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精選曬家風作文9篇

精選曬家風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曬家風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曬家風作文9篇

曬家風作文 篇1

最近以來,“家風”成為熱點話題,我家的家風就是“友好相處,吃苦耐勞。安全出行,勤儉節約。”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賽賽,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説,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友好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同學們發生衝突。在奶奶的教育下,我基本上沒有和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當兵的經歷,告訴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用名言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彩虹。

現在,我已經步入小學六年級,成為一名小學畢業生,這時我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認真地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作文

曬家風作文 篇2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家都有家風,那麼家風是什麼呢?對於我家來説,家風沒有條文規定,而是幾個平凡詞語。它是對家中經歷的簡化,它是對家中子女的教導,它是對家中子女的期望。它就是一家之中的特殊符號。有人曾問我,家風重要嗎?我説重要。家風之‘文明’

記得小時候,父親給我買了一本字典,剛回家,我興致勃勃地來回翻看,突然兩個簡練的字映入眼簾—文明,幼小的我不知其意,問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哩?”不知怎麼,他突然高興的説:“哦,它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包涵心性智慧和思想知識;物質文明包涵工藝性文物與無意識文物。”哦,原來是這樣,那麼我也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他突然嚴肅的説是:“你要時刻記住它們,它是咱們家特殊符號

曬家風作文 篇3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條件是好還是差,我們都要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媽媽從小教育我要節約糧食,無論食物好與壞,都不要浪費。可我卻把她的話當成耳旁風,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那是在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請客人來家裏吃飯,到了中午,家裏來了許多客人,這下該我們忙活的時候到了,我來為客人洗水果,爸爸開始大顯他的茶藝了。最忙的就是媽媽了,不一會兒,桌上就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客人們吃地津津有味,還一直誇讚媽媽的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和媽媽收拾桌子時,我把那些殘羹剩飯倒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了,説:“你為什麼把它們倒掉呢?”我蠻有理地説:“這些都是別人吃過的飯菜,我們怎能吃呢?”媽媽語重心長地説:“現在物價這麼貴,不要浪費糧食,難道你忘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了嗎?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一滴汗一滴汗種出來的,現在有些山區的孩子們一年難得吃上幾回肉。甚至連你們吃地不耐煩的漢堡都沒見過,更別提吃過了。”我羞愧的低下了頭,從那以後,我懂得了節約飯菜。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有一次,媽媽洗完菜沒有關水龍頭,我連忙過去關水龍頭,並對奶奶説:“以後要節約用水。”奶奶誇我長大了,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要多體諒父母掙錢不容易,多替家人着想,學會怎樣花錢,雖然我不當家,但也應該知道柴米油鹽貴,這是我們必須做的。

曬家風作文 篇4

我問媽媽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家裏面的風俗習慣。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意思是做人要忠誠厚實懂禮貌,讀詩書懂道理。

我從小就愛讀書,記得一開始讀書時,一個字也不認識,只看插圖,也覺得很有趣兒。我不愛讀詩是因為詩的文字過於古老,不太懂,所以不愛讀詩。

做人的道理不僅僅是在讀書中能學到,在生活中也能學到。記得小時候有位大姐姐(我家的親戚)帶我去玩時,她帶我走進了一個商店,旁邊有一個人在假裝選購商品,實則在偷東西。我和姐姐小聲説:“姐姐,那個人在好像偷東西!”姐姐説:“不用管她,她偷東西不干我們事!”晚上,回家我和媽媽講了這件事,媽媽教育了我説:“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告訴家人,你姐姐做的就不對,她應該告訴商店的人,把小偷捉拿歸案。”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偷偷摸摸,要光明正大,更不能違背了法律。我不僅要遵守媽媽説的道理,我還要“尊老愛幼”幫助大家。孝順爺爺奶奶,關心愛護我的弟弟妹妹。更不能與家人鬧矛盾,要與家人和諧共處。

這就是我的家風,我一定要記住它。

曬家風作文 篇5

家風是什麼,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育我要尊老愛幼,懂事聽話。我覺得我家的.家風就是尊來愛幼。所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我都謹記着媽媽的教導。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菜場買菜。過馬路的時候,有一位老婆婆右手拄着枴杖,左手拎着許多菜在往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着。從我們身邊經過時,我才發現她原來是個盲人,斑白的頭髮顯得那麼蒼老,她的額頭上已經滲出了汗珠,我想這位老婆婆一定是很累很累了,拎着沉重的菜袋子,還看不見,於是我便跟媽媽説:“我過去幫一下那位老婆婆,好嗎?”媽媽笑了,輕輕地告訴我:“當然好啊,去幫幫她吧!”於是,我來到老婆婆身邊,甜甜地説:“婆婆,讓我來帶你走吧!”説着,我拎起老婆婆手裏的菜,悄悄地攙起她的手,拉着她慢慢地向前走着。老婆婆樂呵呵地問起我叫什麼,住在哪兒,我都一一回答了。很快,我們倆就過了馬路,走到了對面的小區旁邊,老婆婆告訴我她到家了,還直誇我是個好孩子呢!我聽了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送完老婆婆,看到媽媽還在對面對着我笑呢。我一蹦一跳地來到媽媽的身邊,跟着媽媽去買菜了。

今天,我的心情很愉快,因為我又幫助了一位老婆婆,因為我謹記着媽媽的教導:雖然生活中有些人有殘疾,或是發生了不幸,但只要我們能給他們温暖,他們也一定會快樂起來的。我還記得媽媽也説過:幫助別人,自己也很快樂。今天,我做到了!

