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關於家風作文合集八篇

關於家風作文合集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家風作文合集八篇

家風作文 篇1

在我的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爸爸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一、文明有禮

一天放學回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書包,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時爸爸看見了,皺皺眉頭説:"爺爺、奶奶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規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把最後一道菜端上來。等爺爺、奶奶上桌後,爸爸拍拍我的頭:"對嘛,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嘛。"我恍然大悟,原來家規在這些小事上也有所體現。

二、誠實守信

有一次,我借了同學的五元錢,回家拿了錢我放到筆袋的夾層裏,去了學校有事就耽擱了。過了好多天我也忘了還給那位同學。後來,我在筆袋的夾層裏發現那五元錢,才想起同學的錢還沒還。便立刻還給那位同學,可那位同學説:"你不是已經還給我了嗎?"我知道她也忘了這件事,因為時間很長了。我對她説:"是你忘記了,我根本沒有還你呀!"從這一件事情過後,我每次借了同學的東西,就不敢再拖延,用完馬上還給同學,我不能做不講誠信的孩子。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温馨。

家風作文 篇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這些家風對我們有密不可分的影響。孩子只有在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健康成長,長成棟樑。

小時候,每次上學前,媽媽總和我説:“孩子,在學校難免會有磕磕碰碰,我們要學會寬容。但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就回來跟我説,我去找你們老師。千萬別和他人動手,打架。”因為我是男孩,又比較好鬥,所以媽媽生怕我去惹事。經常給我上政治課,告訴我要寬宏大量,並給我講一些故事。所以只要認識我的人對我評價都不錯,在學校也很少和別人發生衝突。

還記得,我一個曾經當過兵的叔叔和我説過很多他在當兵時的經歷和感悟。他告訴過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的,你要能做一個吃苦並有志向的人,如果你做到了並持之以恆,相信你終有一天會幹成大事!”這個叔叔還告訴我一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意思是隻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造就真人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出類拔萃。可能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我已經步入了初中,成為一名中學生,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我已逐漸養成了寬容而樂於助人,有志而艱苦奮鬥的習慣。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和家規,這是值得更多的人學習的,更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的不良風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正在傳遞,如果加上優良的家風,那麼咱們的社會風氣將會更加的純樸。以後的生活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作文 篇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説,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風家教更重要的是父母親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樹立榜樣。有什麼樣的父母親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隨着社會的進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給孩子留下的家風家教,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傳統觀念他們也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的。雖然像我,對父母親傳承給我的“艱苦樸素勤撿節約”做了一些修改,難道不是更好嗎?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但變一定要變得更好,不能忘了根本。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作文 篇4

家鄉家鄉,家就是居住的地方,鄉就是一個地方的統稱。更具體説來,家鄉,是指自己小時候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稱為“故鄉”、“老家”、“故園”等,當然,家鄉的範疇,又是以述説者距離家鄉的遠近而會有所不同的,比如我們若是在外省的話,同一個省份的人,就是安徽老鄉了。在我們山區本縣範圍內,有以鄉鎮為一概念界定的,也有以村為單位界定的。生活中,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家鄉人,還是生活在當地的外鄉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誰不對自己的家鄉有份難捨的情懷?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喜愛家鄉的理由何止千百條。家鄉是生命的搖籃,記載着自己的人生軌跡,想起自己的家鄉,就會想起家鄉的親人,想起帶給自己快樂的童年和充滿樂趣的美好青春。家鄉除了她固有的可愛之外,也被注入了情感的內涵,這種情愫已經融進了我們的生命每一個角落,這些也就是現在所説的“鄉愁”吧!

