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精華】民俗作文彙總5篇

【精華】民俗作文彙總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民俗作文彙總5篇

民俗作文 篇1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一間民俗精品屋,主要了解了解旗袍。當然,精品介紹人員就是在飛飛旅行社當導遊的我啦!大家可以叫我小劉。就是我來帶領大家參觀,好了,話不多講,開始參觀吧!”

來到精品屋內,許多琳琅滿目的精品映入眼簾,我一下子看到了一件藍底白花的旗袍。“旅客朋友們,快來快來!旗袍在這呢!據我瞭解,旗袍可是滿族的傳統服飾呢,是二十世紀初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清代年間的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等都是常用的題材!”

“大家看看這個旗袍,可能還不知的旗袍的歷史呢,其實旗袍原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所以稱為‘旗袍’。接着,民國在30年代和40年代都是旗袍的黃金時代,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嗯……用現在的話來説,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在三十年代中期發,袍底落地遮住雙腳,俗稱為‘掃地旗袍’。哈哈!聽我講了這些,是不是對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呢?”我自豪地向遊客們介紹着旗袍。

“原來旗袍有這麼多的歷史呢!”一位旅客受益匪淺的説道。

“對了對了,還忘了告訴大家:旗袍還有代表着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呢!——京派與海派。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當然,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的嘍!”

“ok!介紹完畢,我的工作也做完了,經過這次的講解,我相信大家一定對旗袍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沒錯!旗袍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哦!”

民俗作文 篇2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温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準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裏,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為一種有着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陝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陝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曆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裏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後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民俗作文 篇3

我喜歡過春節。因為我可以感受節日温馨的氣氛,又可以欣賞美麗年畫的藝術之美。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為新年而作的畫,中國傳統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線條單純、色彩鮮豔、畫面熱鬧,多貼於窗户和衣櫥上,既增添節日氣氛,又具有藝術氣息。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簡潔,有的繁雜;有的豔麗,有的樸素……而我最喜歡的是細膩而又樸素的年畫,清新質樸,令人心曠神怡。

春節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去“拜訪”老家的老人和年輕人們作年畫,看着他們認真地勾勒線條、刻板、彩繪,然後完成,我很開心!事後,我經常會向她們討幾幅年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心裏好生喜歡。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佇立在那裏,看得那麼專注,那麼入神……奶奶常説:“作年畫啊,一定要心誠,只要心意到了,就什麼都好了。”當時,我似懂非懂地隨聲附和,卻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現在,我常問自己:我喜歡的僅僅是年畫的熱鬧嗎?不,不是,我心裏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輩對我們最真摯、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藝術氣息。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領悟出來的。

家鄉還有共賞年畫的節日。這天,人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街上人來人往,互相評論,賞析着年畫。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曾試圖尋覓一個靜謐之地來欣賞年畫,但卻找不到感覺。我發現我更享受的是融入這種熱鬧的氣氛中。當我聽着人們相互的祝福,盯着別人家門上的年畫時,我終於感受到了:其實人們的熱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畫裏了,年畫只有放置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形成景與情的高度和諧。其實,藝術品只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那些花、草、魚、獸不正是他們內心期盼的一種體現嗎?從這些畫中,我領悟到了閤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寓意,體會出了家鄉親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淳樸情感。他們期望着老人身體鍵康,期待着家庭和美、和睦相處。它的美,就是人們心靈之花的外現,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藝術的美,是淳樸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斷地欣賞、體味、總結之中,我明白了:欣賞藝術之美不只侷限於那種高雅靜謐的氛圍之中,越是民俗的東西,越是大眾的,越是要在那種歡樂、和諧的氣氛渲染之下,突顯它的藝術之美與蓬勃的'生命力。有時,欣賞一件藝術品,並不只能以藝術的角度來評析,我認為更多的,則是傾聽作者的心靈之聲,感悟作者的心靈之美以及他們所傳達的意境。這樣的美,是質樸的美,是實在的美,才是最純的美!

民俗作文 篇4

我的故鄉在河南焦作,新年對於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説,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銘刻我們年齡變化的日子,是寒假裏最輕鬆的日子。特別是我們家鄉的新年

現在我的學習任務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個寒假都處於緊張之中,但我們還是愉快地度過了。是沒有了作業?還是時空錯亂?

不,當然是家鄉的新年!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嚐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後,我們還有擺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説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外面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晚上八點鐘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吃着麥芽糖,看新年聯歡晚會(當然也會有幾個小懶蟲抵擋不住睡意……),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都會早早的起牀,換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餃子或湯圓(這是我們的習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時候了,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後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裏常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新年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飽了晚飯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絢麗的煙花。大街小巷裏,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不僅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當美麗的煙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像對我們微笑,招手,在向我們致謝,謝我們給予了他們生命讓他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麼快樂,多麼活潑!奼紫嫣紅的禮炮,打響了天南地北,讓人們目睹自己的風采,每家每户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我們家鄉的新年,沒什麼儀式,更多的卻是歡歌笑語。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説不定你們家鄉的新年更是妙趣橫生!

民俗作文 篇5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農曆的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温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户均短几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麪”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裏人叫打掃衞生。家家房前屋後,窯裏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於於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貼對聯和門神,屋裏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裏全家團坐一起。擀麪皮的擀麪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孃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elwn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