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二牛石散文

二牛石散文

二牛石散文

黃二牛死的時候三十四歲,但他的人生卻只停留在了二十三歲……

那年,他深愛着的姑娘採英嫁給了別人。從此,他的人生就停止在了那一年——準確地説是在採英出嫁的那一天。

據説那天二牛淚流滿面地站在家門前的大石頭上,眼睜睜看着自己心愛的姑娘穿着大紅棉襖,頂着紅蓋頭,在鞭炮齊鳴,嗩吶聲中上了新郎來接親的拖拉機,消失在了蜿蜒的鄉路上。

從那以後,不論是吹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二牛時常站在那塊石頭上痴痴地望着河對岸採英的家。他家離採英家僅僅隔着一條河,不過百米之遙,站在石頭上就可以清楚看見採英家的任何動靜。

採英有一個哥哥叫採木,有人給採木相中了一門親事,女方家裏也有一個成年待娶的兒子,女方家同意把女兒嫁給採木,但條件是要讓採英嫁給他家的兒子。這樣的嫁娶方式叫做“挑換親”,在農村並不罕見,屬於親上加親,親家雙方同時娶媳婦和嫁女兒,既省事省力又減省開銷,被認為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採英的父親元秀叔是生產隊隊長,在村子裏也算是個能呼風喚雨的人物,在家裏更是説一不二。碰上這樣鄉親們都認為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大好事,元秀叔自然是滿口答應了女方的條件。

二牛聽到這個消息無異於晴天霹靂,他在採英家門口跪了幾天,乞求元秀叔取消這門親事,成全他和採英。

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雖然元秀叔也知道二牛和自家閨女從小到大都好跟一個人似的,他也瞧得上二牛這個心地善良又有技術的後生,如果不是攤上對方非要挑換親這事,那麼,把採英嫁給二牛也必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鄉里的習俗素來都是娶兒媳婦比嫁閨女重要。俗話説“男娃內相,女生外相”,兒子是傳宗接代,頂立門户和養老送終的,閨女遲早是要嫁給外姓人。再説了,這採木忠厚老實,生性木訥,一家人都為他娶不到媳婦傷透腦筋,現在有這樣好的機會,咋能為了你二牛和採英的事放棄呢?退一步説,要是取消了這門親事,誰又能為採木找一個合適的媳婦呢?

元秀叔狠下心來沒答應二牛,並讓他死了這條心。

二牛和採英絕望了,他們決定以死抗爭,一起跳入了湍急的河灘裏殉情,卻被放牛的鄉親發現了救上岸。元秀叔恐怕夜長夢多,就急急忙忙讓採英出嫁了。

出嫁後的採英在心裏依舊戀念着二牛,就以回孃家為名經常回來和二牛幽會,結果被跟蹤來的丈夫土成發現了,從此採英就再也沒有機會與二牛見面了。

二牛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大病一場後,他精神失常了。

家裏人想盡法子給他治病,但是沒有效果,二牛很牴觸治療,時常狂躁不安,只有站在門口的那塊石頭上看着對岸,他才會安靜下來。慢慢的家裏人也就懶得為他治療了,任由他在那塊石頭上從早站到晚。

二牛就這麼如雕塑般靜靜佇立在石頭上望着河對岸採英的家,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失憶了呢?還是在回憶他和採英憂傷而悽美的往事。

二牛和採英從小形影不離。

他們在小學裏讀一個班級,放學回家後又一起到田間地頭幫家裏幹家務。放牛、放鴨、拾糞,打豬草,二牛總是把活全都包了,好讓採英在一邊開心的玩。上中學後,由於村子距離學校有十多里路,要起早摸黑去上學。每天凌晨,二牛都會打着火把為採英照亮,兩人一起走過長長的山路;雨天的時候,二牛會給採英帶上斗篷和蓑衣;夏季河裏發洪水了,二牛就揹着採英過河;秋天是他們最開心的季節,他會在放學的路上為採英採摘各種成熟了的果子。

