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物理學史培育學生科學態度與價值認知的譯文

物理學史培育學生科學態度與價值認知的譯文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內涵剖析

物理學史培育學生科學態度與價值認知的譯文

情感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也就是他對千{麼感興趣,表現出好奇,興奮,滿意等情緒,對千{麼也不感興趣,表現出討厭,不高興等情緒,利學素養中的情感是指一個人對利學所表現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是有興趣,喜歡,興奮,滿意呢,還是討厭,沒興趣,不高興,這是形成其利學態度的前提,態度是一個人對待某一事物的傾向性,通常表現為積極或消極,熱情或冷淡,好或壞,利學素養中的態度是指一個人對待利學事物的傾向性,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熱情的還是冷淡的;是好的,還是壞的,這又是他的利學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利學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待利學事物的最基本的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利學的最基本信念有:物質是第一性的,必須承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律:自然界是在不展變化的,人類認識自然有其侷限性。要知道利學真理的相對性:利學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獨立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獻身精神;利學教育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主要包括對待利學學習、對待利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對自自然四個方面。

二、物理學史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途徑

1、引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質疑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利學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侷限於傳統理論和觀念,不迷信權威和書本,是利學創造的思想前提,眾所周知,在愛因斯坦之前,洛侖茲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於未能擺脱絕對時空觀的束縛,才沒有最終邁入相對論的門坎,正是由於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並深刻地審察了“同時性”的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同樣,1956年,當精確的實驗結果把“疑難尖鋭地擺到物理學家們面前時,正是楊振寧和李政道敏鋭地審察了從未被人懷疑的宇稱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大膽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假説從面導致辭了物理學理論的一個突破性進展,物理學中兒乎每一個重大發現都表明,創造性思維活動起始於對困難或問題目卑認識,是圍繞着解決問題展開的,批判的頭腦,質疑的精神,是打開未知利學大門的鑰匙。在物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提出利學問題的能力,僅僅像通常所做的那樣從內容的銜接上提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真實的物理學認識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展不物理學探索過程中問題背景的演化,説明重大物理學問題產生的歷史條件及其所導致的深遠影響。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完全有必要用物理學史上的精彩事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於提出利學問題的靈性和聰慧。同時,真理具有相對性,利學是不斷髮展的,任何利學的結論或發現都可能存在侷限性,因此,也要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這既是利學的態度,也是歷史的責任感。

2、引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勞倫斯發明迴旋加速器,對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台現代化的加速器相當於一座規模龐大的工廠,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實驗家和理論家協同工作,正如勞倫斯在他的諾貝爾物理獎領獎詞中説的:“從工作一開始就要靠許多實驗室中的眾多能幹面積極的合作者的集體努力,各方面的人才都參加到這項工作中來,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衡量,取得的成功都依賴於密切和有效的合作。又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哥自尼、開普勒、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研究的基礎上,又經過牛頓長達20年的探索才得以完成的,從這此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利學是全人類的事業和則富,任何一個利學概念的形成,每一個利學定律的建立,所有重大的利學發現,都是經過不同國家,一代乃至兒代人的艱苦努力,聚和利用了許多人的研究成果才得以完成的。將這部分史料引入課堂,以強化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善於與他人相處與交流,尊重他人,信賴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引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利學態度

物理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利學態度,尊重利學,尊重客觀的相對真理。像布獸諾、哥自尼、伽利略等他們都是體現實事求是精神的典範以前人們對物質運動的理解雖被多數人多次實踐重複,但有相當數量的前利學概念是不利學的。如介紹亞里士多德的一此偽利學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重物比輕物落得快等。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於對傳統的、權威的、公認的某種觀點(當時認為是利學的)發出挑戰,敢於不懈地追求真理,勇於獻身的精神,並逐步形成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利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4、引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