而與我,與家鄉的關係從形式看其實一直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大一點説是“土生土長”一類的人也行,説是“生活在外鄉”的一類人也可以,因為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也就是二十歲多一點就到外鄉鎮教書去了,稍後一點,把家也搬到外鄉鎮的小街上去居住,再後來,又搬到縣城裏去生活,一晃三十幾年就過去了。這期間,父母在上面住時,回家鄉的頻率當然是很高的,父親去世後,母親一人在家鄉居住時,回家鄉的次數也不在少數,而在母親到我們家生活之後,回家的頻率明顯低了許多,也就是鄰居有紅白喜事時,有時候回去一下,還有就是清明掛老墳和過年送燈時是定然要回去一趟的。可是即使這樣,由於我先前已然在家鄉生活了20多年,並且是在大隊(現在的行政村)當了兩年的“赤腳醫生”,對家鄉的情況一些事情還是有着相當多的瞭解的。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這種情況,一個地方地名是以某某姓氏來命名的,可總給人一種名不副實的感覺,我們的家鄉小地名叫梅家畈,可是整個生產隊一家梅姓住户都沒有,馬家園也沒有姓馬住户也沒有,金家灣姓金的少之又少,倒是我們汪姓住户佔了80%朝上。在我的家鄉——仙人衝村在原仙人衝村和金家灣村兩村合併之後,仍然是“汪”姓住户佔了絕大多數,從某種意義上説,在這裏,真可算是老汪家一統天下了。據説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這種一種姓氏族居的情況更多了,甚至有幾千人的莊子就是一個姓氏,沒有外姓人。

家族是什麼?家族是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是用夫妻關係與親子女關係構成的最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它不斷維持着最直接的人類社會的延續性,並形成家族體系,即使是轉移漂泊或遷徙,大多也是以居族遷徙為主的。據説,我們這裏的汪家就是從徽州遷徙過來的,以前家族的祠堂就設在我的家鄉仙人衝,後來三線廠建廠給拆了。現在有關部門又給批了地,允許在原址重建汪家祠堂,這對汪氏家族和社會而言,都是件有利無弊的好事,對我們家鄉的家風鄉風建設也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這會對良好家風建設能起到一種平台搭建和助推作用,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新安(今安徽歙縣),發展成為新安一帶望族,唐代汪華封越國公。世居今安徽歙縣,家族甚旺。宋代以後,汪姓迅速繁衍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大姓。唐封越國三千户,宋賜江南第一家,講的就是汪氏家族。現在的汪氏子孫也大多居住在江南江淮大地,當然也可説是遍佈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再一個方面講,汪氏族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同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一道,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湧現過一些對人類進步作出過很大貢獻的傑出人物,汪姓上《中華名人大辭典》多達100多人,氤氲出縷縷醇厚古樸、清新怡人的文明家風,給後世家人和文明社會,留下了許多甘之如飴的精神養分。

汪氏家族治家嚴謹,家風肅穆,曾治《敦睦堂家規》計16條,至今仍有積極意義,全文如下:重祖墓、敬宗子立户長、 勤修譜、新祠宇、敦孝友、慎婚姻、別男女、謹喪葬、嚴繼立、崇節儉、勤耕讀、禁酗酒、戒事習不正、勿欺貧、懲唆訟、恤難憐孤。家族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固然要摒棄落後陳腐的宗親觀念,但其弘揚優秀祖風、教化子孫的功能與積極意義不可磨滅。如何吸其精華,除其糟粕,正是汪氏族人的光榮使命與共同任務,也是我們汪姓人氏歷來尊崇的道德理念。據我瞭解,儘管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我家鄉的汪姓族人對這些家規的遵守,家風的發揚,家訓的尊崇有過一些動疑惑、搖擺和修正,但是,整體上還是因循繼承了大部分的精華部分,才使得幾十年來,我的家鄉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文明家風鄉風佑拂下,一直行駛在一條穩定、康健的而又寬廣的路徑上,文明而又馨香。

誠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培育既是家庭的事,也是社會的事。只有家風好了,才會有好的鄉風。反過來,好的鄉風,又能促進好的家風的形成,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由此可以看出,好的家風對於一個地方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起着多麼重要的源動作用。來説説三個都有個“八O”後老太太家庭的具體情況吧,窺一斑而知全豹,或許對汪氏家族繼承和發揚良好家風方面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我們一個祠堂裏管着幾個房頭(家族分支)的人家,我按着大房、二房和三房的順序,各舉一個家庭的例子,除了與大家分享一下之外,也想就家風裏面的贍養老人和良好家風建設方面的道理做一番交流和探討。

大家常説“正家風,首在行孝道”。正因為孝道與家風有上述緊密的聯繫,因此,孝道教化在家風中就成為首要的內容,或者説,良好家風的形成正是由孝道的教育而形成的。林語堂先生曾經這樣解釋中國的“教”字,一個“孝”字,一個“文”字,也就是説,教化就是通過文化教人孝,這和《孝經》所講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説法是完全一致的。“百行孝為先,百善孝作首。”孝道是家風的根本和基礎。試想,如果一個家庭中,子女不孝敬父母,晚輩不尊重長輩,這個家將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家其他方面會好嗎?即便是“好”也是暫時的,虛偽的。

