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總7篇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總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總7篇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過年大家不就圖個年味嘛,我們就要讓這個年過的充滿年味兒。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人過年可是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民風民俗,讓我們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而驕傲,而自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當然就要辭舊迎新,收穫20xx,展望20xx。蜘蛛每不辭辛勞的織網誰能搞懂,它為了什麼,我猜它是為了期待着自己的兒女能夠有歸來的一天就可以睡上它特意準備的舒服的牀。

今年春節我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將我的才藝運用到了此次的“年”中。我將春聯充分運用到了我的一技之長——書法上。大家都知道春聯上當然少不了文墨名客的題字,雖説我沒王羲之的書法功底那樣登峯造極,也沒有顏真卿的揮灑自如。但是我擁有一顆好學之心。我相信書法的好壞是看一個人的心性。

我向來説到做到,第二天當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媽媽時,媽媽一口就答應了。我和媽媽來到了文具店,挑選紅紙,我一眼就看到了買紅紙的地方。我用手指着,“媽媽,快看在那!”媽媽疑問地説:“你確定真的要寫春聯?”我拍拍胸脯,“當然嘍!”媽媽彎下腰來,為我抽出幾張紅紙,我興奮得馬上搶過媽媽手中的紅紙,跟媽媽比了一個OK的手勢。買好紅紙我興奮地抱着它回家,我依稀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我生怕雨水把這紅紙浸透,緊緊的抱在懷中不肯撒手。

即使現在就要將自己淋濕,也落得個心甘情願。好不容易一路護送到家中,我就一刻不敢停歇,拿出了毛筆,決定速戰速決。奶奶在一旁幫我磨墨。我氣定神閒,裁好了春聯的尺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寫書法講究的就是靜心,才能寫出一手好字呢。

我也依照着這種法則,開始了我的書法探險之旅。我站在桌子的前面,彷彿一切都是“浮雲”。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裏遊蕩。我開始我的第一筆,起初我對第一次寫春聯有一些緊張,畏畏縮縮,寫出來的字樣,我一看,我根本就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天性樂觀,想:這只不過是提前熱熱身而已,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手來説還是多多體諒吧。

我懷着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我接下來的創作,我隨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理鬥爭,終於寫得有些味道了。我的父母在一旁焦急的看着我還是一停不停地給我提些意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皇上不急,太監急。”我現在的自信心已經加倍提升,鬥敗了自己心中的心魔,我相信,我能行!我在自己的手下描繪出了一幕幕我們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我終於完成了我的大作。我大吐一口氣,心中吊着的一塊大石頭終於安全着落。我將紙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一筆一畫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透露出滿意的眼神。我馬上就要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自家的門上,媽媽為我拿來膠水,我仔仔細細的在四周塗抹了一遍,問媽媽:“哪個位置合適?”媽媽總説往左一點還是往右一點。最終拍定了,我把得意之作貼上,總算是大功告成了!我們擊掌慶祝。

你們説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有年味兒的事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裏——大柘鎮塘根村,那裏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於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裏啪啦”燃起鞭炮.“嗚裏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佔真是無法形容。你瞧,從花轎裏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麼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託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着,…面從懷裏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着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牀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週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餘了嗎?

二是抓週,抓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説過。抓週的意思就是慢一週歲的人都要抓週。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後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後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裏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乾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裏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説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敍説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嚐多款點心,從容“歎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元旦,幾個熱情的學生驅車把我拉到了遠郊的一個村莊裏。在一家比較富有的農户的熱炕頭上,圍坐在矮方桌邊,我美美的飽餐了一頓二十餘年未曾入口的殺豬菜。品嚐着那特有的農家風味的殺豬菜,耳聽着學生和老鄉們的歡笑聲,兒童時代的生活場景又清晰的浮現在了腦海中......

