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登喻家山有感散文

登喻家山有感散文

喻家山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所在地。它南臨光谷,北依東湖,自東向西像一條巨龍匍匐在光谷與東湖之間。喻家山頭古木葱,仙山有靈藏虎龍。北望東湖踏浪去,南擁光谷入懷中。晨聞啼鳥斑鳩叫,暮看落霞夕陽紅。學子踏山劈書徑,師尊育才授業功。

登喻家山有感散文

喻家山海拔不高,也就149.5米左右。山上林木茂盛,鬱鬱葱葱,尤以香樟和青松居多。正像劉禹錫在其《陋室銘》裏寫的那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是的,喻家山不高,卻有百鳥朝鳳;東湖水不深,卻有蛟龍踏波。當然,我所説的喻家山有靈氣,自然是因為每年都會從這兒走出去數以千計的優秀學子之故。學習之餘,哪個鳳姐龍弟沒在東湖裏劈波斬浪一接龍潭之靈?正如山上的《薰風亭記》裏有兩句詩寫的那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由此可見,勤奮刻苦乃學子們成材的第一要素。天道酬勤,木不雕不成屋,玉不琢不成器。學生唯寒窗苦讀方能一朝名揚天下。

從山下順着石梯拾級而上,過了那薰風亭,就是不鳴不飛亭。我想這個亭子的取意大概是來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正契合了學子們寒窗苦讀,青燈為伴,不畏艱難,砥礪意志,崇尚求學報國的精神。每位來華科接受深造的學子,若想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就得像喻家山上的香樟和青松那樣,把自己深深的紮根於這片沃土,唯如此才可能長得挺拔茁壯。我之所以對華中科技大學情有獨鍾,對喻家山偏愛有加,全因為自己的小女兒畢業於這所在武漢唯一可以和武大媲美的大學,並留校工作之故。

正如老舍先生在他的《住的夢》中寫的那樣:春居江南水鄉的'杭州,夏居海水湛藍的青島,秋居四季如春的昆明,冬居繁華熱鬧的香港。這無疑是每一個人都心嚮往之的最理想居所。王安石晚年擇半山而居,正是為了出世的悠閒與寧靜。我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真不知何處才是我最後頤養天年的棲息之處。假若能找到上面提到的春夏秋冬之中任意一個去處,我一定築草廬一間,掘清池一潭。載修竹數枝,飢食蕎麥米餅,渴飲清池泉水。日讀唐詩宋詞,夜眠松濤林波,此生足矣……也就是,蘇東坡提倡的那種:“寧可是無肉,不可居無竹!”淡泊心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2dzd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