物理學史上大量事例表明,利學的探究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都是經過曲折和磨練,這需要利學家頑強的意志甚至是獻身利學的犧牲精神。布獸諾為捍衞利學真理走上火刑場;伽利略被終身監禁面矢志不移;開普勒貧病交加,歷受迫害,死在討債的路上;笛卡兒、牛頓、惠更斯、卡文迪許等為了利學研究終身不娶;富蘭克林為了研究‘雷電面冒險進行“費城實驗”,利赫曼為同一目的面遭雷擊身亡;居里夫婦為提煉鐳面冒受放射性元素射線的威脅;法拉第經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二百多次的實驗,最終得出電磁感應的條件這此感人的事例,對於培養學生利學思想,頑強意志及忘我犧牲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三、總結

把物理學史應用到教學中,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外,我們還可以,引用物理學史激發學好物理的慾望與熱情,樂於參與觀察、實驗等利學活動,增強將利學技術應用於口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與大自然親近、熱愛、不日諧相處的情感正確認識利學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培養民族自豪感,形成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物理的學習,離不開物理學史,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史,會讓學生更加喜歡物理這一門學利,讓學生更加地睿智。

參考文獻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李約,李約瑟中國利學技術史北京:利學出版社,1975

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無論做什麼事情 ,只有當我們對其產生濃厚興趣, 才會有一種想學好它的內在動力。 初中階段,學生才開始接觸物理這門課程。 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對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對於初中生而言,首先對物理這門課感興趣,才能真正地學好它。 因此,如何激發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那麼,我們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努力培養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喜歡一個教師, 就會喜歡這個教師的所教課程,這是學生的心理特點。 作為一個好教師,首現是能深入學生,跟學生打成一片,俯下身子跟學生做朋友。 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的講解,往往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融洽的師生關係, 是教學順利展開的前提。 俗話説“愛屋及烏”,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位教師,從而對其所教的學科非常感興趣。

同樣,反過來,如果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就會討厭該教師所教的科目。 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真誠地去關心、真正地去愛護每一個學生。 能很快地建立這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也是作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教師娓娓道來,學生心領神會,師生配默契,這樣的師生關係就是很好的師生關係,這樣的一節課,就是成功的一節課了。

二、上好開堂第一節課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學生對老師的期待往往在第一節課就有一個定調。 教師的言談舉止,對知識的熟練程度,對知識點跟學生接受的結合點的操作, 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從而影響到學生對初次接觸的物理課的興趣。課程裏孔明燈、宇宙飛船、死海……這樣豐富的物理知識,在有經驗的教師的解説下,變得更富有吸引力。 給學生打開了另一個神往的天堂。 當下課鈴想起,學生們還在教師的趣味物理裏面神遊,這第一節課就算成功了。

三、上好每一節課,讓興趣延續

成功的開始,僅僅是成功的一半。 初中物理,知識面雖然還不夠太廣,難易程度也不夠很深。 但是要能真正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初中物理知識是分章節的,連貫性不是太強。 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慢慢失去學習興趣。 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儘量做到知識聯繫實際生活,盡心設置問題,讓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 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以聯繫生活情境,有的學生弱勢,帶着凸透眼鏡透,通過鏡片,可以看到眼睛被放大;通過圓形魚缸看缸裏的魚會,就會發現魚變也大了;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會發現筷子在分界處折彎……這些現象是為什麼呢?對這些現象學生並不陌生,但要解釋起來,卻有一定困難,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帶着興趣去學,就很容易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四、讓學生體會成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去觀察, 從而去真正瞭解概念、掌握規律;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親手實驗, 去感知, 從而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既有用、又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渴望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悦,不僅僅是成人所喜歡的, 對於求知慾很強的初中學生來説尤為明顯。 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對本節課教師要演示的實驗,讓學生心裏有底,當教師在實驗台上做實驗的時候, 學生的思維緊緊追隨老師的每一個步驟, 當教師成功地做完一個實驗,學生們從心裏也已經完成。 實驗課上,學生們能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完成每一個實驗,洋溢在心中的成就感,就能更加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所以,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 營造寬鬆的求知環境。 例如,在學習《空氣的“力量”》這一節課時,教師事先準備好掛衣服的吸盤掛鈎,一個容易擰緊口的鐵皮瓶子。 讓學生體驗小小吸盤產生的強大吸力。 用熱水把鐵皮瓶子加熱以後冷卻, 讓學生看到無形的力量把堅固的瓶子壓扁。 用這些饒有興趣的小實驗,把學生帶到空氣壓強的知識裏面。

