在院子裏玩,看見鄰居馬爺爺在喂鸚鵡。他問:“馬爺爺,鸚鵡喜歡吃什麼啊?”

馬爺爺説:“鸚鵡喜歡吃蟲子。”

他又問:“馬爺爺,你喂鸚鵡的是什麼蟲子,叫什麼名?我幫助你捉蟲吧。”

馬爺爺説:“你這小鬼頭,還想幫助爺爺捉蟲子啊,這些蟲子叫蛐蛐,草叢裏有的是呢。”

下午他睡午覺起來對媽媽説:“媽媽,咱們去給馬爺爺家的鸚鵡捉蛐蛐吧”。

於是媽媽帶着他到商店附近的草叢裏捉蛐蛐。媽媽説:“寶貝兒,別大聲説話,你仔細聽,蛐蛐會叫喚呢。”

於是寶貝兒靜靜地聽蛐蛐叫,蛐蛐一叫喚,他就趕緊跑過去,結果蛐蛐跑了。媽媽耐心地對他説:“聽見蛐蛐叫,不要急着跑過去,要悄悄地走過去,不要有腳步聲,走到跟前,瞅準了蛐蛐所在的位置,把手弄成一個半握拳的樣子,輕輕落手,迅速撲住。”於是媽媽做了示範,果然捉住一隻蛐蛐。

媽媽把蛐蛐放在瓶子裏説:“寶貝兒,你快來看,蛐蛐的觸角比身子長呢!”

他問:“媽媽什麼是觸角啊?”媽媽説:“就是頭上的須。”

他問:“媽媽,蛐蛐的觸角是幹什麼用的?”

媽媽説:“那是他的感覺器官呢。它是蛐蛐探測方向的。”

他打破沙鍋問到底地問:“蛐蛐探測方向幹啥呢?”

媽媽説:“為了躲避敵人的襲擊啊。”

媽媽問:“寶貝兒,你知道蛐蛐是怎麼發出聲音的嗎?”

他説:“媽媽,我想它是用嘴叫的吧。”

媽媽説:“不對,蛐蛐是以翅膀摩擦發音的。”於是他們娘倆開始觀察蛐蛐的發音器官,當發現蛐蛐的時候,他們湊近了仔細觀察,而不急於捉住蛐蛐。後來媽媽和孩子都看見了蛐蛐用翅膀摩擦出聲音了。

那天下午,他們很晚才回家,爸爸都把晚飯做好了。寶貝兒對爸爸説:“爸爸,快來看呀,我們捉了很多蛐蛐,我們要送給馬爺爺喂鸚鵡呢。”

爸爸説:“乖兒子,洗洗手,吃飯吧,晚上馬爺爺下班回來再送給他吧。”寶貝兒興奮得小臉蛋紅彤彤的。

媽媽為了開闊兒子的視野,也為了培養兒子的觀察力,決定去和兒子一起捉螞蚱。媽媽説:“寶貝兒,還有一種昆蟲,鸚鵡也喜歡吃。就是螞蚱。”媽媽找來詞典,翻開螞蚱這個詞條對兒子解釋道:“螞蚱也叫蝗蟲,它是吃植物的昆蟲,有很強硬的後腿,可以利用後腿彈跳起來避開天敵。顏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螞蚱口大,下巴比較發達喜歡吃草,也喜歡吃麥子,是莊稼地裏的害蟲。”媽媽和寶貝兒一起看了詞典上的圖。

然後,媽媽就和寶寶一起出門捉螞蚱。他們去附近的麥子地裏捉螞蚱。在媽媽的指導下,寶貝兒捉了好幾只螞蚱。媽媽用一個馬尾草將螞蚱串在一起。媽媽説“我們把這些螞蚱送給馬爺爺家的鸚鵡吃吧。”

沒想到當他們來到馬爺爺家的時候,馬爺爺送給寶貝兒一隻蜻蜓。馬爺爺説:“這是一個叔叔捉住的,給寶貝兒玩吧。”

他們娘倆一看,馬爺爺用一根細細的長線拴住蜻蜓的肚子,蜻蜓飛起來,翅膀很好看,很有意思,於是,他們用螞蚱換回來好玩的蜻蜓,感覺心裏很愉快。媽媽説:“寶貝兒,你能説出蜻蜓長得什麼樣嗎?”

