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行孝在當下散文

行孝在當下散文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人的為人之本。如果一個人對給予自己生命、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贍養,甚至遺棄,那他已經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沒有了做人的起碼道德,很難想象這樣的人能去愛別人,和社會大家庭中的成員和睦相處;也很難想象他能有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他會被社會輿論所譴責,成為千夫所指,萬人所唾的罪人,是國家法律所不能容忍的,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行孝在當下散文

最近看到一個法制欄目報道的一個案例:在一個山村,有個耄耋之年的老婆婆,老伴不幸幾年前死去了,留下她一個腿有殘疾,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老婆婆有四個已經成家的兒子,四個兒子個個家庭殷實,住着高樓別墅,但對於年邁的母親,卻是互相推諉,拒不盡贍養義務。老婆婆在孤獨無靠的情況下,只好求助於村幹部,後來,在村幹部的調解下,四個兒子才勉強達成協議,每個兒子輪流贍養母親一個月。

大年初一,老婆婆在四兒子家中度過了一個月的最後一個夜晚。初二早晨,四兒子的媳婦把老婆婆送到了老大家,而老大卻急着出去喝酒,老四媳婦把老婆婆破衣爛衫的包裹丟在老大家門口後,讓老婆婆坐在了老大家門口的石凳上,在寒冷的院子裏,老婆婆忍飢挨餓,等着老大回家。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把老婆婆請到家中,給了她一塊點心吃,老婆婆手裏拿着點心,淚水卻不住地流着。她沒想到,她養育了四個兒子,臨老卻靠着乞討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靠着鄰居的憐憫來度日。老人那癟落的嘴在一點一點嚼着點心,心如刀攪錐剜,哽哽咽咽吞下了這塊難嚥的點心。

這塊點心成了老婆婆在人世間吃到的最後一點食物。在鄰居家裏待了一會,老婆婆拄着枴杖走出了好心的鄰居家。她是不甘心啊!她有四個兒子,大過年的,怎麼能待在別人的家裏?

老婆婆拄着一個破枴杖,蹣跚着沉重的雙腿,艱難地往來在四個兒子家之間。四個兒子家相距很近,對於正常人來説,是毫不費力就能走到。但對於一個已經高齡,腿又有殘疾的老婆婆來説,卻是步履艱難,加上老婆婆一天沒吃東西,渾身有氣無力,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她在另外三個兒子家門口,苦苦哀求着兒子媳婦們讓自己進他們家門,但走到誰家門口,都被拒之門外。老婆婆在行走中摔倒了,鼻子裏往外冒血,她使盡全部力氣支撐起來,又回到老大家門口的石凳上。

此時,天已經大黑,老大家依然大門緊閉,飢寒交迫一天的老婆婆,已經精疲力竭了。她昏昏沉沉坐在石凳上,呼喚着自己的四個兒子名字:“救救我啊……救救我啊……救救我啊……”老婆婆的哀號聲,悲傷淒涼,耳不忍聞,迴盪在四個兒子耳邊。老二和老三卻以不該自己管,不能出去多事為由,自我安慰,躲在家中裝聾作啞;老四認為已經交給大哥管了,也對母親置之不理;老大對母親的呼救更是充耳不聞。原來他也有一肚子委屈,母親曾經在他家裏被他打傷,在他家養傷多住了二個多月,他認為自己吃虧了,兄弟太不講情面了,大過年的,母親在他家裏多住一天也不行,硬把母親推給自己,讓自己年也過不好……

就這樣,四個兒子待在家中,躺在温暖的被窩中,摟着嬌妻,任憑母親在寒風凜冽的户外喊破天,對老母親的呼喚置若罔聞,各自找理由自我安慰解脱,誰也不肯出來看一眼啼飢號寒中的老母親。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户外寒冷天氣中,冰涼的石凳上餓了一天一夜。

冬天的夜晚,寒風侵肌,乾冷乾冷的空氣,凍得星星也直僵着眼,樹上的葉子也在疾風中凋落着。每吹過一陣寒風,老婆婆就會打一陣冷顫。寒冷,飢餓、加上摔倒時造成的內傷,老婆婆在耗盡最後一口氣後,悽然離世。到了初三的早晨,人們發現了老婆婆在石凳上已經僵硬的屍體。