熊遠華老太太今年已經80整歲了,五個兒女,三個兒子,兩個丫頭。老伴汪發徐,比她大一歲,已於前年走了。兩年來,老人家一個人過活,你可別以為老伴走了,她一個人寂寞,老人家過得不舒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去到她位於仙人衝村背陰村民組的家中時,剛好老人家從雖然有些陳舊,但牆壁雪白,看上去還很結實的房子裏走出來曬太陽 。當我向她打聽她時,她笑着告訴我“就是我,就是我。”,隨即邀請我到屋裏坐,給我倒上了一杯茶。我不知道她認識不認識我了,以前她小兒子在我教書的學校讀書時,她老夫妻倆倒是到過學校去過的,他老伴的模樣,我還記得,而這個有些清瘦但收拾得還很利索的老奶奶,論輩分還只能算我侄媳婦老奶奶,我已記不清楚了!於是我就裝着有些沉思地問道:“你就一個人住嗎?為啥不與兒子們一起住?”“哎喲,小兒子就是讓我與他們住呢,這不,昨天小兒子才把我從霍山送回來,我在城裏住不慣,可是小兒子要求我至少要兩頭都住住,隔三岔五地要到霍山他家裏待一段時間,他才放心。”我就順着她的話説到:“那你小兒子真好,很孝心的,考慮得周到。”“你這話是對,可是兒子好沒有媳婦好,我小兒媳婦真是個好人啊!”於是,她就説起了她小兒媳婦的種種好處來。

老人家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汪祥純,二兒子汪祥運和小兒子汪海濱。兒子們長大以後,老夫妻倆忙着給兒子接媳婦,接一個分開過,接兩個分開過,最後老夫妻倆就跟小兒子一起過生活了。實際上在農村這種家庭結構是很常見的。但是,老夫妻們沒老時候還好過,到了老年往往就會出現一些狀況的,弟兄間往往會有着一種“比拼”的成分。雖然説就財產而言,父母的竹園、田地還有些雜七雜八一般都分在一起生活的兒子名下,但是若是斤斤計較地講,這些財產甚至父母勞動的多寡又怎麼能算得那樣的公正公平呢?於是乎矛盾就出來了,兄弟間是這樣,妯娌間更是互相不服氣,甚至是吵鬧不停。而父母們只有忍辱負重,甚至於忍氣吞聲地過日子,在下輩間玩平衡,到不能勞動、進一步不能動時,那就會苦不堪言,無法生活了。但是熊遠華的小兒子媳婦並不是那樣一種人。老人説,她小兒媳婦自從嫁入她家的門檻,從沒有喊過別的稱呼,“媽媽”長“大大”短的,喊得還很親切。她們老倆口生病,她不但負責醫治,還負責服侍,並且不是到諸佛庵縣二院,就是到中醫院去,並且從來沒聽她小兒媳婦説過錢的問題的,總是説有病就得抓緊治,不瞧哪行呢!老人説,前不久她感冒了,頭有些疼,兒媳婦硬是給她做了個CT,直到確定沒事為止。