我出生在吉林農村,兒童時代是在鄉下度過的,對東北農村過年的一些習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記憶。這些習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日後的生活態度和思維習慣。殺年豬、吃殺豬菜便是這些習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東北農村,勞累了一年的農民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殺年豬、吃殺豬菜,並由此揭開農曆大年的序幕。從小年殺年豬吃殺豬菜過後,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團圓飯、大年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鬧花燈,再到二月二吃豬頭,傳統的農曆過大年是要持續一月有餘呢。

殺年豬的過程比較複雜,持續的時間也較長,一般得花費一個上午、好幾個人力來處理這隻年豬。早上,天剛麻麻亮,主人便起來做殺年豬的各項準備工作了。在殺豬師傅的指揮下,幾個年輕小夥子合力把餓了兩頓、肚子空空、腸胃得到清理的年豬按倒捆好,然後放在一個長條板凳上面,並在豬身下放一個大木盆。殺豬師傅手中握着一隻尺把長的擒刀,非常熟練的從豬的下脖捅進去,一刀至心,絕不用第二刀。刀出豬斃,血從傷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殺豬師傅用棍不斷的攪拌流出的豬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會用來灌製血腸。院內爐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鍋中的水也已經嘩嘩的翻開了,整隻豬被放入了滾水中。翻了幾個滾後,殺豬師傅在豬腿上割了個小口,然後用長鐵釺插入小口中,左右攪動,將皮肉略微分離,再用氣桶向小口中打氣。隨着氣體的不斷進入,豬的身體也開始膨脹起來。等豬身完全膨大後,殺豬師傅開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過之處,皮肉一片雪白。最後,整隻豬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裏的一個大案板上,殺豬師傅開始了他的解豬過程。殺豬師傅先把豬身從頭至尾在肚子這面用刀分開,然後小小心翼翼的把豬的心、肝、肺等五臟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腸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這些內臟後,殺豬師傅才譁然響然的把豬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數大塊。最後一道工序是洗豬腸,這是一個很髒又很費力費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乾淨又不能把豬腸弄破損,十足的技術活。

年豬宰殺整理完畢以後,殺豬師傅還得配合廚師燉制各類殺豬菜。可以説,殺年豬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權威的人無疑就是殺豬師傅了。在過去,一個甚至幾個村才有一個殺豬師傅,所以年關將近,正是殺豬師傅最忙碌的時候。在平時,殺豬師傅無論走到哪裏,都被鄉親們另眼相看。

雖説殺豬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卻極具東北特色,深得東北人民的喜愛。東北地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殺豬菜也不盡相同。但以下一些菜餚是公認的能夠反映東北特色的,哪家殺年豬一般都會燉制的殺豬菜:燴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腸,蒜泥血腸,溜肥腸,溜苦腸,炒豬肝,豬肉燉粉條,豬皮凍等等。這些菜的顯著特點是:肉多,片(塊)大,量足,爛糊,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香味四溢,熱氣騰騰。吃殺豬菜時,主人總是要把村裏德高望眾的老人、村裏的幹部、沒有殺年豬的左鄰右舍以及親戚朋友請到家中來,共同享用這一年中不多見的美味佳餚。

一般要到下午兩三點鐘各種菜餚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開場白後,男女老幼興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盤碗碟中的各式菜餚,品嚐殺豬菜的過程才真正開始。人們一邊吃着噴香的菜餚,一邊談論着過去一年中發生的奇聞異事;同時也猜測着來年的氣候、收成以及國家的政策,高聲宣佈着自己的看法和預感。品嚐殺豬菜的熱炕頭,是村民們各抒己見,闡述自己主張的最好講壇;同時,它也是鄉親們盡情抒發豪情、表達內心喜悦的最佳場所。在這裏,人們可以無所顧忌,想説什麼就説什麼,説高興了還可以喊幾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説出心裏話。在農家燒酒的燻烤下,人們的興致久久不減,猜拳行樂的呼喊聲持續不斷,吃殺豬菜的過程也往往要沿續到天黑透以後。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們還不斷的大聲辯論着,探討着,呼喝着......

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腸、燴酸菜、蒸肉為代表的殺豬菜也走入了千家萬户。現在,城市的街頭時不時的就可以看到以殺豬菜為主打菜的酒店飯館,百姓們再也不用等到年關時才能吃上一口殺豬菜了。但是,兒時殺年豬吃殺豬菜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音尤在耳。那擺滿餐桌香氣飄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餚,那幾十人圍坐在熱炕上指東劃西、談天説地、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那火爆、融洽、歡快、祥和的節日氣氛……,回想起來,這些都和我們今天努力要達到的小康目標,孜孜以求的團結、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有着頗多的相似之處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着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屍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

殯,就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弔喪”或“弔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製成,按親疏關係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現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紮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週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裏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裏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唸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温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説説我們家鄉最大的節日,春節的風俗。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在節日的氣氛裏,最大的體現還是在我們家鄉人的熱情好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9llmk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