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舒家塘的傳説的散文

舒家塘的傳説的散文

千年湘西古城堡--舒家塘地處湘黔渝交界處的湖南省鳳凰縣黃合鄉境內(現為阿拉鎮轄區)。據村裏代代相傳的《楊氏族譜》記載,北宋楊家將楊六郎第三子楊再思(又名楊懷玉),於公元1049年即北宋皇佑四年,奉旨平定南方苗民領袖龍志高的起義,皇帝封楊再思為徵南大元帥,率兵討伐楚夷溪十八洞,路過此地,發現這地方形勢險要,位居要衝,石料豐富且風景美好,南有雙鳳山,利於防守,而北邊的坦坡便於安營紮寨,於是便下令安營紮寨在這裏。舒家塘從此成為屯兵的軍事要塞。

舒家塘的傳説的散文

由於楊家將威名遠揚,楊再思元帥勇武過人,精通兵法,所以費時不多就迫使苗王龍志高不戰而降,從而為鞏固宋室江山立了大功,皇帝封楊再思為龍虎大將軍世守南方,從此便在舒家塘長期定居下來,成為當地的望族。

舒家塘堡壘的大規模擴建增修,是在明朝萬曆年間,南方苗民再次起義,當時朝廷為鎮壓起義軍,特撥白銀萬餘兩,驅趕民眾6000餘人,開山鑿石,歷時4年,重新加固了舒家塘及周圍的古營盤,成為當時威鎮南疆的著名堡壘之一,直至清朝歷代,該堡依舊是軍事重鎮。

舒家塘堡依山而建,山下建兵營,山頂建連環屯,從而形成一個城堡。城堡分為上、中、下三寨,各寨之間無界碑標記,但看上去頗為錯落有致,涇渭分明。現存的主體寨牆始修於明朝,至清朝時才形成今之規模,古城堡周圍由構築恢宏的古城牆環繞,略呈圓形,總長1500餘米,高6.8米。寨牆頂部分為上層和內層兩部分,上層寬2米,內層寬1.2米,每距3米有一個瞭望口,供寨人行走或巡護之用。牆體全用大小不均的石塊加石灰糯米漿砌成,最重的石塊約有750公斤重,石基牢固,縫細緊密,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腐蝕,依然堅固如初。

舒家塘堡寨東、西、南三面皆有山溪環繞,早年為解決旱時水源問題,村外還掘有48口水塘,這些水塘平時蓄水養魚栽藕,戰時成為阻敵進攻的天然屏障,起到護城河的作用。而在堡壘的東、西、北面各用堅固的青石築有三道堡門,在主堡壘的後面還築有兩座遙相呼應的支援小堡。以現存最完整的東門規模最大,門分兩進,上建樓整駐兵日夜守護。堡壘牆體曲折蜿蜒,均採用大塊青石粘石灰糯米漿砌成,最重石塊達750公斤。採用的青石非常堅硬結實,雖歷經數百年風吹雨打,古城堡雖殘敗發黑,但現存古牆依然堅固。

固若金湯的舒家塘堡,其建築規劃也非常合理,用青石鋪砌的巷道錯落有致地分佈於其中,多為丁字型走向,呈間隔式循環,樣式每隔一段,又有處與上段的一處相似,頗有“迷宮”的形式,用以連通上、中、下寨,看來一旦有人攻進堡內,也會因摸不清前進方向而陷入層層截殺中。據説古堡可駐紮四個營的兵力,有五大建築特點:有荷塘連環護衞的堡牆;石壘的城牆異常厚實高大堅固;大城套小城互相協防;石巷縱橫交錯有如迷宮;當年有四門珠兒炮把守要寨。整座堡壘的防禦體系,是按傳統陰陽八卦佈置,作戰時也按八卦陣法實施指揮。

舒家塘的村民原來都姓楊,到現在楊姓仍是村中惟一的大姓。村中現存石門中有十幾家豪宅,都是較為氣派的青石大門。石門用整塊的`青色條石建造,匾額上多刻有“禮重師嚴”、“克勤養德”、“模範修嚴”、“清白家聲”、“坦蕩復履”之類題詞,從其深刻寓意和恭整字體上可以看出楊家將後人的深厚文化底藴。院落中、屋角處遺落着當年楊家將後人的練功石鎖,細微處仍可顯出楊氏族崇尚武功的祖風。

古城堡往東1000米有座高山,名王坡,著名的“南長城”的古營盤即在此山頂,人站在王坡山頂往四周眺望,只見羣山起伏,氣勢宏偉,不由使人聯想到南方長城中兵營、城牆、碉堡、古屯及烽火台脣齒相依、缺一不可的關係。而舒家塘這座古老的城堡,正是我國南方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舒家塘古堡歷經千百年而能保存完好的祕訣使其更具研究價值。聯合國教科文專家亨利博士曾這樣評價舒家塘:“我沒有見過比舒家塘更古老更完整更完美的古城堡了。”

2000年5月,長城學專家羅哲文教授到此地考察,他從現存的牆基考證,斷定城堡距今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相傳舒家塘原來的名稱叫書架堂,寓書香門第、藏書豐富之意。據記載,此地楊家從宋末到清末共計培育了含八位元帥在內的39位文臣武將。一個小小的土家山寨,竟然出了這麼多的文官武將,確實讓人感到驚訝。

據瞭解,舒家塘全村沒有一户是姓舒的。那麼,村名為什麼叫舒家塘呢?

這其中包含了相當豐富的歷史信息。一開始,遷到這裏的大都是武官,他們的文化層次相對較低,重武而輕文,所以,為了大力提倡文武並用,在名字方面選用了“書架堂”的稱謂,後來隨着這裏培養的文官增多,人們將書架堂改為了“書家堂”,以表示對考取功名和文化的重視。解放後的“文革”期間,一位姓“舒”的幹部,為了光宗耀祖,將“書”改成了“舒”,將“堂”改成了“塘”,因而今天書家堂作為行政村的名稱就變成“舒家塘”了。

標籤: 舒家塘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2xx3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