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親自去完成實驗,讓他們去體驗成功,體會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把學習興趣與學習文化知識完美結合, 既鍛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活躍了學生思維。 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中激勵策略的運用體會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如果沒有外部激勵機制, 學生就很難長時間對認知活動保持強大的學習動力, 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隨着學習的深入而逐漸降低, 甚至會失去學習興趣。 如何激勵學生,讓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與學習熱情, 讓學生始終對學習保持長久而穩定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尤其對於物理學科而言,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系統性與邏輯性,不像語文等學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學生眼中物理無非就是概念、公式與定理。

要想讓學生對物理認知活動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就要運用激勵機制,不斷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物理探究性活動中來,在探究中構建知識、形成技能。 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激勵策略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以情感激勵學生

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性, 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愉悦感, 激發與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從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物理教學活動中來。 有了學生積極情感參與的物理教學,學生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能不斷閃現智慧與創新的火花,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包括兩個方面:

1.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與學生關係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對教師所任教學科的學習態度,決定着教學的成敗。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於教學的對立面上, 是管理與被管理的單純教學關係,教師習慣於高高在上,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 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溝通與心靈互動,整個教學都冰冷的。 只有在師生之間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建立積極的師生情感,這樣才能達到讓學生喜愛物理的目的。 首先,教師要熱愛與關心每一位學生。 用愛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 要深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幫助學生排除困難。 其次,要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學習中明顯地表現為成績好與差。 作為教師不能因學生成績的優劣而區別對待,而是要體現公平與公正,一視同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敬重。 如此方能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積極的情感。

2.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情感。物理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要燃起學生求知的火焰,就必須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現物理教學的魅力,以此來改變以往學生對於物理的看法, 讓學生對物理另眼相看。如注入生活元素。物理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將物理與生活聯繫起來,在教學中注入生活元素,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的講述, 而是將抽象的知識寓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引入物理教學,這樣更能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增強教學的親切感與熟悉度,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對物理學科積極的情感,從而達到以情感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以成功激勵學生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所獲得的成功體驗越多, 其學習興趣越濃、學習動機越強;反之失敗會消磨學生的信心,而使學生完全喪失學習興趣。 不要小看一次成功, 也許正是這次成功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激情與信心,讓學生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進步與成功。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學會運用成功體驗來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 讓學生成為成功者,強化學生的榮譽感,堅信自己能夠成功, 從而使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與積極的學習行為。

1.堅信學生能夠成功。學生有着巨大的潛能等待挖掘,我們要對全體學生充滿期待,要堅信所有學生經過努力都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釋放潛能,都可以取得自身最大的發展與進步。 教師只有樹立這種學生觀,才能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期待與鼓勵;而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這種期待與鼓勵,也會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更加堅信我能行,我一定能夠成功。 這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所在。

2.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刀切, 而是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學情, 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全面掌握,正視學生間的差異性,制訂不同的教學起點、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這樣的學習活動才能體現個性化,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讓全體學生在自身基礎上得到長足發展與提高,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

3.實施賞識教育。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學生的成功,尤其是對差生,要用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進步, 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表揚。 善於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發現學生的進步,加以肯定,同時又要適當地進行橫向比較, 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同時又能讓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總之,激勵具有強大的感染與帶動作用,可以不斷引發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動機,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激發情感、體驗成功,發揮情感與成功的激勵效應, 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這樣的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 而成功並非機緣巧遇。成功者與平庸者的不同之處往往在於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習慣。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習慣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個人各自的種種習慣,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進。 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從平庸走向卓越的關鍵。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否有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就是因為有一些壞的習慣在作怪。

一、學生的不良習慣

1.學習任務不明確。 課堂上不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總是讓教師在後面推着走,尤其在自習時表現最明顯, 自習課時常發呆、亂翻,或者左顧右盼,白白浪費時間。

2.學習無計劃。 學習完全憑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學很長時間,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不幹了。

