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對聯 >

春節對聯大全簡單

春節對聯大全簡單

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户都會貼春聯,大家知道春聯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春節對聯大全,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春節對聯大全簡單

春節對聯大全【1】

澤雨潤神州山歡水笑,東風榮大地物阜民康。

同德同心開拓新局面,羣策羣力改變舊規模。

英雄兒女常存英雄志,錦繡河山再展錦繡圖。

迎新春處處春風拂面,祝喜酒家家喜氣盈庭。

有國才有家國家至上,興家先興國家國攸關。

雨順風調千山生錦繡,人和政肅四海舞虹霓。

雨順風調中華鋪錦繡,人勤春早大地沐祥光。

言行並重興中華偉業,法德兼施樹社會新風。

澤雨潤神州年豐國富,東風榮大地世盛民康。

雪鋪富裕路銀光閃閃,鵲叩幸福門喜報聲聲。

戰鼓催春聲聲震霄漢,東風化雨點點潤人心。

竹林枝葉滴翠春增色,梅嶺花蕊凝香雪添姿。

自力更生創千秋大業,勵精圖治開萬代宏基。

七十老夫圓富足美夢,千年古國得安居太平。

繼往開來開創新局面,與時俱進俱興大發展。

喜迎美好未來天地寬,樂創幸福生活日月新。

雲霞蔚彩新年添福壽,山水韶光秀色滿乾坤。

喜氣盈門政惠千家福,華光滿目民歡萬代春。

百鳥鳴春春風盈大地,羣龍獻瑞瑞氣滿神州。

萬象更新成城集眾志,千帆競發破浪乘東風。

萬紫千紅呈九州春色,五講四美照十億心靈。

為人民服務一言九鼎,盼祖國統一九州一心。

五彩紛呈藝苑春光好,百花齊放文壇景色新。

五講四美新風遍華夏,萬紫千紅美景展神州。

陽光照河山河山添色,春雨灑大地大地生輝。

喜九州春色百花嬌豔,繪四化藍圖萬馬奔騰。

與時俱進開世紀偉業,和黨同行展小康宏圖。

喜上新樓看羊春前景,樂開彩電聽馬歲迴音。

下磨杵功夫終酬壯志,學取經本領大顯神威。

香海飄香人民千載樂,港人治港祖國萬年春。

祥雲捧日江山盈淑景,瑞氣凝春社稷溢華光。

心連兩岸盼芳春永駐,情繫三通期皓月長圓。

雄師奮戰創千秋業績,俊彥揮毫譜一代風流。

旭日出東方光彌宇宙,百花開大地春滿人間。

物阜民豐祖國年年好,日新月異家鄉處處新。

鳴炮迎春春光盈大地,書聯賀喜喜氣滿神州。

鼠去牛來一元欣復始,春明日麗萬象喜更新。

喜鵲登梅百族迎佳節,金牛獻瑞萬里笑春風。

剛過龍年走上康莊道,新逢蛇歲迎來改革潮。

佳節舞龍蛇千家致富,東風榮草木萬户迎春。

龍去雄風在江山不老,蛇來靈氣生歲月常新。

桃李迎春北國江山麗,龜蛇獻瑞南疆歲月新。

低水平小康困於昨日,高質量生活笑在明天。

抗洪搶險虎年呈異彩,創業興家兔歲立新功。

喜氣滿庭階春來福地,凱歌傳江海魚躍龍門。

兩眼靜觀世界風雲變,巧手繪就祖國平安圖。

貼春聯簡介【2】

小年以後,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貼春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春聯貼的場所也有所講究:“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户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不過當前大多數還是用買的。

春聯以採用對仗的形式,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吉祥話描繪時代背景,抒發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着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脱落或褪色為止。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3】

春節,是中華民族“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中華民族這些傳統慶祝活動中最有文化底藴的非貼春聯莫屬。過年時貼春聯,慶祝新春,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願望。

傳統春聯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表達一家一户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

貼春聯作為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增加喜慶氣氛,是我國城鄉人民十分喜愛的春節活動之一,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文學色彩的娛樂活動。 中國人在新年開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門上貼一幅春聯。在爆竹聲中,人們喜笑顏開地簇擁着,把用大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到門框上或門心裏。

新年新氣象,從家家户户門口的春聯就可以看出,紅底黑字或紅底金字的春聯,似金龍出海,狂鳳起舞,洋溢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紅色喜慶和春意。正所謂“把新桃換舊符”,春聯已成為辭舊迎新的標誌,春聯也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寄託。

貼春聯的來歷【4】

春節,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農曆一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着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廣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户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春聯在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廣開來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為框對、春條、橫披、斗方等幾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duilian/2r94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