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推薦】介紹民風民俗的作文

【推薦】介紹民風民俗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民風民俗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介紹民風民俗的作文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扭一扭……”聽着這熟悉的童謠,我們彷彿又回到春節那歡樂喜慶的氣氛中了。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民俗,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也聽説過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傳説,相信小時候在爸爸媽媽的懷裏就聽説過,“年”其實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是一頭“吃人的怪獸”,那麼你知道過年前家家户户蒸饅頭的民俗是怎麼來的嗎?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饅頭的`傳説

饅頭,又叫饅首。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説呢。早年,相傳皇宮裏有一個太僕,待人善良温和。上至文官武將,下至侍衞宮女,對這個太僕都有好感。

一天午後,太子帶着佩劍出來玩耍,正遇上一個雕塑老藝人在精心地雕刻井邊亭子的立柱。太子讓老藝人趴下給他當馬騎,老藝人説什麼也不應允。太子大發雷霆,隨手拔出佩劍,衝着老藝人惡狠狠地刺去。老藝人急忙躲閃,圍着井口轉着圈兒地跑。太子猛刺幾劍,都未刺中,惱羞成怒,突然大喊一聲:“殺!”直衝過去,卻跌入井中。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這一切,都被那個好心的太僕看見了。他跑到井前,忙説:“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開,一切由我安排。”太僕疾步上朝,向皇帝啟奏。皇帝馬上命人打撈。當撈上來時,太子已經死去了。

皇帝問:“太子何故落井而亡?”太僕答道:“太子欲把老奴當馬騎,老奴未應,太子發怒,拔劍刺老奴,失足落井。老奴罪該萬死!”皇帝吼道:“刀斧手何在?把他押下去,明日正午時斬首!”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僕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當夜,老藝人和看押太僕的侍衞商議,想了一個好辦法。

一夜之間,老藝人用麪塑了一個跟太僕一模一樣的頭,又用蒲草紮了一個身子,戴上了太僕的帽子,穿上了太僕的衣裳。第二天,晌午時,兩個侍衞架着太僕的替身,拖出午門外,由刀斧手把頭砍下來。事先準備好的血水濺了出來。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僕。晚上三更時,太僕和雕塑老藝人聚到一起,互表謝意。兩人商量好,各自帶了金銀,由太僕牽出了兩匹寶馬,在侍衞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着馬跑了很遠很遠,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為了謀生,開了一個小館,用白麪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祭祀慶賀,表示吉祥,並且取名叫饅首。

為了招攬顧客,他們現身説法大講饅首可以贖罪免災,可以得到吉利。人們聽了以後爭相購買,把它作為年節或祭祀時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糧的好習慣,不知是誰引的頭,把祭過的饅首吃了。於是,專做祭品的饅首又逐漸變成日常食品了。人們為了省事,簡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頭狀,只保留半球形。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語言也有了變化,因為首和頭是一回事,饅首就叫饅頭了,做法也更簡單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吃的大饅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wrg3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