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精選春節家鄉習俗作文6篇

精選春節家鄉習俗作文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家鄉習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春節家鄉習俗作文6篇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有很多獨特的習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語都説:“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每到過年時,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總少不了兩種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過年前,我和奶奶都會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總會炸一大鍋。炸完後,無論誰到我們家來拜年,都會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來,給客人們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時候,還會把其中一些送給客人們帶回家吃。因為,它們都寓意着好兆頭。

除夕一大早,我們就回家鄉幫奶奶製作過年必備食品——油角和煎堆。雖然它們看起來很平凡,但是製作起來可不簡單呀,必須經過許多工序,才能把它們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準備: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種材料。煎堆的陷做起來比較複雜,要將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熱攪拌在一起,然後趁熱用雙手把它們捏緊,把它們捏成一個個圓球狀。這是一個考驗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們就只能做簡單的油角陷,只要將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製作完內陷,就要做外皮了。將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開水攪拌,搓成粉團備用。

最令人開心的製作馬上就要開始了。每個人都要動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團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後我們用它把內陷包起來,搓成一個個的圓球。包油角更可笑,每個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狀各異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擺得滿滿的。由於我的手上沾滿了麪粉,不一會兒,就把小臉蛋弄成一個大花臉,引得他們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的工序就是下油鍋了。首先用猛火燒開油鍋,然後改用慢火,將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進油鍋慢慢翻滾,讓它們受熱均勻。不一會兒金燦燦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鍋了。

製作油角和煎堆既費時又煩瑣,但卻是我們的春節習俗之一,人人都樂意去做。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人民勤勞而善良,很早就開始為過春節做準備工作,殺雞宰豬,熱鬧非凡。而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歡歡喜喜迎接新年的到來。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四川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説“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初一初二,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健康康,開心每一天。長輩也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塞滿我們的口袋,更塞滿了滿滿的幸福。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街上掛滿了喜慶的燈籠,熱氣騰騰的湯圓也端上了桌,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麼有趣,這麼熱鬧,這麼讓人滿懷期待!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3

看,家家户户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來了;聽,淘氣的孩子已經噼裏啪啦放起鞭炮來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經到來了。

説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頓年夜飯。媽媽在廚房忙裏忙外,不多時,豐盛的飯菜擺上了飯桌。有紅燒大鯉魚,表示年年有餘;有香噴噴的燒全雞,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雞蛋,寓意圓滿長久;還有那肥肥的大豬蹄,媽媽説它是摟錢耙子,大人吃了多掙錢,小還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滿嘴都是油。後來,有人提議,我們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給滿上了,小孩喝飲料,大人喝啤酒,然後我們高舉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飲而盡。大家吃着美味,喝着美酒,説着美好的話,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中,到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着水果,嗑着瓜子,剝着花生,一邊興致勃勃地看着電視。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雜技等,可我最喜歡小品了,尤其是趙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橫生。當新年種聲敲響時,我在心裏許下了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願望。

啊!歡樂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遠停留!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位於美麗的嘉陵江畔,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縣城,安寧而熱鬧.在家鄉的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要數春節了,在我們當地俗稱"過年".

武勝人對於一年一度的春節都很重視,剛過臘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熱火朝天地忙着採購各種年貨了,賣鞭炮,賣春聯的門店生意火爆.超市裏人頭攢動,收銀台前排起了條條長龍.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氣洋洋地在自家門前貼上了象徵吉祥如意的春聯,掛上了意味着團團圓圓的大紅燈籠.在天南地北工作的親人們都高高興興地踏上了歸途家鄉的春節.

除夕夜,闔家團圓,吃完年夜飯後,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來到小區空曠處燃放煙花家鄉的春節,只聽"嗖嗖"的幾聲響聲後,黑漆漆的夜空中盛開了朵朵絢麗的花朵,它們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後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墜落下來,漂亮極了.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家鄉的春節.放完煙花,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家鄉的春節前興致勃勃地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地一起"守歲".深夜12點正,窗外就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此為"除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孩子們恭恭敬敬地向長輩們作揖、拜年,口裏還不忘調皮地念着"恭喜發財,紅包家鄉的春節拿來",引來陣陣笑聲,大人們則笑呵呵地給着一個個紅包,名曰"壓歲錢",期盼來年孩子們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過象徵團團圓圓的湯圓或意味着富貴長壽的麪條後,一家人相攜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鑼鼓聲聲,鞭炮齊鳴,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滿街的人目不暇接,人聲鼎沸,小孩子們騎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隊伍叫,年輕人攙扶着老年人跟着隊伍跑.在一陣陣鞭炮聲中,那條條長龍和大紅大綠的獅子正賣力地在各商户門前舞動着,向各家各户拜賀新年,人們早已經將這裏圍了個水泄不通,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了腳尖,瞪圓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觀看着這精彩的'場面,這熱鬧的場面為春節增添了濃濃的歡樂氣氛.

從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鄉間小路上處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們手提禮物,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5

一年有許多個節日,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桂林的春節和三月三歌節。

每當過年時,家家户户都飄着年味,處處張燈結綵。桂林過年時的習慣與其他地方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讓我感到格外新鮮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養一條鯉魚,寓意“年年有餘”。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廟會,在桂林有一個叫做庵堂廟的寺廟。但這廟會是徹徹底底的逛廟,不論是廟宇裏還是廟宇外,都沒有小販擺攤賣東西。庵堂廟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開張,廟宇裏還有齋飯,可以求籤拜佛。每逢廟宇開張,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湧進廟裏,求籤的求籤,問卦的問卦,好不熱鬧!

對於我來説,吸引力最大的還是桂林過年時的食品。

每到春節時期,家家户户都會擺上水餈粑,鬆糕和湯圓。我最喜歡的是湯圓。桂林湯圓與眾不同, 其個體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漿, 壓幹成粉, 再和成團做皮, 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 湯圓滑爽、營養豐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為它用料精細,做工仔細,還因為它象徵着一家“團團圓圓”的寓意。

除了春節特有的食品,風景,我還愛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廣西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桂林當然也不例外,在桂林還有一個以劉三姐命名的歌舞團呢。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台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培養情趣,還可以鍛鍊智力,當地人都愛參加這個活動。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着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我愛我的家鄉,也愛家鄉的節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別的節日習俗點綴了我在家鄉的日子,我也不會有如此快樂的回憶!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6

每年都等着、盼着過春節。因為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早晨,早早的起牀,穿上媽媽早給準備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到了晚上,大人們都開始忙着包餃子。這時我們小孩子便拿着好多的煙花出去。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各式各樣的。我最喜歡的是搖花,拿上幾根,點上火。那花便飛灑起來,我前後的搖,轉圈的搖,那火花隨着我的搖擺閃閃亮亮。像一串串小星星圍在我的身旁,我彷彿是飛到了天上與他們一起玩耍。接着就是要點燃花了。我躲在爸爸的身後看着,砰、砰,每一聲響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有紅的、綠的、藍的、紫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吃完了餃子,就要睡覺了,我真的希望時間快點過,我期盼着過年的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4llql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