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八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八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吃團圓飯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家人團聚的時刻。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着團員飯,給遠方的親人打視屏通話,開開心心地聊聊天看着春晚節目,吃完飯就休息,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鞭炮的聲音就四處的響起,果然,天矇矇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就已經響起,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早地準備好了我的新年禮物“紅包”,我便喊了一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餃子,媽媽和奶奶包餃子,外公和外婆下餃子、我負責燒火,爸爸和爺爺準備放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

早上七點鐘我們吃着熱乎乎的餃子,在我的記憶裏,以往的春節初二要開始拜訪親戚和朋友,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親戚家串門,到了親戚家都熱情的招待我們,我們每個人聊着天、笑着。到誰家都那麼的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和姐姐、哥哥弟弟們玩耍,心中滿是歡喜。吃完晚飯親戚們都出來送我們,直到看到我們走了很遠才進屋裏。

然而今年的春節卻十分特別,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不能出去聚餐,只好待在家裏,等到明年我們在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無名勝古蹟,因而也就談不上有什麼靈秀之氣了。這裏土質粘硬,極能保墒,雖是全縣數一數二的產糧區,但因為交通不方便,因而糧食成了家鄉人唯一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家鄉人淳樸厚道、生活悠閒,一代又一代地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不離村、死不離家”是家鄉人最執着的信念;“寧愛家鄉—捧土,莫戀他鄉萬兩金”更是家鄉人恪守的律條。“一捧土”是誇張了點。但哪一個人又不對自己的家鄉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呢?不説別的,單就家鄉古樸醇厚的風俗習慣,也足夠你咀嚼、回味上一輩子的了。

家鄉的風俗習慣很多,五花八門。但在諸多的風俗當中,人們最重視的就是“過年”這一節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將終、一年伊始、兩年相接的那一段時間。俗話説:“大人怕年,小孩盼年。”過年的時候,最發愁的是大人,最開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説那一陣子忙乎,單就過年的開銷,也夠大人們頭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需要錢?但“寧窮一年,莫窮一天。”咬咬牙,拿出幾乎一年的積蓄,該講究的講究,該將就的將就,有什麼困難,過完年再説。“窮漢盼來年”,那是一種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連衣服也都換了漸的,更重要的是在過年過程中,那種開心和喜悦的感受呀,讓你在一年當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請財神”更是過年的重要內容。年前三兩天,人們就開始忙着準備“隔年飯”了。也許是取“有餘”的意思吧,在過去,吃飯是個大問題,不管今年收成如何,總得希望來年好過呀!“隔年飯”的內容自然是種類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麪食、米飯兩類。其次便是肉、菜之類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少些,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只是“因家而宜”罷了。

緊忙着,已到了年根那天,貼對聯是這一天必須做的事情。先是寫,買上幾張紅紙,塗鴉亂抹也行,為的是增添些喜氣,討個吉利罷了。看着一幅幅你親手寫成的對聯又被你親手一幅幅地貼滿了院子和街門,內容且不必説,單説那滿院子的喜氣、滿心裏的喜悦,也儘夠你欣幸了。“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單純是今祝願吧?

打掃了院子,就該“壘旺火”了。這可是一件細活兒!先用磚把底座壘好,低了不行,點燃的時候旺火易塌;高了還不行,這樣點燃比較困難,底座內要有充裕的燃燒空間。然後就是炭塊兒的挑揀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須符合要求。壘的時候,先把體積較大的炭塊放在底層,然後由大到小,層層堆砌,越壘越高,直至封頂。炭塊兒與炭塊兒之間的空隙要大小適當,這樣既利於炭塊兒之間的黏結,又利於火苗的穿出。封頂時,在頂端放上寫有“旺氣沖天”字樣的紅色條幅,用小炭塊兒壓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須正對家門, “旺氣”能否“沖天”並不重要,能“衝門”才好呢!

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了,俗話叫“熬年”。過去,玩牌、拉話兒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現在,家家户户都有了電視機和計算機,看電視節目便不覺得枯燥,和網友聊聊也是一種愉悦。大約“熬”到11點50分左右,人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忙乎。一股股濃煙從各家各户的院落沖天而起,彌散了整個夜空,偶爾聽見一兩聲炮竹的聲音。不一會兒,煙輕了,代之而來的是連成一片的紅光。密集的炮竹聲響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煙花也燃放起來了。旺火燃燒聲、炮竹聲、哨響聲、笑聲合在一起,匯成一曲節奏和諧的旋律;紅的、藍的、黃的、綠的光構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繽紛、撲鼻的縷縷清香、悦耳的各種聲響,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心在何方?這是天上人間的氣氛。不,這分明是人間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間天堂的景色還要美。

天空漸漸地暗了下來,籠罩在村子上空的煙霧也漸漸地消散了,偶爾還聽見零星的炮竹聲,不時空中閃現出一兩朵耀眼的光花來。不一會兒,大地完全寂靜了下來,一切都象陷於無盡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着來年該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們又早早地起來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計在於春”,是該有個好的開頭。風輕輕地吹拂着,院落裏、街道上、甚至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紙屑,那不是春風剪出的花兒嗎?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褲、新的面容。太陽比往常格外的明;人們也比往日格外的親。你一聲問候,我一句祝福,不也體現了人世間最温馨、最誠摯的情義麼?吃過早飯,是孩子們最活躍的時候,“拜年”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事兒,東家進,西家出,蹦着跳着瞄、唱着、笑着、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們那種比平時更和藹、比平時更慈祥、比平時更寬容的神情……