寶貝兒説:“蜻蜓有些像童話故事中的仙女兒,大大的綠眼睛,細細的長身子,穿着彩色的衣服。”

媽媽笑了説:“對,描述的很好,它是清新干練的女能人呢。”

後來他們每次見到蜻蜓,寶貝兒總會想起馬爺爺送的那一隻,又一次天氣快下雨了,路邊的菜地裏有很多蜻蜓,他們折斷柳枝,想着蜻蜓掃去,哇,有好幾只落在地上。有時候蜻蜓落在草葉子上,他看準一隻,放輕腳步,屏住呼吸,弓着腰,躡手躡腳地悄悄接近;然後猛然出手,捏住蜻蜓的翅膀。蜻蜓掙扎着,翅膀扇動着,有點涼的感覺,他很享受這種感覺,對媽媽説:“媽媽,你看它多狡猾,可是還是被我捉住了。”

媽媽説:“那説明你比蜻蜓還狡猾唄!”

他撒嬌地説:“媽媽,你應該説我很聰明。好人是不能用狡猾這個詞的。”

這種對蟲子的興趣一直持續到上小學以後,媽媽對他的管控放鬆了,他和表哥一起像小鳥兒一樣飛向樹林裏,他們去悄悄地捕蟬。蟬,在蟲兒裏是比較大個的。它也是一雙鼓鼓的眼睛,不過它的眼睛是漆黑的,羽翼透明,如夢如幻。蟬,有足卻爬得不快,有翅膀,卻飛得不高。寶貝兒捕蟬,從來都不放空,他總是琢磨蟬的行蹤,準確地捕到蟬。有一次,他們在一片樹林裏遇到許多新蟬,翅膀還嫩着呢。表哥説,咱們燒着吃吧。於是他第一次品嚐了燒蟬吃的味道。但是他卻更喜歡把嫩蟬放在手心裏,讓嬋兒奮力滑動,弄得手心裏癢酥酥的感覺。有時候嬋兒嗖得飛了,飛遠了,他的手裏空空如也,星兒也空落落的。他會傻傻地望着嬋兒遠去的方向……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中午不睡午覺,偷偷地跟着表哥去山上捉蠍子,他們帶着白色的線手套,拿着放大鏡,跟個昆蟲學家似的。翻開石頭,幾乎都能碰上蠍子,他們用小鐵夾子捉住蠍子,放在油鍋裏炸,然後吃炸蠍子,喝啤酒。為了這件事,爸爸幾乎要揍一頓。爸爸説:“這一頓揍給你攢着,等下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一起捱揍。”後來爸爸就忘記了。童年時到也就悄悄地過去了。

童年的最後記憶,是一個鄉下親戚送來一直冬蟈蟈。在冬天養蟈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家裏的温度,他把蟈蟈周圍的温度控制在27度的時候,蟈蟈開始鳴叫。低於16度時蟈蟈就不叫了。他很驕傲地對媽媽説:“媽媽你知道蟈蟈為什麼會鳴叫嗎?那是因為温度,我養蟈蟈學會了控制温度。”他給蟈蟈喂大葱葉子、辣椒、豆類和瓜果,蟈蟈活的可歡了!一直活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小升初考試結束了,蟈蟈也死了。他對媽媽説:“媽媽,蟈蟈死了,我的童年時代也結束了,從此以後,我對蟲兒不感興趣了。”

是的,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去捉蟲,養蟲。他的童話般的童年時代被電子遊戲和飛機模型代替了,從初中開始,他迷上了計算機和飛機模型,慢慢地成長為一名程序員了。他就是我的兒子。如今他都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説起小時候的蟲趣,他説:“感覺那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我已經把那事情忘記了!”媽媽我卻沉浸在兒子的童年時代出不來了,有時候做夢還夢見和寶貝兒一起捉蜻蜓呢!在雨後的彩虹,那漫天飛舞的蜻蜓,使我的心情非常愉悦!退休後的生活太寂寞了,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兒子的童年蟲趣。啊,哪天我約孫子一起去捉蟲吧!

標籤: 頑童 散文 蟲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429j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