汪海濱,我的學生,人生的旅途根本算不上順利。考取大專後,到落兒嶺企業辦工作,後來又到了落兒嶺鋼廠上班。後來鋼廠垮台,汪海濱只得到外面闖蕩,可是也不是發了財,而是隻能靠勤勞和人緣好掙得一些收入。幾年前,因為父老鄉親相信他,選他當村幹部,他又回鄉擔任起了村主任的職務。至於他媳婦,我雖有些印象,但已記不清模樣了。聽她婆婆熊遠華老人説,她的名字叫李碧華,只是在下浮橋鎮的一個企業上個班,孃家在大化坪鎮高巖村。老人説其實他小兒子家庭境況並不好,他家的竹園也給了他的兩個哥哥。前幾天説讀大學的女兒要一筆什麼錢,暫時錢花不過來,還得向人家去借一下。真的感謝大化坪鎮高巖李家養了這麼一個好閨女,讓我們老汪家有了這樣一個好媳婦好晚輩呢!老人家還補充説一下汪海濱兩個哥哥和嫂子的情況,其實這哥倆和他倆的媳婦也很孝順,只要是過年過節什麼的都爭着接父母過去,只是因為一個三個孩子、一個兩個孩子,加上常年在外都在外打工,沒辦法,所以問的事當然要少一些。再者説,暫時也不需要他們問什麼事,有小兒子有媳婦照應着,加上低保,自己身上零花前總少不了千兒八百的,也花不了多少錢,只要他們安心在外打工就好了。説着這些的時候,老人家臉上始終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在聽了老太太的一番介紹後,我感到十分的高興。你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嗎?在社會上,你若是聽説了什麼大好或大壞的訊息時,只要是涉及到你的親戚朋友或者家門時,你都會有一種異樣的情緒去產生,要麼高興,要麼沮喪,這可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榮辱感應吧!而在我,當我聽了我的這位老齡晚輩老太太相當具有滿足感自豪感的敍述後,真是由衷地產生了一種驕傲來,因為,這是很值得我們家族引以為豪的事情啊!並且,雖然我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十幾年了,可我的母親還健在,就我的切身體會而言,贍養老人,敬老孝心切實是需要晚輩們能夠盡心盡力,相互協調,通力合作,科學安排啊,唯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已經失去勞動能力甚至是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們,比較幸福地度過她們的晚年。

我的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七歲了。十幾年來,她不僅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連自理能力也已經喪失殆盡了。母親一生可以説是勞苦功高,她和父親一起辛辛苦苦,養育了我們姐弟八個孩子,並且儘可能地讓我們姐弟們多讀書,多長學問,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他們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勞力呀!尤其是我的母親,她的付出,某種意義上説比父親有要多的多。因為我的父親在他四十八歲那年意外受傷,在昏睡了兩個多月後悠悠醒來,那顆能擔當生產隊隊長的腦瓜幾乎回到了童年的水平了。那時候姐姐已經出嫁,我在師範讀書,二弟當兵,三弟一下的妹妹們尚處幼童,都在讀書,家庭生活的重擔幾乎都落在了母親的肩上。是母親領着傷病的父親把他倆的一羣孩子都看大成人,走上社會,並各自成了家,甚至都有了一定的出息,可他們倆老了,身體垮下來了。父親在他七十歲時,因為腦傷復發走了,母親那時也已經七十好幾歲了,可是母親説什麼也要自己一個人單獨生活,似乎這有這樣才能顯示她還有很強的勞動能力,還是一個很有用的人,我們晚輩們再説也沒用。

我沒有研究過這方面的老年心理學,我也沒有仔細地檢討過我們下輩們是不是在父母老來時,沒能很好地理解他們照應她們。我只知道,母親一個人生活時,我們下輩的心裏總是不踏實,有一種不安和過意不去的感覺,但是又總是自己原諒自己:不是我們不讓母親一起過,而是她自己願意一個人去過活,我們實在沒辦法呀,也只得尊重老人家的意願,讓她一個人生活了。仔細想想,這與老汪家許多孝心兒女比起來,確實應該有些慚愧吧。於是乎,我只能平時多跑幾趟,回家看看了。後來,記得是O六年吧,母親已經耄耋之年了,一次因為高血壓病頭暈,在家門口摔倒了,在地上爬不起來,還是鄰居把她拉了起來,後來告訴了我們。在與妻子商量後,我硬是把母親接到我們家來生活,從此母親再也沒有如她所願地一個人生活了。可是,母親執着得很,直到現在,母親還常常嚷嚷着要回去到後面山上菜園地裏去種高粱,去種菜,甚至還要去打桑葉,去喂蠶兒。

其實我母親的身體怎麼會好到七八十歲了還能獨立生活的程度,只不過她老人家所經受過的磨難讓她養成了獨立自強,一切靠自己的脾性。彷彿不這樣的話,生活得就沒有成就感、自豪感,就憋屈。據瞭解,有我母親這樣想法的人,社會上還為數不少呢。記得那一年,我與一位高中同學在公交車上遇到時,她也説她的母親也是這樣,接近八十歲了還非要一個人單獨過活,也弄得她的下輩們有些尷尬和擔心。我也已經是年到花甲的人了,我覺得我們的這些父母親們,有時候就應該想的更開一點更遠一點,能和晚輩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不是有許多樂趣在等着去開發嗎?不要等到我們年紀更大了,不能動彈、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再到兒女們身邊去,那是會感到更加不適應的。