3.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喜歡搞突擊。 用這種學習方法如果在初中,初中物理內容少,又相對簡單,對學習成績影響不大。 但是高中物理容量大,又有一定難度,再用此方法學習,肯定吃虧,高一很多學生就因此成績出現下滑。

4.學習時馬馬虎虎。 上課時不是找不見課本就是找不見學習用具,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錯誤率很高。 不是題看錯就是字母寫錯或計算錯誤。

5.學習時一心二用 。 做作業或複習時,不專心,常做一些小動作。 比如,轉筆、吃東西、邊聽歌邊算題、邊聊天邊學習。

6.不懂也不問。 原因之一是膽小,不敢問教師;第二太愛面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第三自己心裏沒底,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

7.知錯也不改。 作業本發到手裏,雖然教師已經批出了不少問題, 但很少認真反思;試卷基本都是隻關注分數,從不認真分析錯誤原因,並改錯。

8.為完成任務做作業。 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學的內容,作業拿過來就做,做完了萬事大吉。

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以上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規定時間做好規定的事情。 遵守課堂紀律,剋制自己,專心學習。

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週有每週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3.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 、聽課習慣。自主課上要求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自主學習, 初步掌握本節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本節用到的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概念學習時要求學生理解為什麼要引入這個物理概念?怎樣引入物理概念。 對於物理量要理解為什麼引入這個物理量,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明確它的定義式和決定式,是向量還是純量,單位是什麼。 對於物理規律要明確它的適用範圍,掌握並理解它的不同表述形式,對於數學表達式要分清是代數式還是向量式等。並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疑惑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

展示課上要求學生積極展示, 展問題,展思路;當別的學生展示或教師點評時,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 注意展示學生及教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動質疑,及時記錄重點和難點內容。

課下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情況,再次認真複習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慢審快做”審題時找關鍵詞。 比如“光滑”“緩慢”“恰好”等,明確研究對象及研究過程, 用合適的形式,比如,文字、圖象等再現情景,需要受力分析的把受力分析圖畫出來, 結合已知與求分析用什麼規律來解答。比如,解決力學問題時主要從兩個角度來考慮一個是力,另一個是能。答題時書寫要規範,寫出必要的關係式和文字説明。

5.要有思考的意識。 常問自己為什麼 ,並想辦法解決。 當遇到一個問題時,自己先想想,把這個問題裝在腦子裏,吃飯時想,走路時想,睡覺時想, 想着想着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實在想不明白的問題再問教師、問同學,當他們幫你解答後,自己再琢磨琢磨明白了沒有。

6.鼓勵學生不恥下問。 聖人都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況且是學生。 問的問題要經過思考,不能這樣問:“這個題怎麼做? ”而要這樣問:“這個題這樣分析對嗎? ”“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 ”“我這樣理解對嗎? ”

7.整理備忘錄。 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備忘錄,備忘錄上寫兩個內容:(1)每次學習完一個單元之後,讓學生將其中重要的知識整理在備忘錄上,與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使知識系統化。 (2)做完題後在備忘錄上對錯題進行分析,錯在哪裏,為什麼錯了? 正確的解法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解? 還有別的解法嗎? 考查的是哪個知識點? 這些就是自己學習上的漏洞,督促學生經常看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自然就會補上。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劑;習慣的意義是寶貴的,它是人生無價的財富和資本。 擁有一個好習慣將會給事業和生活帶來無窮的收益。 培養良好習慣不妨就從現在做起,讓它帶領我們不斷前行,收穫豐盛!