四個兒子大逆不道的行為引起了廣大村民的極大憤慨,在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後,村民們聯名向公安機關寫信,要求嚴懲四個兒子,他們寫道:“她即使是你家裏養得一條狗,你也得餵它點食物;她即使是你家中養得一隻雞,你晚上也得把它趕進籠子;她即使是你遇到的一個乞丐,祈求到你的家門口,你也得給她一碗飯吃。何況她是生你養你的母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都知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們真是禽獸不如!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

法院把審判現場搬到了村子裏,公開宣判,警示村民,以儆效尤。四個兒子在父老鄉親面前低下了頭,法院最終以遺棄罪被判處四個兒子有期徒刑,他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假如四個兒子中有一個兒子良心發現,走出家門把母親接到自己的家中,温暖一下老母親可憐的心,老母親不至於凍死在寒冷的户外,他也不會激起民憤,鋃鐺入獄。事,是自己栽下的因,必須自己吞嚥這個果。四個兒子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當記者採訪四個兒子的時候,四個兒子似乎都有理由和委屈。但他們忘記了:“百善孝為先”、“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縱然他們有千般理由,萬般委屈,遺棄老母親,已經違背了做人的道德底線,為世人不容,法律不赦!

最近,在微信中收到一個網友轉來的視屏:世界上最不要臉的夫妻,竟然做客電視欄目。這對年輕的夫妻年輕力壯,卻待在家中嫌天熱天冷,不出去工作,靠着老父親的工資過日子,坐享其成,讓年邁的父親在搬家公司幹着勞累的體力活養活着他們。當兒子得知家中的房子即將拆遷,就要父親把屬於他們的部分錢給他們,父親不給,竟然給主持人寫信,到演播大廳和父親爭吵。兒子氣焰囂張,對父親咄咄逼人,要父親當場給他們寫籤條,在主持人的訓斥下,兒子才有所收斂。

隨着父親含淚的講述,這對夫妻令人所作所為更讓人髮指:在兒子結婚時,父親因為買不起房子,和女方家簽訂了協議,內容是要老父親每個月給小兩口生活費,以後孩子的上學費用,教育費用都歸父親管……不僅如此,老父親在家中除了給他們做飯,還給他們洗衣服,甚至連兒媳婦的內衣都給洗……

而當着廣大觀眾的面,小兩口竟然恬不知恥地説着父親如何如何對不起他們,最後,連主持人都憤怒的聽不下去了,怒斥他們“你們是在要老父親的命!“

看到這裏,我真的為這位老父親感到悲哀,更為這小兩口感到臉紅!這對年輕人怎麼這麼厚顏無恥?不但不贍養年邁的老父親,儘自己的孝心,還竟然把自己和父親的位置本末倒置,讓辛苦一生,把他養育大的老父親,拖着年邁的身軀,出去幹繁重的體力活來養活他們,壓榨着父親的血汗錢,讓老父親伺候他們小兩口,更可恨的是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弄到電視台來大放厥詞,出乖露醜,真是狗彘不如,難怪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不要臉的夫妻”。

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我的`心中也充滿愧疚。母親去世已經一年多了,時隔一年,母親的身影時刻會現在我的眼前:吃飯時,彷彿看到母親用青筋突暴的老手,在地板上拾撿遺落的米粒,被我大聲地吵着;睡覺的時候,彷彿看到我和愛人睡覺的屋門被悄無聲息地推開,母親的頭探出在門口,被我厭煩地訓斥着;空蕩蕩的屋裏,彷彿看到母親的身影呆呆地坐在沙發上,目光隨着我忙碌的身影來回轉動,一會兒看不到我的身影,就大呼小叫,我不耐煩地應答着……太多的回憶,總是母親被我訓斥的場面。是啊,耄耋之年的母親,變得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真正變成了一個老小孩,成了兒女們任意斥責的羔羊,靦靦腆腆做錯事,順順服服受吵嚷,被吵後隨之微微一笑,彷彿女兒們吵她,也是一種享受,在兒女們的吵聲中,得到了被重視的滿足,寂寞的心也安穩了。