傳承家風,助人為樂。讓我們都來做個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美德少年吧!

曬家風作文 篇6

在學校經常聽老師説:“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在家裏也常常聽奶奶説:“誰誰家,家風特別好”。從此,“家風”這個詞便在我心中留下了小小的影子,開始我並不瞭解什麼是“家風”,後來通過看電視、查電腦我知道了“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做善事不求回報是家風,勤儉持家是家風,謙虛禮讓是家風,團結互助是家風……

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家的好家風: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我的媽媽就是傳承我家家風的一個很好的典範。媽媽每天下班回到家,不管有多累,都會到奶奶家去做飯。奶奶愛吃素的,媽媽就會給奶奶做素菜,爺爺愛吃肉,媽媽就燉肉、燉魚。從沒聽到媽媽説過一句怨言。由於媽媽每天做得一手好菜,爺爺奶奶的胃口大開,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還是那樣精神矍鑠。

一次,奶奶的手機丟了,媽媽下班知道後,立刻開車要拉奶奶到手機店去買手機。奶奶説:“不忙,你上了一天班,挺累的,週末咱們再去吧。”“那哪行,您身邊沒有手機,如果您有什麼事,怎麼和我們聯繫?”媽媽説完便給奶奶拿來了大衣,帶着奶奶買手機去了。

媽媽這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奶奶見人就誇:“我真是有福氣,遇到了這樣一個好兒媳。”奶奶的話我是聽在心裏,喜在眉梢,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以後也要做一個像媽媽一樣的人。

正是媽媽這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爸爸對媽媽也特別的尊重。在我們家裏,大家在一起總是有説有笑,家庭非常和睦。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尊敬老人、孝敬老人,讓老人感到温暖,安度晚年。

只有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諧;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社會和諧了,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曬家風作文 篇7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時時刻刻在記着媽媽告訴我,我家的家風:誠實、孝忠。這些簡單又質樸的家風,影響着我生活中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誠則誠信是家裏最重要的一條。我每天堅持寫作業,可是有幾天,我因為寫得不耐煩了,就少寫了一遍作業,媽媽回來了,説要檢查我的作業,我的心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作業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我的作業看着怎麼也不對勁,於是拿來了我的書發現我少寫一遍,媽媽便説我批評你不是因為你沒作業是因為你不誠實你沒有寫可以給我誠實在給我説。記住,做人要誠實則信。

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時刻記住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孝就是孝順。俗話説:“百順孝為先”,我家也不例外。

誠、孝、儉、勤這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家的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使我銘記在民;像是無字的典籍,讓我明白世間的理像是一種無痕的傳承,使良好的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在這種家風的薰陶下,有了良好的品德習慣。

曬家風作文 篇8

多年來,我一直銘記。它如一根釘,深深地釘入我心;它如一個影子,緊緊的跟隨着我;它如一個疤,永遠的長在腦中。那一次,父親的眼睛由於撞擊而青,而紫,而模糊看不清事物。雖然他不説有多痛,雖不表露出一絲難熬,但看他的樣子,就知道很難受。多次在屋中無人之時,我曾多次聽到悄悄呻吟,鼻子一酸,帶着“堅強”的這兩個字的淚花深深地滴進心中。從此我便一刻不忘,堅強就是對我非言傳而身教的家風。

曬家風作文 篇9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光榮傳統。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貧苦農民出身,歷來都注重勤儉節約。我的爸爸、媽媽也從小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記得從我懂事起,媽媽總是叮囑我:“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不容易,不要往桌上撒,碗裏要吃得乾乾淨淨。”當時我並不理解,有時做得也不好。後來,上小學了,尤其是我學習了古詩《憫農》後,才理解了大人們的良苦用心。我爺爺還曾經給我算過一筆帳,全中國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粒大米,加起來就有22噸之多,可以裝一大汽車,算起來太可怕了。我今後一定要時時刻刻記住,絕不能浪費一粒米。

我們這個家庭裏,最注重節約的是我的爺爺,給我上節約課最多也是爺爺,當然他做的也是最好的。他自己從來不主動買新衣服,老是奶奶買回來後讓他穿。我還經常看到爺爺自己補襪子。在這一點上,我也是按照爺爺的教育做的,我從來不向父母要新衣服,他們給我準備什麼,我就穿什麼。我現在還有一點沒有做好,有時還惹爺爺生氣,那就是,在平時做作業時不注意節約用紙。一張紙剛寫了一個字,發現錯了就撕了、扔了。爺爺説;“不能扔,還可以當算術草稿紙。”用爺爺的話説,我們不是買不起這一張紙,而是不能養成浪費的習慣,丟掉節約的傳統。

爺爺還告訴過我,紙是用木材造出來的,我們每個人每天節約一張紙,全國的小朋友每天可節約兩億多張紙,這就等於每天造兩億多張紙,需要六七萬棵大樹,如果少砍六七萬棵大樹,就多了一大片森林,森林多了,我們的綠化環境好了,空氣也就新鮮了,也就少受霧霾的危害了。啊!原來,節約一張紙有這麼大的意義,我下決心,以後再也不隨便浪費紙了。

讓我們一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03wz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