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一年級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是一種突出多邊互動的教學策略體系,在高一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有利於凸顯學生的主導位置,培養合作意識和物理交流能力, 減少物理學習中的焦慮感,實現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有效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先決條件。有效的課題導入又決定了整堂課的質量,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就要注意吸引學生的目光,將他們的探索慾望激發出來。 創設問題情境是引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常用方法,當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好奇心和求知慾便隨之而來。 例如,我在教學《力的合成》這一內容時,就給學生出示了一個 50g 的鈎碼和 3 根橡皮筋,説:“接下來老師會分別用一根橡皮筋和兩根橡皮筋分兩次把這個鈎碼提起來,但是其中一次橡皮筋會斷掉, 同學們猜是那一次呢? ”大部分學生根據常識都選擇了“用一根橡皮筋會斷”。 於是我馬上把兩根橡皮筋鈎在了鈎碼上,請了兩名學生到講台邊來一人拉住一條橡皮筋的一頭,保持兩根橡皮筋之間的夾角較大,然後讓他們同時施力把鈎碼向上提。 只聽“啪”的一聲,橡皮筋斷了。 全班學生都一下睜大了眼,然後我在這時又拿起剩下的一根橡皮筋穩穩地將鈎碼提了起來,學生的目光全都被吸引到這根橡皮筋上來了。 於是我順勢提問:“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書中去尋找答案吧!”由此引入新課。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於合作學習躍躍欲試,吸收知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明確合作目標,讓學生先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光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詳細的步驟。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合作學習的目標,並將其細化分解成具體的任務交給學生,告知他們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成功,從而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向着這一標準去靠攏。 但是,往往還存在着教師一提出問題學生就開始合作, 缺少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便流於形式。任何集體觀點的得出都是個人的智慧的凝聚,教師在讓學生合作討論之前還應該讓他們先獨自針對問題提出個人的猜想並初步制定出實驗方案,這樣在集體討論時才有據可依。而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就能將個人不恰當的想法進行修正,對合理的想法給予採納, 有助於優勢互補併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是合作學習的意義所在。

三、監控合作過程,保證學生有效互動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對合作內容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這時再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開始進行組內討論、實施探索方案。 例如,在“力的合成”實驗中,小組成員就各有各的分工,一個負責器材的擺放和讀數, 有人負責記錄結點的位置和皮筋的方向以及兩個力的大小,有人負責最後作出力的示意圖, 剩下兩名成員負責拉皮筋。 合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所以每個成員都要做好各自的工作,合力保質完成實驗,這也是我們所學的“合力”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 要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但是教師的有效引導尤為關鍵。 比如,力的傳感器一定要緊靠底盤並與底盤表面平行, 拉皮筋的力在可承受範圍內應儘量大一些、 以減小誤差, 畫力的圖示時應選擇恰當的標度並得大一些。 此外,教師的監控和介入還包括對小組分工關係的協調,對一些基礎較差、遊離於小組之外或長時間保持沉默的成員及時地給予鼓勵, 避免學力較弱的學生成為學優生的陪襯,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要發展,控制好整個課堂合作的節奏和進度。

合作實驗完成後,還應有一個小組間交流展示的環節,教師要隨機抽取或者特別指定小組中的某一位同學作為代表發言,説一説小組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小組、有什麼收穫等。 而遇到相同問題的小組若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也把問題解決了,那麼就可以提出來在全班範圍內進行討論,看哪一個小組的方法更實用、更簡便。 這樣的交流互動能夠給小組之間帶來新的靈感和激勵,實現良性競爭,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在學生展示成果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錯誤訂正和重點強化,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 因此,學生合作學習的階段是其對所學的知識逐步完善理解的過程。

四、優化評價系統,推動合作質量提升

評價反饋是教學中具重要意義的環節,對學生而言,評價也可以讓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中獲得啟示,改善自己在合作中表現,提升合作效率。 因此,合作學習的評價系統需要由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部分組成。

1.教師評價:在小組合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的監控和介入就是為對學生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做鋪墊。教師的觀察不能僅停留在對學生個人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小組合作實驗的結果上,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驗參與情況與小組其他成員的合作情況,把小組作為是一個整體來進行評價。 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後也要認真觀察其他同學的實驗行為,從中學習,並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2.學生評價:學生評價包括了對自我表現的評價、對小組成員的評價,以及以小組為單位對其他小組的評價。這樣有利於學生回顧自己的實驗過程,反思自己、總結提升。