我母親的身體其實還是不錯的,起居飲食都還正常。除了超胖,行動不利索外,就是她的部分身體功能確實弱化得相當厲害,尤其是泌尿和排泄功能,到了幾乎失控的程度。這樣一來,大小便清理,衣服被單洗刷晾曬,需要的工夫就大多了。那幾年,因生計需要,我妻子還在學校開個店子,住家裏學校商店還有一段距離,而我的孩子們都已到外面工作,我也在鎮裏教育辦上班,妻子服侍母親確實有些累,加之長年累月,確實感到有些疲倦呀。我的兩個弟弟和他們的媳婦們看到大嫂忙得夠嗆,回去一商量,一種新的贍養母親的方案出台了:我們弟兄三家輪流贍養母親,大家都出出力,也給各人一個緩喘的機會。於是先是一個月一輪流,後來是兩個月換一家,再到後來,四個月一輪換了,一年剛好輪住一次。母親的五個女兒家,若是接去過幾天的話,也行,但不算在內。這樣一直輪換到了去年冬天。

二O一六年的冬月間,母親沒注意到從牀上掉了下來,股骨摔裂了,到中醫院住了一個月的院,我們大家輪流護理,倒是沒有問題。但是臨出院前,一個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母親暫時不能下牀,不能自己吃飯,加上母親的體重,護理就更加困難了。而我們弟兄三人家家不住在一塊,又有着各自的實際困難:老小上班,老小媳婦腰椎不好,護理老人家難度不小。老二家住在五樓,老二夫妻倆都要上班,孩子都不在身邊,伺候老人家也存在着實際的困難。而我們家若單獨伺候母親也有明顯的困難,我老婆要帶孫子,我和小孩子們要上班,護理起母親來,也顯得吃力夠嗆。這樣一來,莫不是説,我們都在推諉,要把病中的母親拋一邊了!其實不然,我們是在切切實實地要想出一個比較周全的方案,讓母親能得到儘可能好的護理和照顧!母親出院前一週,我和四妹在電話中討論這個問題時,四妹也想到了各自護理的實際困難,問我有什麼打算,結果我將我想的方案一説出來,她説與她想的方案完全一致,甚至連資金籌措的金額也完全吻合。

我沒有任何主觀意圖想為我們這個小家庭贍養母親的方式做什麼宣傳,我也沒有調查過我們這種贍養母親的方法,在大家包括在我們老汪家父老鄉親心目中的認同度和滿意度,我囉裏囉嗦地寫了上面這些文字,只是要表達出這樣一層意思:別看我們有姐弟八個下輩,只有母親這樣一個上輩,但是要具體到母親的護理贍養問題,也完全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要比較好地解決好這樣滴問題,只有兄弟姐妹同心同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讓我們家的父母老人們比較稱心地安度晚年,否則,弄不好就會七彎八翹,弄出許多矛盾來,就會與“家和萬事興”的古訓背道而馳呢!

在與四妹商量之後,我就委託四妹向五妹説出了我們的方案,由五妹多出點力負責母親的贍養,我們弟兄三個人每月拿出500元來補助老五,算是點勞務費吧,哪知四妹在與四妹婿商量後,説她也算個份子,這樣就有了20xx元勞務費了。我與兩個弟弟一説,他倆完全贊同。20xx元,真的算不了什麼,要請一個人服侍我母親,絕對請不到,我們也不放心。之所以想到五妹妹,一來因為她家住樓下;二來因為她沒在單位上班,在家裏開了個“鞋護士”皮鞋保養店,隨時可在母親身邊;三來因為五妹年紀輕,有力氣幫母親翻身擦洗,再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母女情深,我們大家也放心啊!誰知四妹剛對五妹説起這事,説是大哥讓徵求她的意見,五妹一口應承下來,一點也沒有推辭,她説她早就有把母親接過來照應的打算呢。母親出院剛剛一兩個月吧,醫院複查,我母親的股骨已長好,傷口已經癒合,已經能試着下地活動了。

