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集合7篇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集合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600字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集合7篇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1

元宵節,是一個温馨,充滿愛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有些特別的習俗,這也要從一個傳説説起……

正月十五是農曆的元月,古人把“夜”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説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許多習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做湯圓是元宵節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吧!開始,我認為做湯圓太容易了,後來才發現其實還挺難的。讓我來説一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吧!

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糯米粉,些許芝麻,一點麪粉,適量的水,還有豬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裏磨成芝麻粉,加少許糖,再把大塊的豬油放入慢慢攪拌均勻。真沒想到,磨了十分鐘,我就感覺手臂酸得就快斷了。接下來,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個大大的球,再發酵30分鐘……

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始最關鍵的包湯圓的環節!這可是最難,並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們把芝麻餡放入攤平的湯圓皮上,一邊轉一邊將湯圓皮裹起來,最後變成了一個圓子。我連試了三次,都失敗了。我問奶奶怎麼辦?奶奶説:“是你包的芝麻餡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沒問題啦!”我恍然大悟。看來奶奶做湯圓的經驗已經爐火純青了。這下子我連續成功做了五個,一個個堪稱完美。最後,我們把做完的湯圓放到鍋子裏煮十分鐘。煮熟後,我們一起開心地品嚐起來,真的太美味了啊!

這就我們家鄉的元宵風俗。通過這樣的學習不但讓我學習到了製作手工食品的經驗,也讓我們一家人在元宵佳節,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2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無疑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傳説在春秋戰國年間,屈原在楚國被楚王否認,因此楚國被攻破了,屈原十分悲痛,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便在江中投了粽子。我們現在過端午節,更多的是吃端午粽,佩香囊,看賽龍舟。

今年端午正逢週末,我睜開眼一骨碌爬起來就看到餐桌上剛出鍋的粽子正冒着熱氣,粽葉上附和着一層水蒸氣,水滴一滴滴地滑下來,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寶珠。洗漱完畢,來到餐桌旁,我剝開箬葉後,裏面的糯米反襯着光,亮晶晶的,香氣撲鼻,咬上去一口,又鹹又粘,十分可口,吃完後嘴裏還回蕩着肉粽的香氣。

我拿來一個小布袋,又拿來了一些媽媽特意準備的中藥粉,小心翼翼地把中藥粉用棉片包住、鼓緊,塞進了小布袋中。我把布袋上一個個拉繩挑斷,隨後抽出,再用彩色的線縫住袋口,最後在香囊上套上鐵壞,把繩子卡在鐵壞上,套在脖子上,香味也就瀰漫在我身旁了。

早飯過後,我們一家人來到南湖邊觀看龍舟賽。每條龍舟上都雕刻着五顏六色的圖案,選手們的比賽服鮮豔奪目,有的桃紅色的,有的青綠色的,有的花紫色哨聲一響,鼓聲伴着划槳聲開始追逐起來,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朝着終點劃去。划龍舟需要每位船員動作有力,節奏一致,不然速度就會慢下來。看!那艘紅色的龍舟劃暫時領先,船頭的鼓聲越來越急,在為隊員喝彩鼓勁,船員們划起來整齊有序,不慌不忙,眼看終點在望,可不知怎的,突然船頭斜了,整條船偏離了方向,被第二名迅速超上,緊跟其後的綠龍舟獲得了第一名。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爸爸變戲法般變出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還配有黃酒,據説這也是江南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吃着飯,聊着天,分外温馨、熱鬧。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3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説“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之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説“好事成雙”。進門,首先要對象説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4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着、不一樣的食物.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是一名東莞女孩,東莞是一個有特色、多彩多姿的城市。而東莞也有很多傳統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説起端午節,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説的故事:據説,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羅江,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衰之,每於此日,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從此後來逐漸發展為龍舟比賽。由於現在水污染厲害,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在我住的村子裏,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會包粽子。聽奶奶説:包粽子非常複雜,要用各種材料,葉子.

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一種是甜粽子,另一種是鹹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來是赤紅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點糖吃,吃起來會更美味。而鹹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鹹蛋、黃豆、豬肉。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並且材料多,深受人們喜愛。我也愛吃鹹粽子。

一到端午節,我又開心又煩惱。開心的是: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愛的粽子;煩惱的是:有很多粽子要吃,因為奶奶會給五條粽子、外婆會給十條、姑媽會給五條、姨媽會給五條。真的有很多粽子。

總之,端午節是快樂的、愉快的!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這天人們總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我們一家也不例外。

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此中秋也稱仲秋。因為秋季天高氣爽,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來總是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

中秋節的晚上,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相傳,那天晚上如果你仔細看月亮,就會發現圓月上有黑色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裏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在忙着飄散花香,分發月餅,和人間一起過節呢。

雖然説“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繞着一抹叫”思念”的愁雲。這令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大概就是我此時的心情吧,不知他們現在是否也望着月亮,思念着遠方的我們呢?

月亮似乎讀懂我了的心思,那抹愁雲漸漸飄散,這一刻的月亮顯得特別亮,就像一隻雪球高懸天空。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輕紗的雲在她身旁不遠處飄動,宛若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梢絲絲縷縷地掛了下來,在地面上塗上了一層碎銀。月光照着樹木下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柳樹的倩影,別提有多美。

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總覺得太陽的温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獨了些;只有這温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恰到好處。

我凝望着月兒,嘴裏嚼着月餅,聽着媽媽講着月亮的傳説,我又想起了在他鄉的爺爺奶奶,直到很晚……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吧!

麻餈——俗稱麻團。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可沒看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團,因為吃了麻團之後,就意味着我們又長了一歲。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終於看見麻餈是怎麼做的了。我們全家正在吃晚飯的時候,隔壁的四奶奶來串門了,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搓麻團”。奶奶説等會兒帶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麻團是怎麼做的。媽媽很興奮地説她小時候家裏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裏有喜事時,都會有“搓麻團”的風俗習慣,那時媽媽和她的姐妹一起圍着大人們“搓麻團”,等待享受這糯糯的、香噴噴的麻餈,這是媽媽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們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飯,興高采烈地跟着媽媽和奶奶,來到四奶奶家裏,看見灶上的鍋里正燒着水,不過一會兒,水就開了,只見四奶奶把半臉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進去,用一雙筷子不停的攪拌,這時鍋裏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樣一塊一塊的,我問奶奶這是在幹嗎,奶奶説:“着叫作打欠頭。”奶奶説着,拿起鏟子把它們撈到臉盆裏,然後放上幾碗粉,最後用雙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團,直到粉團有點韌性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團搓成長條,然後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球,放在手心裏,用兩手把它搓圓,再放到水裏去煮,直到一個個圓球浮出水面為止。最後一步,在一個盆裏撒上黃豆粉和白糖,把圓球撈起來放進去,然後不停的旋轉,直到圓球上裹滿為止,香噴噴的麻餈就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顆就吃,好香好燙呀!

這就是我們蕭山的民風民俗之一。

民風民俗作文600字 篇7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節期5—6天,節日裏要殺豬、羊,富裕者要殺牛,屆時要盛裝宴飲,訪親問友,並互贈禮品,其禮品多為油煎糯米粑或粑粑,並在上面鋪蓋四塊肥厚的熟臘肉;火把節是彝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間進,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容豐登。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在龍樹下集體祭祀;雲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後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八人廣席,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模的集會。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煙、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在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凡有客至,必殺先待客,並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殺牲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後宰殺,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裏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

典型食品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麪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麪製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280d4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