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臘八的習俗作文五篇

臘八的習俗作文五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的習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臘八的習俗作文五篇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1

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2

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3

每年的臘月十二月初八,是華夏傳統的臘八節,臘月裏最重大的日子之一,過了這一天,年喜走進千家萬户,離春節團圓的日子不遠了。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節基本不過。每逢這個節氣,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針線總是説一聲,今天是臘月初八了,媽媽在桌子的對面改着本子,抬頭應一聲:嗯,馬上學生要考試了,再對望着她們説話的我催促道:趕快複習!

對於臘八是什麼日子很模糊,只知道就要考試了。參加工作後,學到了不少民俗知識。單位裏有兩姐妹嫁給了兄弟倆,全家都是揚州人,非常講究時令習慣,做的菜也很好吃,連在河埂上挑來的野菜都能做出好吃的餅。

兩家人的孩子都在一個廠,為人實在,結交了很多好工友,平時沒什麼招待大夥的,在臘八的`日子裏,節儉了一年的這家人,總是要準備一大鍋以豆類為主的八寶粥請單位裏的好友,那個時候物資匱乏,什麼都憑票證,熬一鍋香甜的臘八粥要讓主人損失很多糖票。中午下班,許多好友聚集在家裏,熱熱鬧鬧,家便有了過“年”的喜慶了。

有的小青年吃完後腆着臉伸過碗去再要,女主人不識字,用糯糯的揚州話罵一聲:“儂親媽媽的,嚐嚐就行了,留點給旁人”,罵是罵了,還是笑嘻嘻又舀一勺過去。在地凍天寒之時,吃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臘八粥,在那個年代是一種美的最高享受。有幸吃到這家八寶粥的人,回到車間還舔着嘴脣回味,細數着有多少種材料組成的這一鍋粥。從那個時候起對臘八有了認知,知道臘八要喝“臘八粥”。

陸游説:“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原來連神仙也喜歡喝粥啊。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同時把“臘八粥”饋贈親朋好友,這也是一種情感交流吧。除了臘八粥,還有各種的臘八食品,我嘗過幾種:“臘八蒜”,是用紫皮蒜、正宗的米醋泡出來的,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回味的時候還有點甜。北方用麪食做成臘八動物造型的麪點很好看,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通常不喝“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臘八這天早晨,先把紅豆﹑黃豆放在鍋裏煮,煮熟後撈出。

然後再用各種蔬菜炒成臊子,把擀好的麪條下入鍋中,最後倒入臊子和紅豆﹑黃豆。等香噴噴的“臘八面”煮熟後,全家人便圍在桌子上,一塊吃“臘八面”了。在黟縣,我還嘗過徽州的臘八豆腐,看過製作過程。一種圓形食品,顏色黃潤如玉,初看以為是柿子。

製作方法是把老豆腐放在水中搗碎,在一個圓形器物上罩一塊紗布,把搗碎的豆腐倒進容器,紗布提起來旋轉擰乾水份,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抹上鹽,放在炭火上烘烤,或曬上一個星期就製作成了。

其味鹹中帶鮮,鮮中藴甜,甜中含香,配上各種菜餚有多種吃法。當年黟縣商人外出經商創業階段,生活較為節儉艱苦,每年臘月時製作較多的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串起來懸掛在通風處晾着,外出經商作為菜餚可以吃上較長的時間。

那土氣飽滿的五穀雜糧,在火的簇擁、煮沸、蒸熬下,一點點瀰漫出家的味道。引領着人們在霓虹燈的照射下,在凌冽的寒風中,渴盼着家裏那盞昏黃的燈光。吃過了山珍海味,回家喝上一碗充滿親情的八寶粥。

聽着母親的絮叨,看着妻子的忙碌、孩子的蹦跳,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升騰的一定是對父母的感恩和對家的責任。許多民俗節日猶如植入我們民族傳統文化土壤中的種子,經特有風俗、習慣、飲食、禮儀的催化、發酵,自會萌芽、綻葉,長出非同凡響、卓異璀璨的花朵,給人持久恆遠的影響。

過了臘八就是年,那一臉欣喜,紅衣紅褲的“年”,正滿載着希望,美滋滋地向我們招手。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4

臘八節,是指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聽説凌晨四五點鐘,施粥的人們就開始煮粥。

紅色的大棗,甜潤的桂圓,珍珠似的黑米,雪白的薏米,噴香的花生粒,還有洗淨的大米,一股腦兒倒入大鍋中慢火煮燉。待開鍋後,再一碗一碗盛好,贈給過往行人。拿着一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心中的寒意漸漸退去。每一勺的甘甜都融於舌尖,香氣久經不散,沁透心脾,心裏一股熱意湧上來。

聽山西來的鄰家嬸嬸説,她們那邊還要吃臘八蒜、臘八面。臘八蒜青青的顏色,濃濃的味道,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讓人流連忘返,可以當餃子餡,包起來,嘗一口,讓人愛不釋手。還有臘八面,用餃子皮切成三角形放上調料,加上臘八粥的少許調料又甜又鹹,美味極了,代表着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而且老年人吃了代表長命百歲,壽比南山。

而今,臘八節已過,但臘八粥、臘八蒜、臘八面,卻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臘八的習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着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它獨具特色,藴含着濃厚的中華文化。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大同市。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家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臘八這天早上,天剛矇矇亮,我們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牀準備做臘八粥。説起這臘八粥的做法,倒是頗為講究,八種主料,八種輔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鍋裏,加好水,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綠綠,還散發着微微的豆香。半小時後,豆子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入鍋中。媽媽用大勺柔柔地攪和了一下,鍋內馬上就翻騰了起來。之後她將鍋蓋蓋好便離去了,可我依舊對鍋中的臘八粥十分感興趣,耐心地等待着。過了一個小時,鍋蓋上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地把媽媽拉過來,待她揭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鍋裏,之前煮粥蓄滿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攪和在一起的米粒時不時冒出一個個小氣泡,彷彿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卻漂浮在上面,像一羣可愛的胖娃娃。“粥好了。”媽媽話音未落,我已捧着碗筷站在媽媽旁邊。

舀一勺放入嘴裏,粥煮的爛爛的,不用嚼,還透着一絲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同時預示着一年的豐收喜悦和美好期盼,更預示着來年會變得越來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exwp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