説完我家的故事,再來説一下我母親當年的好夥計熊兆蘭的故事吧。熊兆蘭與我母親當年都是仙人衝老汪家有名的好媳婦,勤勞能幹,裏裏外外一把手,全靠她操持。她倆一個是嬸孃,一個是侄媳,但侄媳比嬸孃大三歲,今年已經整整九十歲了!也就在前不久,我去到我家背後山那邊的蔡家山,看望了這位老大嫂夫婦倆。去的時候老大哥不在,據説去山上忙啥去了。大哥比大嫂小六歲,是當時的童養媳媳婦帶着他長大的。那時候知道了一句話:“女大三,抱金磚”,又應了一句話,不看不知道,一看驚一跳!沒想到我的這位老大嫂啊,比起我母親來,簡直不能同日而語了:神情硬朗,深情矍鑠、眼沒花背未駝,走起路來還有些咚咚響的勁道呢,老遠就認出了我這個老兄弟,要知道我們兩個莊子隔了個山崗,我們少説也有三十幾年沒見過面呢!

説起我的這位老大嫂,我是還有很深的印象的,因為我與她的大丫頭是小學同學。她對她的子女們要求不是一般的嚴格,而是到了幾乎苛刻的程度了。記得當年讀書時,他們村子裏一位男同學大概是拿女同學不吃勁吧,欺負一羣小女同學起來了,大嫂女兒個頭大一些,就出面指責這位男同學的不對,於是雙方就吵了起來,最後鬧得雙方的`家長都出了面。我的這位大嫂絕沒有護短和稀泥,而是給了自己女兒兩巴掌!以後,為了避免雙方再鬧矛盾,引起雙方家長更多的矛盾,大嫂就把自己的女兒轉到更遠一點的小堰口小學讀書去了。後來還有一件事情,我也記得清清楚楚。那是在我高中畢業當赤腳醫生的時候吧,大嫂子不知是在我家還是在別人家看到了我寫的對聯和“鬥襯子”(堂屋兩邊牆上的書畫作品),説是寫得好,過年時,硬是請我去她家給些一幅。寫過之後,硬是留我吃飯,我因事沒幹,你猜怎麼着,她硬是寫過之後,硬是留我吃飯,我因事沒幹,你猜怎麼着,她硬是用籃子裝了一籃子的粽子讓我帶了回來!那可是平生吃到的最大最有味道的大粽子啊,大斧頭形狀大斧頭大小的大粽子,粽子分為上下兩段,上面一段裏面放的是一個大紅棗,下面一段放的是一大團精肉吧,吃起來甜蜜蜜、香噴噴。在那樣的歲月,能吃到那樣的美味粽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呵!記得我母親當時就説:“你這個大嫂就是既熱心又實在,你們以後做事就要學學你這位嫂子呀!”

後來,我考取學校讀書教書去了,再也沒見過這位大嫂,只是知道她的三個女兒表現都很好,都吃上了公家飯,還當上了幹部。她的最小的孩子是個男孩,我知道他叫汪勝,在村裏當鄉村醫生,口碑很不錯。這次我去到大嫂家,她説,你侄子當醫生,現在看來當初我把他選錯了職業,現在鄉村醫生不好乾,收入也不高。不過過了一會,她又説道:“不過話又説回來,世上的事情哪有那樣容易的呢,村醫幹得是積德的事情,收入高低不説了,我就是要求他好好幹。”等了一會兒,這位老嫂子又説道:“好在他娶了個好媳婦,又孝心又能幹,再加上我家孫女也讀大學了,孫子有考上了公務員,應該知足了,人的一生,還要圖什麼呢?”

通過侄媳婦的口我知道,老人家一直身體都不錯,家裏的事情不怎麼要她幹了,她就一門心思去陪讀,自己的兒子女兒從小學到高中全是奶奶陪着他們過來的。説到最後,這位侄媳婦動情説:“不是他奶奶,他們的書不一定能練得出來,我們家也不知會過成什麼樣呢!”在我離開他們之後,大概是老大嫂讓他兒子汪勝把我到過他們家這件事,告訴了她孫子汪超吧,後來沒幾天,我在汪勝給我微信裏面,看到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裏面是一篇小短文,是汪超寫的一篇小心得。現在我就一字不落把它抄錄下來,來結束我的這篇文章吧——

