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詩詞鑑賞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詩詞鑑賞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的意思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詩詞鑑賞

其一

茅檐常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翻譯:

其一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着農田,並且環繞着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其二

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餘香,悄悄地送過牆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賞析

這兩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這一首詩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並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第一首詩對於“一水”“兩山”的擬人化,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徵為基礎,又與具體的生活內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三、四兩句也堪作範例。

第二首的佳處,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都被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如毫髮。“桑條索漠”猶王維《渭川田家》所謂的“蠶眠桑葉稀”,指桑葉少而顯得冷落無生氣,屬枯寂之靜態,“柳花繁”者,猶晏殊《踏莎行》所謂的“春風不解禁楊花,亂撲行人面”,屬繽紛之動態:此一句訴諸視覺。“風斂餘香暗度垣”乃寫嗅覺而兼及觸覺,不但花香入鼻,連微風送爽也寫出來了。第三句寫午夢初醒未醒時偶然聽到鳥啼,則在寫聽覺時兼涉愈覺。最後一句點明身在何處,卻從反面説開去。這末一句不僅寫出作者同楊德逢彼此不拘形跡,而且連賓至如歸的情意也和盤托出,真是“夢裏不知身是客”了。

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gm8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