中學畢業後,由於二牛根紅苗正,品學兼優,他被推薦去上了工農兵大學,在市裏學習農村醫療技術,畢業後回鄉成了公社的.一名赤腳醫生。

英姿勃發的二牛開始了他人生最輝煌也是最浪漫的時期。

清晨,他身穿軍便裝,胸佩紅像章,肩挎紅十字醫療箱,迎着漫天朝霞,躊躇滿志的走村串鄉,為鄉里鄉親和他們的家畜醫病送藥;傍晚,當夕陽為羣山塗上了一層金色,他會和自己心愛的採英坐在溪流邊,看着飛旋的鳥兒返回林中,聽着河水的淙淙流淌,説着他們的悄悄話。

山村的夏夜靜謐而唯美,月色迷濛,星星點燈,喇叭花在溪流邊伸展藤蔓,紡織娘在草叢中唧唧呢噥,流星帶着長長的尾巴劃過幽暗的天際,微風吹送來稻菽的醇香和新翻泥土的芬芳……愛情就像低吟淺唱的河水映動着岸邊的綠樹白花一樣,潤澤着兩顆年輕而憧憬美好未來的心。

採英在婆家裏時常以淚洗面。

每當想到為了她而精神失常的二牛,還站在那塊石頭上痴痴的等着她,採英就肝腸寸斷。雖然她的丈夫土成是疼愛她的,也理解她,為她做了一個丈夫所能做的一切,但是他終究無法打開採英心裏的死結。

在為丈夫留下兩個孩子後,採英抑鬱而死。臨死前,她拽着丈夫的手,流着一點乾澀的淚滴,把自己和二牛的一張合影照片塞在了土成的手裏,嘴裏蠕動着還想説什麼……

土成知道她要説什麼,她是想讓他去告訴二牛別再等她了,她認為她的死也許能喚醒二牛沉睡的心,讓他可以甦醒過來,重新成為正常人。

當土成來到石頭前告訴二牛採英已經去世了,並把那張褶皺的照片給他的時候,二牛嚎啕大哭了很久,他把那張照片吞進了自己的肚子裏。採英終於屬於二牛了,雖然那只是照片上的採英,但那是他的採英。

那天晚上村裏的人都聽見了二牛一整夜的哭聲。

二牛不見了。

一天,元秀叔在山下走路的時候,突然山崖上翻滾下來的石頭直奔他而來,幸虧他躲避及時才逃過一命。他抬頭看,發現二牛站在山崖上面無表情的看着他。沒過多久,元秀叔住的房子在夜裏又燃起了熊熊大火。多虧他家離河近,鄉親們撲救及時,房子總算沒燒多少。當鄉親們拼了命的把火剛剛撲滅,卻見二牛拿着火把站在不遠處,又準備來點火燒房子,大家在驚詫中終於明白火災是怎麼發生的了。

二牛的舉動把他的父母嚇壞了,老淚縱橫的父親怕他再去點火燒房闖出禍端,只好給他的腳腕拴上繩子,把他關在幽暗的房間裏,每天供他一日三餐。

有一天,二牛終究還是掙脱了繩索,失蹤了。

幾天後,土成發現二牛死在了採英的墳前。

他把二牛埋在了採英的墳墓旁邊。

黃昏時分,我又一次去看了二牛站過的那塊石頭。

時過境遷,二牛的父母早已去世,侄子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搬進了城裏。老屋空無一人,在斜陽裏看上去破舊而風雨飄搖。

石頭還在那兒,那是一塊巨大的石灰巖,如水牛般橫卧在老屋前的園壩邊。石面被蹭磨的平滑光亮,仔細看,依稀可見腳的印跡。那是二牛用十年的時間站出來的腳印,二牛年復一年的站在上面,汗水、血漬,還有淚滴,早已潤澤了那塊地方,風吹雨淋,歲月侵蝕,並沒有完全磨滅那些斑駁的痕跡。

路過的鄉親每當看見這塊石頭總會為之唏噓,他們把它喚做“二牛石”。

標籤: 散文 二牛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3ddk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