我的家鄉仙人衝位於安徽西部,是大別山腹地的一個很普通的村莊,我的爺爺奶奶生於斯,長於斯。他們是一對標準的中國農民形象。樸實,善良是他們的最大特點。在歲月的變遷中,他們的行為對我們一個大家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總結起來就是一要做,二不怕,三要善,這是長輩們的人生格言,也是我們家的立家之道。

喊破嗓子,不如邁開膀子。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家裏真的很貧窮,奶奶為了改善生活,種菜去賣,上山撿板栗也去賣,只要能弄到錢,她都會去嘗試。可以説沒有奶奶當年的勞苦奔波,就不可能有現在我們的這個幸福的大家庭。

遇事當機立斷,不要畏首畏尾,是奶奶的行事風格。奶奶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認準了的事都會去做。那時,家裏有四個孩子,就我爸一個男孩,當時有許多家庭都是讓男孩子去上學,把女兒留下家裏幹活,奶奶沒有像很多家庭一樣把女孩留在家裏,而是讓她們去讀書,去闖蕩,家裏的莊稼就她和爺爺起早貪黑的,沒日沒夜的承擔了下來。因為奶奶深知在這個窮山溝裏,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做人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心地要善。是爺爺奶奶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為什麼他們在村裏受到尊敬的原因。雖然我家的日子過得不算好,但當奶奶看見別人的孩子因為沒有棉衣過冬而畏縮在廚房裏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把家裏原棉衣拿出來,讓其暖和的過冬,爺爺奶奶常説,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樣對待你,愛是相互的,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真實,也是他們一生遵守的家訓。

如今,兩位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在家頤養天年,看着自己的下輩以他們為榜樣,處處以實際行動踐行我們的立家之道,兩位老人家看在眼裏,樂在心頭。我真高興能夠生長在這樣的個大家庭裏,長輩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我的“三觀”。我要在工作上,在平時生活中,時時想着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要像爺爺奶奶那樣去做事,去做人。

家風作文 篇5

家風是長輩們用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立世的習慣操守。我生長在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生活雖不富足,但也還算温馨幸福,傳承四代人最深的印記我想大概就是勤勞節儉持家過日子,如此便可算作我家的家風吧!

我的外公外婆今年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了,雖年事頗高但都還在老家種地幹活,爸媽和姨們總是想讓他們歇上一歇,安度晚年,可他們就是不肯閒下來,回覆説:“我們一輩子都做習慣了,要是猛的閒下來,病都會上身的,不是還增加你們姐妹的負擔”。他們總是在老家忙碌着。一刻也閒不下來。

爸媽也許受他們的傳染,雖都有工作,有微薄的工資收入,但在工作之餘,還是會忙碌在自家開墾的田間小塊,種點時令蔬菜、栽些各種果樹、植景觀樹養鮮花,徜徉在勞作的田園生活中雖汗流夾背,仍樂此不疲。他們常常天不亮就起牀,把菜園打理的“井井有條”,將院外田邊地角栽植的各種果樹修剪的鬱鬱葱葱,使我們能夠吃上許多新鮮且放心無公害的蔬菜和水果。小時候我們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我和妹妹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媽媽親自動手做的,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和妹妹也都有了小孩,但媽媽還是要動手給

孫子們縫製衣服,我們總是心疼讓媽媽多休息會,勸她説“買的衣服款式多穿到還好看些,也花不了多少錢”。但媽媽總是説,“那麼多舊衣服放那還不是浪費了,有的都還是新的,且面料又是純棉的,現在純棉的衣服又少又貴,小孩子長的快,老是買,不花錢呀,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後培養孩子要花錢的地方還多”。於是在照顧孫子之餘,只要是孩子們睡覺了,她總是找出家裏的舊衣服在縫紉機前給孫子們改做衣服,而且還有色彩打配,孩子們穿到身上既舒服又暖和。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爸媽總是早睡早起,起早貪黑,這裏拾掇拾掇,那裏整理整理,屋裏屋外的忙碌着。吃剩下的飯菜,總不忍心扔掉,留着下一頓飯吃完,我和妹妹總是勸告他們這樣不利於健康,可他們總説你外公外婆這樣吃了一輩子,不照像活到八十多歲,那麼好的飯菜就倒掉了多浪費呀!平時我們用電後不及時關電源,用水太浪費,爸媽總是訓斥我們不要大手大腳,要從細小處勤儉節約。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外公外婆健康長壽就是勤勞節儉的生活方式正確的最好註解。