雖然我也扳着母親的腳,給母親剪厚厚的腳趾甲;我也把母親小心地攙扶在淋浴頭下,耐心地給母親洗澡;我也坐在母親身邊,陪着母親沐浴太陽的光輝。但我和母親在一起卻無話可談,相對無語,覺得母親和我在一起已經很滿足了。

我單純地認為,已經沒有縛雞之力的母親,只要能她一個舒適的環境,給她一碗舒心的飯,給她一個舒服的牀就可以了。而我卻忽略了母親心理的饑荒,殊不知母親不僅希望女兒縈繞在自己的身邊,還希望和自己説着貼心的話,和女兒共享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美好時光。在母親昏庸的晚年,我對待母親沒有一點耐心,沒有像對待孩子一樣,循循善誘地開導母親,讓母親飢渴的心靈得到滋潤,享受被女兒嬌慣的快樂。總以為母親還是原來那個強勢的母親,用正常人的眼光看待大腦思維已經退化成孩子的母親,對母親做錯的事,也難以理解,動輒對母親大發脾氣,讓母親在我面前變得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在一日三餐中苦挨着自己的最後時光,此時,母親在我的眼中,才是個聽話的母親。可母親呢?她心中一定充滿着悲哀,感到自己成了兒女身邊多餘的人,是女兒們的累贅,她會感到自己活着已經沒有一點意義,在心灰意冷中走完了自己最後的路。

每每想到此,我的心中疼痛不已,懊悔的心無時無刻不在折磨着我。我多次反覆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當時不能對母親多一些耐心?多坐在母親的身旁陪陪母親説説知心的話?聽聽母親的傾訴?如今,想聽母親的聲音已經再也聽不到了!”此時我真正理解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這句古人忠告中,藴藏着的那種摘膽剜心的痛。

假如母親現在活着,我會擁抱年邁的母親,甚至在母親的面頰上留下女兒深情的吻,把自己的愛在母親面前大膽地宣泄的淋漓盡致;如果母親還活着,我會坐在母親的身邊,握着母親的手,好好和母親嘮嘮家常,讓母親感受到女兒的温暖;如果母親活着,我會攙着母親坐上火車,陪伴母親周遊祖國大好河山,實現母親沒有跟我出過遠門的遺憾;如果母親活着,我會……

然而已經沒有了然而,老母親已逝,人世間再也沒有我可以愛或怨的老母親了。只有在母親的祭日時刻,面對一堆黃土,用淚水發泄心中的思念和痛悔。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回想起小的時候,我們任性、撒嬌、甚至在父母面前蠻不講理,父母從不計較,用寬容的心去愛我們,把我們含辛茹苦養育成人。當他們老了,走不動了,當他們變得“幼稚”、或者是“病態”了,甚至是“蠻不講理”了,我們應該像小時候父母呵護我們一樣,去呵護父母,讓父母安詳地在兒女的呵護下,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和父母給兒女的付出相比,兒女的孝心是微不足道。父母一輩子心都操在兒女身上,而他們真正用兒女在身邊的伺候時間,也只是短短的那麼幾年。有的老人甚至沒有享到兒女們的福,就猝然死去。留給兒女們只有深深的思念和懊悔,後悔沒有在父母身邊及時行孝,沒有實現父母的生前遺願,成為了人生的遺憾。

現在的人們生活在蜜罐中,再也不需要古人“二十四孝”中那種鹿乳奉親、百里負米、蘆衣順母等苦難的孝順方式來孝敬他們,但古人那種對父母驚天動、泣鬼神的愛心,卻永遠值得傳承下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丟棄掉。孝,不需要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孝,也不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孝,更不需要送出多麼貴重的禮物。父母只需要一個感恩他們的心,給父母一個温馨的生活環境,一句温暖的問候,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説説貼心的話,只要兒女心裏面有他們,愛他們,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的滿足。

行孝在當下,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世間的萬事都能等,唯獨行孝不能等。

標籤: 散文 行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2lgx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