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探究幼兒古詩欣賞策略

探究幼兒古詩欣賞策略

古詩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它語言含蓄,意境深邃,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它作為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寶,不僅給人以藝術的薰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在大班語言教學中,古詩欣賞策略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

探究幼兒古詩欣賞策略

一、創設情景,感受意境美

1.聯繫生活經驗感受古詩的意境

《指南》中提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古詩,首先要學會欣賞詩的意境。而對大班幼兒來説,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它親切可感。所以我們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意會就是讓幼兒在閲讀中通過直覺理解古詩的意思,並不一定要把詩意解釋出來,這種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性並非是摸不着頭腦,而是理解過程的一個階段,這種“霧裏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覽無餘地説白更能達到理想的理解境地。幼兒的生活經歷是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可以啟發孩子巧妙聯繫自己的生活記憶。

2.運用繪畫方式理解古詩的意境

詩與畫雖然媒介不同,但本質是一致的。詩,可誦可聽,卻無形無色;畫,可觀可視卻無聲無音,要達到完美的境界,詩必須有形有色,畫必須有聲有音。詩,尤其是畫的意境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畫家可以從詩人已提供出來的詩歌意境的基礎上感發、感悟和創造,從而使詩歌的“清篇秀句”轉化和呈現為繪畫的目前之景。即以無聲的、有形的繪畫圖像將那種有聲的、無形的詩歌意境轉化和顯現出來。古詩的意境,絕大多數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在教學時,可將藝術領域與語言領域互相滲透,利用現有的掛圖,仿製的幻燈片或根據詩的內容繪製的圖畫,再現形象,使幼兒觸景生情,感受詩的意境。也可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與感受。

3.拓展想象表達對古詩美的感受

葉聖陶先生説:“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而構成的畫面。”我們要用想象去感受詩人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再加以啟發誘導,打開想象之門,利用畫面或音樂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藉此調動幼兒各種感官,通過想象使幼兒領悟古詩中美的感受。

二、品味詩句,體會語言美

1.讀,讀中悟情

讀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通過跟教師讀和與同伴一起朗讀,可以逐步培養提高幼兒的朗讀能力,幼兒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再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唱,唱出音樂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並不要求深刻地理解詩文的意思,主要是瞭解古詩的內容和感受古詩的優美意境,通過唱歌的形式記憶古詩、展現古詩,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用唱的方式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性,也融合了活動的氛圍。古詩本身講究押韻和節奏,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枯燥無味的古詩加上快樂活潑的兒童樂曲,古詩就顯得與幼兒距離接近了,很容易讓幼兒接受。

三、嘗試創作,培養創造力

讓幼兒嘗試為古詩作畫,這是讓幼兒培養創造性思維形象的過程,讓幼兒在已有的'理解上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畫筆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描繪出古詩的內容和含義。既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自己幼兒從中去享受成就感,又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如:欣賞《詠柳》,中大班的幼兒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描繪出春天的柳樹美的場景,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美麗,詩文是如此神妙,而古詩的魅力無窮。

總之,古詩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秀古詩詞是幼兒語言教學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引導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悦與幸福,是師幼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欣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ywk7o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