二十多年來,他們對子女一句又一句帶有“教條命令”式的叮囑和身體力行的勤儉節約示範,深深地影響了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終塑造成了我們家最美家風,也構建了一個環保節儉型的幸福家庭。

家風作文 篇6

家庭就像是藍藍的天空,我就像是一隻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自由自在的飛翔;家庭就像是蔚藍色的大海,我就像是大海里的魚兒,沒有它我將無法歡快的暢遊;家庭就像是一縷燦爛的陽光,我就像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小樹苗,沒有它我就無法茁壯的生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善良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句話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從小不是也這樣教育我們嗎?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像一條小道里扔石頭,然後立刻躲進小路旁邊的草叢裏,讓別人不知道是我扔的石頭,可誰知那次竟被爸爸抓了個正着,他教導我説:“怎麼能這樣?”爸爸的神情是那樣的嚴肅,爸爸生氣了,他又説道:“你這樣會把行人絆倒,還有可能讓騎車的人摔倒,這條小道雖然又窄又偏僻,但走的人卻很多,你這樣就等於在害別人!”爸爸的聲音越來越大,我在一旁低着頭,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我便意識到了自己的過錯,爸爸彷彿知道了我的心思,便親切的説道:“快去把石子撿回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不能再故意傷害到他人。

做人,還要守信,守信也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一句話叫“與朋友交,不可言而無信”我記得小時候的時候,有一次我下樓玩,遇見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和他説我們下午一起在樓下玩,到下午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樓下叫我,可是這時已演上了我最愛看的搞笑動畫片,我本來想和他説我不想再下樓玩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説:“孩子你是選擇朋友,還是選擇電視,你從他們兩個中選一個”。“我…我選擇…朋友”,我吞吞吐吐地説道。媽媽説“好,這樣才對,孩子你要記住這句話:“朋友只有一個,而電視節目卻會總播,所以你選擇朋友才是對的”。説罷,我便急匆匆的從家裏跑出去,去找朋友。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問題,你選擇誰?我相信,你也會選擇朋友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善良與守信之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作文 篇7

家庭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飛翔;家庭是雨點,我是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是陽光,我是樹苗,沒有它我將無法成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父母從小告訴我,做人要善良。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

偏僻,但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説: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十分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右手,那道傷,令我十分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説: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到那些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

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的時候,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到我,我覺得這就是從中培養出來的。

我也有錯的時候呀!六歲那一天,一個舅舅家的小男孩來我家玩,玩了許久,舅舅便把他拉了出去,在家裏的沙發上,一個玉像項鍊落在了那裏,眼尖的我馬上跑到那裏坐下假裝看電視。摸到項鍊後我馬上回房間把項鍊藏好,在晚飯後,我心中忐忑不安。爸爸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反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吞吞吐吐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媽媽。我馬上把項鍊接給我媽媽,媽媽語重心長地説: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論是在哪裏撿的也要還給主人,不然主人一定會擔心的。媽媽把項鍊還給我小男孩後,他連聲謝道:謝謝姐姐。

而我卻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無論怎樣面對多大的誘惑也要想想後果。

家風作文 篇8

在校園中有校風,在班級中有班風,那在家呢?當然是家風。我的家風分為這分類分別是勤、善、樂、敬。

勤的意思是做什麼事都不要懶,一定要勤快,這樣才會有新的收穫。在我們家中,大家都很勤快。在週六、週日時,我們會有一個全方面的大掃除。當然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小事,如做飯、買菜這些。

我們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樣世界才會變美好,這就是善。在我們家中像這些助人為樂的事有很多,如別人有困難的時幫助別人,有時也會收養貓貓狗狗,有時我們也會把這給親朋好友,他們也都很喜歡一些貓貓狗狗。

不管今天是悲劇還是喜劇,但都已成為過去。不要以一件不快樂的小事而每天傷心難過,要用樂觀的心情過好每一天。

敬就是要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同時也要尊敬別人,不能説傷人心的話,不能做太傷人心的事,做錯事要主動説對不起。

這就是我的家風,讓我們能夠相親相愛的家風。

標籤: 家風 八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0m8n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