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怎麼理解古詩中的“煙”

怎麼理解古詩中的“煙”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準確地來説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麼理解古詩中的“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怎麼理解古詩中的“煙”

古詩中對“煙”的描寫是比較常見的,如不深入辨析勢必會影響對整首詩的理解。例如:

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

⑶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⑸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以上古詩中的“煙”該如何理解呢?

⒈、烽煙,如⑴句。以往一般認為,古時邊防報警點燃烽火時用的材料是狼糞,由於狼為典型的食肉動物,其糞便中的含碳量較高,故燃燒時火焰明亮,同時有較多的未完全反應的碳粒而形成黑煙,遠處看得很清楚,從而達到報警的目的。對此,有專家提出質疑,由於狼羣數量的限制,狼糞的採集之難可想而知,難以確保國家安全防禦警報系統之用。因此認為“狼煙”實為“稂煙”,即報警所用燃料應為稂草(民間俗稱“狼尾草”),束草燒之而成煙,由於稂草的含碳量較高,產生的煙也較濃。因此,“稂草”之説更符合實際情況。

⒉、輕煙,如⑵句,指做飯時煙囱中冒出的裊裊炊煙,襯托出田園生活的寧靜、恬淡。

⒊、濃煙,如⑶句,指木質的船燃燒時產生的濃厚的煙。從化學角度上講,煙是指燃燒生成的固體小顆粒,因此,⑵、⑶中的“煙”本質是一致的,都是未完全燃燒的碳的小顆粒。

⒋、霧靄,如⑷⑸句。此處的“煙”,實際是指水蒸氣凝結後所產生的水的小液滴,故不為煙實為霧。

字詞【煙】的註釋

註釋(1) :

指洞口濛濛如煙的水霧。

詩句

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出自 :

《引水行》李羣玉

註釋(2) :

煙霧。

詩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出自 :

《泊秦淮》杜牧

註釋(3) :

指籠罩在楊柳稍的薄霧。

詩句 :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出自 :

《玉樓春.春景》宋祁

註釋(4) :

在這裏指江霧之類的水氣。

詩句 :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出自 :

《浣溪沙》張先

註釋(5) :

薄霧。

詩句 :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出自 :

《蘭陵王.越調柳》周邦彥

註釋(6) :

薄薄的霧氣。

詩句 :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悽然。

出自 :

《臨江仙引(其二)》柳永

註釋(7) :

春日陽氣發生,林澤上升的霧氣叫煙。

詩句 :

雪藏梅,煙著柳。依約上春時候。初送雁,欲聞鶯。綠池波浪生。

出自 :

《更漏子(其三)》晏殊

註釋(8) :

霧氣。

詩句 :

紅板橋頭秋光暮。淡月映煙方煦。寒溪蘸碧,繞垂楊路。重分飛,攜纖手、淚如雨。波急隋堤遠,片帆舉。倏忽年華改,向期阻。

出自 :

《迷神引》柳永

註釋(9) :

指柳樹綠陰陰的,像清淡的煙霧一樣。

詩句 :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出自 :

《台城》韋莊

註釋(10) :

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

詩句 :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出自 :

《子規》吳融

註釋(11) :

雲氣。

詩句 :

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

出自 :

《訪秋》李商隱

註釋(12) :

指湖上的霧氣。

詩句 :

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出自 :

《書情題蔡舍人雄》李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w00yo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