現在,家鄉仍保留着許多淳樸的風俗習慣,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過年”的風俗至今未變。兒時的許多記憶都漸漸地淡忘了,唯有“過年”的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牽夢縈。長大以後,想起兒時的往事,難免有一種失落之感,以至於一反常態,常盼着“過年”。倘若能從記憶深處挖出些什麼閃光的東西來,那仍然是家鄉最淳樸的風俗習慣——“過年”。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在寒假裏,那五花八門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過年的氣氛是從何時濃起來的呢?或許從“臘八”那天就已經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户户都找齊那八樣食材,在鍋裏煮。我們家臘八粥雖然模樣不怎麼出眾,可那粥的味道絕不亞於宮廷御膳之味。

臘月裏的事呀,可多着呢!臘月初,那年味兒才剛剛有些“味兒”,臘月中旬的年味兒,才夠“味”。

今年,我家是在臘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動油鍋”——炸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家裏又熱鬧了一陣——蒸包子。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又將醃過的年貨放進鍋煮,留着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從早上起便能聽見炮仗聲。奶奶説,這就是“過年”。我們家是中午過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在吃飯之前,我們家還有個習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裏人還得在堂屋門前燒紙錢、磕頭,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全家在來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願於此。到了三十晚上,我們這一帶還有個別樣的風俗——裝“紅包”,此“紅包”非彼紅包,這是在一個紅袋子裏裝上些吃的,如“蘋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後再在裏頭裝上壓歲錢,這就是咱這兒的紅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點,家家户户都得放煙花、鞭炮,來迎新年。三十這天還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貼春聯。過完年後,家家的春聯也都“上門”了。

初一早上,晚輩得在家裏先給家裏的長輩拜了年,再出門去拜年。拜年倒也有個忌諱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還得放炮仗,幹什麼呢?迎灶王爺。初五早上還得迎財神爺。有些人家還會買灶王爺的圖像貼在家裏,希望來年家裏能夠財運興旺。

若再論遠點兒,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節,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燈,而是到祖宗的墳上去送燈。送的這燈,都是用四根細竹棍,一個塑料袋和一支蠟燭做成的,每到一個墳上,都得放一個炮仗,然後燒點紙錢,放上一盞燈。到了晚上,那林子裏、山上也都是燈火通明。

時代在變化,而這些習俗卻一直在延續……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説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着彩燈,家家户户門前掛着燈籠,貼着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後,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後,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裏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徵,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後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衝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彷彿各家各户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儘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裏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後,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我就講一下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我們那兒過春節都要殺整豬吃,還要掃塵和貼倒福。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除夕那天,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年糕、臘腸、魚肉、羊肉火鍋、牛雜火鍋等等好吃的菜。飯後我們都要洗個乾乾淨淨的澡,洗掉一年的晦氣,然後換上新衣看春節晚會。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是小品和相聲,因為小品和相聲真的很搞笑。等春晚的節目主持人在電視裏宣佈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和電視機前的'千千萬萬的觀眾一起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拿起早就買好的鞭炮和煙花,和姐姐一起去外面暢快一番了。看到滿天的五彩的煙花火焰,我別提有多高興呢!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太興奮了,不能像家裏其他人那樣睡個大懶覺。我起牀了就開始玩我自己的玩具或是看電視或是看看書,實在無聊,我就找點吃貨去叫姐姐起牀……吃了早飯後,我們這些小輩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給長輩拜年了。這個我最喜歡了,因為可以拿到紅包!裏面包了多少錢都不重要了,拿到紅包就開心,哈哈!走親訪友,吃吃喝喝,一直要到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奶奶會在上午吃了飯就開始下滷鍋,滷很多好吃的菜,豬頭,臘腸,蓮藕……香香的,那個美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一見奶奶開始滷菜,等不及菜滷好,我就開始跟在奶奶的身後要這個吃要那個吃,我就是個小吃貨……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春節的時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新氣象。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貼春聯,但如果誰家過世了老人就例外,據説是晚輩要守孝三年才能貼喜氣的大紅春聯。三十晚上的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説吃餃子有着非常的意義。餃子諧音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象徵團圓和財富。吃餃子前,我們還要放鞭炮,以此來警示“妖魔鬼怪”。

五更串門拜年,長輩們都會發給我們壓歲錢,預示着對我們這一代的關懷,對我們這一代的祝福,希望我們能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一帆風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祟”,除夕夜裏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又叫“守歲”。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還需要點旺火,這一把火燒得越大,就預示着你家將在新的一年裏生意紅紅火火,一帆風順,也預示着你會更幸福。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我一大清早便起來了,身體也因為節日而充了電似的,精神抖擻,容光煥發。洗漱完畢,就幫父親貼對聯。搬一把椅子,放在門邊。父親上椅,手拿着紅底金字的對聯,我拿着透明膠,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對聯。字上細小的金色顆粒粘在手上一閃一閃的,手變成了金手。往臉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臉,爸爸笑着説這兒來了只大花貓。大花貓的鼻子特靈,聞香而去廚房,這兒偷吃一塊,那兒偷吃一片,弄得滿嘴是油,大花貓又變成了一隻饞貓。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説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説起。

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説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粽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兒童節的習俗:“六一”兒童節的由來及各國的風俗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裏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燬,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月5日、女兒童節3月3日。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

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佈: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七天。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在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

世界各國的兒童節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

不過,除了這個國際性的節日以及每年4月第四個星期日的“世界兒童日”,全世界不少國家還各自有本國的兒童節,慶祝方式也各具特色,趣味十足,既體現不同國家的傳統、習俗,又洋溢着無限喜慶和生機!

中國: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着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仍保留與中華民國一致的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日本:一年三次兒童節

日本是世界上慶祝兒童節次數最多的國家,他們一年要慶祝三次兒童節,而且慶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情。

·3月3日女孩節

這個節日是專門為日本的小女孩設立的,每到這一天,家中有女兒的父母會在家裏設置一個陳列台,台上放上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

標籤: 八篇 家鄉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8eq9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