五、結語

學習不僅是個體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應該是學生羣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競爭的載體。 在物理教學中強調合作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為其今後更深層次的物理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論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探究。 物理作為高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場所。 在新課改下,我們高中物理教學要轉變觀念,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實現由要我學到要我學的轉變,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在探究中得到知識、 技能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主線,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參與、機械接受的灌輸式教學,而是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圍繞着問題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主動探究,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與探究,這正是新課改下我們所追求的有效教學。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具體運用淺談如下。

一、以問題來設計導入環節,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 ”導入新穎巧妙, 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維集中於特定的教學內容上, 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這樣的教學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基礎與生活閲歷,有着強烈的求知慾與探究欲。 直白的導入缺乏新意,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並不能激起學生內心求知的慾望。 而採用問題教學法,以富有挑戰性、 探索性與趣味性的問題來導入, 則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 激發學生的好奇,當學生無法運用所學來解決這些問題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 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對新知產生更大的關注與興趣, 進而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參與到教學中來。

如在學習“平拋運動”這一內容時,在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架水平飛行的運輸物資飛機, 如何將救援物資投向指定地點是在指定地點的正上方法還是在離指定地點有一段距離時投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一拋出,引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有些學生認為要在正上方投下,而有些學生則認為要在離指定地點有一定水平距離時投下。 這在學生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這正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最佳時機, 此時學生處於思維最活躍、注意力最集中的狀態,教師可以順勢導入:通過這節平拋運動的學習,我們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學生就會帶着強烈的求知慾來進入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問題突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物理具有相對的抽象性,尤其是一些微觀粒子的運動,肉眼無法直接觀察,而不便於學生理解。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起學生的重視,強化學生的理解,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問題。 採用問題教學法,我們可以在知識的關鍵處、學生理解困難處來巧設問題,以問題來引起學生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主體探究,在探究中再現真理髮現全過程,從而能夠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與掌握這些知識。

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此節內容的重難點就是對力的相互性的理解,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學生並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而只能是處於膚淺理解與機械記憶之中,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兩個班級的學生拔河,甲隊獲勝,這是否是因為甲隊的拉力大於乙隊的拉力呢?在整個過程中哪些物理因素會影響到比賽的結果。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可以大大拉近學生與物理教學的距離,進而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使得學生更加專注於問題本身,這樣自然就可以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集中於對新知的學習,學生就可以帶着強烈的探究欲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切實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在探究中確立學習主體地位,學到知識、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三、以問題來進行課堂小結,提升學生認知水平

課堂小結並不只是對本節知識做總結,更是一個昇華學生認知、強化學生理解的重要契機。 通過一個富有實踐性與開放性的問題,既可以寓基本的物理知識於其中,同時也可以將物理與生活、與實踐結合起來,將學生的視野由教材引向寬廣的現實生活,將學生的思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真正實現新課改所倡導的開放教學,實現物理教學走向生活,走進社會。 為此,在課堂小結中,我們也要善於運用提問藝術,實施問題教學法,以此來幫助學生總結本節所學,並延伸課外,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提問時不要僅就問而問,而是要基於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所學知識,來設計具有針對性、開放性與實踐性的問題。針對性就是通過問題的解決能夠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 而開放性則是不限定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有更大的自我發現與創造的空間;而實踐性就是説要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認識物理與生產生活的關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達到鞏固知識、強化理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運用問題的激趣、啟思、導行作用,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探索性與開放性的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以突出重難點,讓學生在探究中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以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讓學生在探究中增強探究意識、 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洋.談高中物理的“問題教學法”教學.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9).

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低效現狀及完善

師生互動主要是通過課堂語言和行為使得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從而達到心靈的溝通,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內汲取營養。對於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師生互動顯得異常重要。由於英語是不同於母語的存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陷入誤區,但師生互動可以促成理解和表達的有機結合,可以架起英語學習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橋樑,因而有效的課堂就可以將教師的引導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初中英語互動課堂的意義

課堂互動以“互動”為核心,通過各種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而不是被教師牽着走,通過互動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不斷摸索,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互動課堂的意義:

(一)吸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前設定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並圍繞着教學目的設計課堂內容,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環環相扣的教學任務,可以使學生的大腦長時間在興奮的刺激下精神百倍,提高課堂活躍度。

