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臘八節作文 >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3篇)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3篇)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1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杭州自然也不例外。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都會迎來一個節日——臘八節。

雖説很多地方都會過臘八節,但過法都不一樣。陝西人會吃臘八面,安徽人會做臘八豆腐……杭州則是煮臘八粥。

提到臘八粥,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口水直流。鮮豔的顏色,誘人的香味,細膩的口感,令人垂涎三尺。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現在杭州人的臘八粥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花生、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輔料和糯米一起煮成,食之祈求長命百歲。老底子的杭州人又稱臘八粥為“打齋飯”,以前,僧人用籮筐沿門化齋,挑回寺裏。食之有餘,就將飯菜曬乾收藏。到了臘八節的早上熬成粥回報大家。寺院在每年的這一天,都用米、谷、棗、蓮等煮粥供佛。後來,為了回報感恩信眾,也開始在這一天向信眾施粥。杭州人吃寺院裏的臘八粥有些年頭了,歷朝歷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記載。元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追憶南宋臨安的繁華時説:“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蘑菇、柿、粟之類做粥,謂之臘八。”這一習俗沿襲至今,如今的臘八節,在靈隱寺、香積寺、淨慈寺等地都有免費派粥活動。

臘八節熱鬧非凡,大街小巷裏到處瀰漫着臘八粥的香氣。寺廟前更是人頭攢動,男女老少們一大早便排起了隊,孩子們興奮異常,有的激動地圍着家長轉圈,有的踮着腳伸長脖子想盡辦法往前望,有的爭先恐後地往前擠……老人們則安靜地排着隊,聊着家長裏短。開始派粥了,“給我來一碗!”“我也要,我也要!”……人們忙不迭催促着盛粥的僧人,一時間人聲鼎沸。僧人手起勺落,一份甘甜的臘八粥就端在了手中:“不要急,人人都有份!”

已經取到粥的人迫不及待舀起一勺放進嘴裏,淡淡的甘甜瀰漫在整個口腔中,一口咬下去,蓮子又綿又軟,花生輕輕一抿就碎在了舌尖,桂圓肉吸飽水,又悄悄地鼓圓了肚皮……仰脖喝下,這粥甘香滑糯,一口熱乎乎的粥順着喉嚨滑落到胃,立即驅走了嚴寒,全身都變得暖和了。你看,那位老人滿臉陶醉,小口地啜着粥,像在飲用瓊漿玉液;邊上的孩子卻把小臉都埋到了碗裏,呼嚕呼嚕大口吸溜着;嬌俏的少女則半眯着眼享受回甘;仍在排隊的則使勁抽動着鼻子,嗅着風中飄揚的臘八粥的香氣。

人們沉醉在臘八粥的美味之中,一些孩子吃完一碗,仍然意猶未盡,他們再一次衝到了隊伍的最前面:“再給我來一碗。”“我還要!”歪歪扭扭的隊伍一下子就散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往前擠,生怕被遺漏了。“大家都有份,別急!”“別擠,注意安全!”

人流換了一批又一批,贈粥活動從早上一直延續到傍晚。直至暮色降臨,鍋空碗淨,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沒有春節那麼濃重的年味,卻有着濃郁的臘八粥香。喝下這一碗臘八粥,才算過了臘八節。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2

臘八粥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從前人們家裏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麼,為什麼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繫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麼回事呢?

傳説,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飢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乾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後把他救活了。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製,熬成粥施捨給人們,最後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就着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傳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3

臘八節,在民間這一天有着許多的習俗。

祭祀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標籤: 臘八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labazuowen/og7e8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