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古詩賞析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古詩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準確地來説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還苦於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古詩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古詩賞析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蘇軾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

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説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

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

門家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

我遊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

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

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無魯山。

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賞析:

此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此時蘇軾已從黃州貶地回來。吳德仁是蘄春人,為當時名士。黃州離蘄春很近,蘇軾曾到蘄春蘭溪遊玩,終未能與吳德仁晤面,引為遺憾。在詩中,蘇軾表達了對吳悠閒生活的嚮往,不管是自己的學道,還是陳季常的'唸佛,都不及吳灑脱,飲酒食肉,寓物不留物,在家就學得了忘家禪。

龍丘居士四句最有名,乃是因為“河東獅吼”。南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條有如下記載:

陳造(豎心旁加造),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蓄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龍丘居士亦可伶,談空説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蘇軾於嘉佑八年(1063)初識陳季常,當時蘇軾在陝西鳳翔府任籤判。陳季常的老爸陳公弼就是蘇軾的頂頭上司--鳳翔知府。

蘇軾等一幫文人騷客經常勾引陳季常狎妓,這事擱誰老婆身上都得吼兩嗓子。“師子吼”代表的是“如來正聲”,能降服一切歪魔邪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蘇東坡勾引人家丈夫狎妓,也屬歪門邪道,應該讓柳氏給他來幾聲“師子吼”,促其覺醒。

詞句註釋

①“十年”句:十年煉丹而沒有成功。家火:家中爐灶之火。凡鉛:道家煉丹用的材料。

②“黃金”二句:煉丹本可以使人成仙,而自己煉丹不成功,未能使白髮轉黑,未能超凡入仙。用《史記·封禪書》所載漢方士語:“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

③龍丘居士:一作“龍邱居士”,陳慥的號。

④談空説有:講論佛學。

⑤“忽聞”二句:蘇軾善意地嘲笑陳慥學佛未領會其真義。河東:柳姓。杜甫《可歎》中有“河東女兒身姓柳”句。陳慥之妻姓柳。獅子吼:佛教傳釋迦初生時“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景德傳燈錄》卷一)。另,佛藏中有《佛説長者女庵提遮獅子吼了義經》。蘇軾用此兩個典故,戲言陳慥與妻子都學佛,卻沒有妻子領悟得精深,這裏並沒有諷刺陳慥懼內的意思,後世相沿成説,與蘇軾原意無關。

⑥濮陽公子:指吳德仁。

⑦“飲酒”句:吳德仁不似蘇軾學道陳慥學佛,卻自然達到高境界。

⑧寓物不留物:欣賞外物,但不貪戀外物和被外物所役。蘇軾《寶繪堂記》:“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⑨忘家禪:即在家修煉如出家。

⑩罷亞:稻穗實多而搖動的樣子。

行纏:裹腿。與布襪均為行路的輕便裝束。

“稽山”二句:當年曾去蘄州,未見到吳德仁。賀老:賀知章,東坡以歸居會稽的賀知章自比。李白《重憶一首》:“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興盡:典出《世説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顏平原:顏真卿。唐時人,曾為平原太守,為人正直耿介,率軍作戰勇猛,亦用心仙佛。這裏用顏真卿比陳季常。

元魯山:元德秀。字紫芝,曾為魯山令。《新唐書·元德秀傳》:“蘇源明常語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恥者識元紫芝也。’”這裏以元德秀比吳德仁。

“銅駝”句:開玩笑地説世事變化急速,以後與吳德仁定當相遇。銅駝,典出陸機《洛陽記》:“銅駝街在洛陽宮南,金馬門外,人物繁盛。俗語云:‘金馬門外聚羣賢,銅駝街上集少年。’”又見《晉書·索靖傳》,索靖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握手:典出《後漢書·薊子訓傳》:“後人復於長安東霸城見之(薊子訓),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已近五百歲矣!’”

白話譯文

東坡先生我不名一文,十年煉丹也只能燒得凡鉛。

黃金能夠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之藥卻不可得,依然變得白髮斑斑。

陳季常自號“龍丘居士”,他也和“東坡居士”一樣可憐,終日議仙論道談空説有,晚上還不願睡眠。

突然聽見河東獅吼般的聲音,原來是他那好妒兇悍的妻子發怒了,嚇得他拄杖脱手,心中茫然。

誰能像濮陽公子吳德仁那樣有才有德,又飲酒又吃肉卻照例養道修仙。

他平常寄意於物但不沉湎於物,住在家中也能學得忘家之禪。

門前有種滿水稻的上十頃田,還有一條清溪繞屋而過,屋前屋後鮮花連天。

他卻在溪堂醉卧,喊也喊不醒,落花如雪片紛飛,隨着春風在他周圍飄散。

我穿上布襪、纏好綁腿,遊了蘭溪又訪青泉。

前番未遇德仁先生,並不是如李白所言“稽山無賀老”,是我遊興已盡而開回酒船,且等來日再見。

很遺憾德仁君不認識我,我也未睹您的真顏。

在某個像銅駝街那樣熱鬧的地方,我們定能邂逅,到那時握手一笑,彼此都慨歎又已過了許多年!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元豐八年(1085)上半年創作的。這時蘇軾已離開黃州,在泗州等地旅途上,謀求回常州居住。他在黃州數年,尚未見過近在蘄州居住的吳德仁。這首詩向吳德仁致意,將來定然會握手相見,暢敍平生,故作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g27zw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