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古詩四首》八年級語文課導學案

《古詩四首》八年級語文課導學案

【學習目標】

《古詩四首》八年級語文課導學案

1、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四首詩。

2、學生能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藴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以及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導學方法】

朗讀法、自讀點撥法 、小組合作

【導學設計】

【自主學習】

1、給加橫線字注音:

濺淚( ) 籠( ) 泊( ) 寥落( ) 搔( ) 簪( )

戍( )輪台 雨打萍( )

2、古今異義:

(1)國破山河在 古義: 今義:

(2)渾欲不勝簪 古義: 今義:

3、一詞多義:

國破山河在( )

山河破碎風飄絮( )

4、詞類活用

(1)感時花濺淚( ) (2)恨別鳥驚心( )

第一課時

【合作探究】

一、第一首詩《春望》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現存詩1500多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落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成為唐代社會形象的歷史,被稱為“詩史”。他的詩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本詩寫於安史之亂之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佔領,唐玄宗帶着楊貴妃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即位,改元至德,為肅宗。杜甫自鄜州羌村孤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軍俘虜,被押至長安。第二年三月,杜甫目睹春光裏這座殘破不堪、繁華消盡的都城不禁感事傷時,黯然神傷,於是吟成此作。一個月後,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

2、用“‖”劃分節奏:

國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感 時 花 濺 淚,恨 別 鳥 驚 心。 烽 火 連 三 月,家 書 抵 萬 金。白 頭 搔 更 短,渾 欲 不 勝 簪。 朗讀節奏訣竅: (1)、注意不要把固定詞組分開。(2)、為加強語感,可以把動詞重讀。 (3)、前詞重後詞要輕(4)、把聲調讀準 (5)、固定詞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開,有爆發力。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髮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4、品味全詩。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麼來抒發的?

二、學習《泊秦淮》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它感於藩鎮跋扈和吐蕃、回貴族的攻掠,詩文中多諷喻時政之作。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阿房宮賦》頗有名。著有《樊川文集》。

寫作背景: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城中秦淮河一帶,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晚唐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聽到酒樓歌女在唱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於是寫下此詩,以抒發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2、用“‖”劃分節奏

煙 籠 寒 水 月 籠 沙,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商 女 不 知 亡 國 恨, 隔 江 猶 唱 《後庭花》。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夜晚,煙氣迷濛籠罩着河水(詩人此時在秦淮河上)月光灑下映照着沙灘。

停靠在秦淮河一個靠近酒樓的河畔。歌女們不知道亡國的仇恨,隔着長江依然歡快的唱

着後庭花這首曲子!(此時朝廷已經龜縮在長江之南,所以是隔着長江)

4、思考:⑴“煙籠寒水月籠沙”中兩個“籠”和一個“寒”有何妙處?

閲讀方法解密:古詩詞品味煉字,這種題型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如果

運用了手法,要揭示所用的手法);(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⑵最後兩句詩表面上是斥責歌女,其實是在借題發揮。你認為作者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⑶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鏈接中考: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義詩人。

2.杜甫在《春望》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的句子是“,”從中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3.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實際上是寫

4.這首詩前四句觸景傷懷,寫春望之景;後四句憂時傷亂,寫春望之情。全詩表達

了的主題。

5.杜牧是____(朝代)詩人,與_______並稱“小李杜”。

6.點明全詩主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廣州市中考題)作者對商女唱《後庭花》一事的態度怎樣?請説出其中理由。

答:

8.“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句該如何理解?

答:

9.“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裏?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答:

10.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答:

11.(07年桂林)下面説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描繪的是歌舞昇平,國家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B.這首詩描繪的是江南處處春景,抒發了詩人流連忘返的心情。

C.這首詩表現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國破家亡之恨的現狀。

D.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不忘歷史教訓,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一、 學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他出生在北宋滅亡之際,很早就有報國之志。晚年入朝任修撰,辭官還鄉時已八十高齡,最後懷着未見“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遺恨離開了人世。

寫作背景:南宋光宗紹熙三年,閒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詩人陸游,已是68歲的老人了。農曆十一月四日夜,一場暴風雨勾起了這位愛國志士對往昔軍旅生涯的追憶,於是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2、用“‖”劃分節奏

僵 卧 孤 村 不 自 哀, 尚 思 為 國 戍 輪 台。

.夜 闌 卧 聽 風 吹 雨 ,鐵 馬 冰 河 入 夢 來.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着替國家守衞邊疆。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4、開頭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閲讀方法解密:品味詩詞思想感情。詩歌是作者內心意願與情感的抒發,概括分析評價詩人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瞭解詩歌的整體內容,理解詩中的詞句,特別是抓住關鍵詞,從形象入手,瞭解作者當時的處境,體味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隱藏在形象和畫面深處的情感。回答這類題目,要結合詩詞的內容加以分析。5、思考:你怎麼理解“風吹雨”?這裏的“風”和“雨”僅僅是指自然界的風雨嗎?

6、如何理解後兩句“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7、明確詩歌主旨。

二、學習《過零丁洋》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句。他的《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為千古名句。

寫作背景:詩的後面附有跋語,説宋朝降元叛將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勸降堅持抗元的將領張世傑,文天祥就抄錄這首詩給張弘範以明志。文天祥在這首詩中慨歎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2、用“‖”劃分節奏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嘗試翻譯整首詩,力爭做到句句對應。

譯詩參考: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着替國家守衞邊疆。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4、品析鑑賞。(1)詩人怎樣表達國家面臨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樣把個人的遭際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2)賞析最後一聯詩句

三、鏈接中考:

1. 陸游: 詩人,號 。從他的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負就是 。

2,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

3.對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作簡要分析。

4.默寫四首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o028p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