(二)通過適時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教師可以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多給予學生表揚和肯定,如“Good”“Great”等等,學生一旦得到教師的認可,就會在自信心的驅使下更加努力地學習,使學生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樹立起積極學習的自信心。

(三)通過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教學也是體現互動的重要性,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強調個性,讓每一個學習個體都能夠得到進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小組競賽、小組遊戲和小組辯論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建立起班級內部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二、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低效現狀

近幾年,我國初中英語課堂大力推行互動教學,但往往互動“浮於表面”,使得互動教學都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影響教學效果。

(一)單調的互動形式制約着學習興趣的激發

由於長期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雖然大多數教師擁有了互動的意識,但短時間內無法真正貫徹落實互動教學,使得教學實踐中機械互動佔大多數,通常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單一的形式來開展,使得教師只能與成績優異的學生互動,那些聽課跑神、基礎較差的學生的互動就顯得特別低效。

(二)互動的動機存在偏差

師生互動本來應該是用於激發學生思維的方法,而不是師生課堂管理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師卻不遵從互動的本質,使互動行為的目的扭曲。就拿課堂提問來説,課堂提問是及時反饋的途徑,教師可以第一時間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並有針對地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思維,但是有一些教師卻將提問當做是懲罰精力不集中的學生的手段,使得學生誤以為提問就是懲罰,從此開始畏懼課堂提問,大大削弱了提問的互動作用。

(三)缺乏科學的互動內容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但是大部分教師卻受教材和考試的禁錮,沒有對課本進行適當延伸,學生長期學習單一的教學知識,就無法在多元的知識學習中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從而影響到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三、完善師生互動,助力初中英語課堂

(一)發揮互動動機的重要作用

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是互動能否成功的關鍵。而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應該從互動動機出發,讓學生樂於互動,提高教學互動的質量。

1.拓寬初中英語課堂的互動目標,用發展的眼光制定彈性教學目標,讓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都有空間進行自由的探索、創造。

2.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與學生心理相符的互動形式。比如由於低年級渴望學習知識,在面對一門新的語言教學時,往往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教師在互動形式上就可以少下功夫,多開展趣味基礎教學。由於高年級的學生擁有一定的獨立性,會有選擇地參與教學過程,對於過於幼稚的互動,或者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可以更多地在互動內容和形式上下工夫。

另外,教師還應該利用網絡資源多充電學習,蒐集其中豐富的教學材料,將有用的信息整合到課件中,在形成具有特色教學課件的同時,也使自身內涵在信息資源平台上得以充實。

(二)巧設情境,促進互動生成

一方面,嘗試將傳統的教學空間形態改變,適應新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傳統的教室有高高的講台和整齊排列的課桌,教師站在高處,讓師生之間的交流就像隔了一層屏障一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改變座位的排列方式,運用課堂空間進行圓圈排列或U型排列,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遊戲,讓教師在面對面、眼對眼交流中感受學生的神情變化,有針對地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和諧的英語教學課堂。

另一方面,巧設問題情景。由於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英語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材內容,以問題情境的形式將學生的互動積極性調動起來。

例如,學習LetsCelebrate這一單元時,我會先給學生放一首英文歌LetsCelebrateAHoliday,然後給學生大致講一下這首英文歌説的什麼內容,拋出“慶祝”這個話題,然後我會詢問學生:“你最想慶祝什麼節日?”

學生會爭先恐後地回答“ChristmasDay”“Mother'sDay”“SpringFestival”……我會記錄下學生所回答的節日,並展示這些節日的圖片,給學生大致介紹這些節日的來源和慶典方式。當提到聖誕節時,我會讓學生想象聖誕老爺爺在悄悄地給同學的襪子裏送禮物,然後讓學生説説最想要什麼禮物。在這種互動的環境下,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有序。

總之,要想使英語教學有趣生動,就應該有效利用師生互動教學,一改傳統教學的呆板機械,讓學生在友好、寬鬆的課堂氛圍中靈活學習英語知識,樂於學習與積累。

參考文獻:

[1]徐耀枝.還互動本真創高效課堂———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實效性的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

[2]張藝.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jzg0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