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選】國學作文集合十篇

【精選】國學作文集合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國學作文集合十篇

國學作文 篇1

這學期老師發了一本《國學啟蒙》的書,我讀了這本書就愛不釋手。從書中,我收穫很多,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一、《國學啟蒙》讓我學會學習。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説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國學啟蒙》讓我學會做人。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啟蒙》,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

要講信用。我們從小就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們要多加學習,勇於實踐。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們走出迷茫,讓我們茁壯成才。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傳播正能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國學作文 篇2

最近這幾天,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

這個節目裏參賽者的表現讓我十分敬佩,因為他們能背出那麼多的詩句,還知道很多歷史典故,都可以稱為“國學小百科”了。再加上他們説的詩句,有的我連聽都沒聽過,所以我更加敬佩他們了。幾位扮演小古人的小同學也十分有趣,經常逗得我捧腹大笑。

令我記憶最深的便是美德大考驗這個關卡了——

我從這一關學到了好多道理。

有一期考驗的是大家禮讓的美德,吃飯上菜的時候故意沒有按人數上大蝦,而是少上了一隻大蝦,看大家怎麼做。

果然大家中了圈套——都沒有做到禮讓,雖然他們沒有人讓出自己的大蝦,但是他們在吃飯的時也都彬彬有禮的,我就總是做不到。

在家裏數我的年齡最小,大人們也都不和我計較,像吃大蝦這樣的事,基本上是想吃多少吃多少,從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之處,想吃啥就吃啥,也從來沒有想過給別人倒水、夾菜等等。

在學校裏的時候,同學們雖然都年齡差不了多少,可是有時候也沒有做到相互之間禮讓,有的時候還會和別人吵架。現在想想這也是很不對的,不管對家人,還是朋友,應該講禮貌,不能和別人爭爭搶搶,要做到謙讓,這才是中華美德啊!

中國的傳統美德有很多,我不可能一下子都學會,可是我要從現在開始一點一點的嚴格要求自己,爭取也做一位“國學小名士”!讓我們攜起手來,弘揚傳統文化,樹立美好品行!

國學作文 篇3

文化的海洋,煙波浩渺,國學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盪漾的波浪,在潮去汐來中明亮。

羅曼·羅蘭曾説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屢現報端,電話詐騙案致三名大學生走投無路,最終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中,亂佔車道,夜半擾民,口出髒話等不文明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感憂慮,是否國學傳承的美德逐漸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書中有關於學習的,例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説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説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

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着儒家學説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一種傳統精神的堅守。中國航天科技高級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這是一種姿勢的堅守。

還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救出了緊張的老人。將自己的水下裝備分給他人。這是一種分享的精神。更有剛剛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奪得奧運金牌的郎平教練,是對傳統精神合作的堅守。他們的湧現正是社會真、善、美的主流。在我們的校園中,隨處可見互相講題的同位,幫忙打水的同學,認真備課的老師,這都是國學的傳承與發展,是美德的體現。

國學,於無聲處繞樑,於無色處絢麗,於陋巷中金玉滿堂,於荒蕪中高朋滿座。我們應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

國學作文 篇4

有人認為,國學是長篇大論的誦文經典,有人認為,國學是隻有名人名家才能理解的大道理,更有人認為儒學即為國學。其實,國學就在我們身邊,它並沒有如此的深奧與單調,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豐富着我們的生活。

國學,就在身邊,就在社會中的點點滴滴。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平時總掛在嘴邊的儒學外,其餘國學的理論學説在社會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作用。環境保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出自“墨家”之手,雜交水稻以及農業的發展是“農家”的成果,《本草綱目》等的醫學鉅著是“醫家”的傳承。還有我們生活中所寫的漢字,寫作所引用的成語、古詩,這些都是國學的精髓。我們早已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品味國學、欣賞國學、運用國學,國學流動在我們生活、社會的每個角落;國學,就在我們身邊。

國學,就在身邊,它體現在國家治理方面。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曆史文化沉澱的泱泱大國,儘管我們有過割地賠款的屈辱歷史,但經過千百年的磨鍊,我們已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治國方式。而我所説的治國方式正是國學的有效利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正是來自於道家“節儉簡禮”的觀點,“依法治國”則是從法家繼承而來的。現在的行省制度效仿於元朝類似的制度,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則是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方針……其實,國學還有很多學問被運用到治理國家上。只要我們善於發現與探索,身邊的國學能幫到我們許多。

如開頭所説,有人認為儒學即為國學。正因為這一錯誤想法,才有部分國人打着宣揚國學的旗號,實質為放大儒學的作用,從而縮窄了國人的文化生活、縮短了國人的文化視野。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若國學僅有儒學,那會是多麼無趣。生活也將因活在四書五經的文章下而失去了光彩。讓我們好好看看周圍,你會發現,豐富多彩的國學正點綴着我們的生活。皮影視、京劇等國粹體現古人對生活的藝術追求,潑水節、湛江年例等明風民俗體現了各地人民的風土人情,山水畫體現了古人對國家的大好河山的神往……這些多姿多彩的國學給國人帶來的藝術享受,相信儒家是無法帶來的,也正因各種國學國粹的相互交織,才形成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

作為新一代的國人,我們不能單純地為名利而學習國學,我們要根據自身愛好而繼承發揚國學的不同方面學問,從而豐富國學,優化國學,同時,我們要懂得博採眾長,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摒棄其缺點,使中華傳統文化位於世界文化前列。最後,我們要普及國學,讓國人更加了解國學,學習國學。

朋友,不要認為國學很遙遠,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願我們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上,樹立正確的國學觀與文化觀,繼承與發揚國學吧!

國學作文 篇5

今天,周老師教了我們《弟子規》中的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告訴我們聽到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即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但是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沒有這樣做,有時候爸爸媽媽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不理睬。

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到樓下去給他買煙,我説不想去,爸爸叫了我幾次,我還是沒去,爸爸非常生氣,最後我還是很不高興地去了。

還有一次,放學回到家媽媽叫我趕緊寫作業,我説等一會兒,我想玩一會兒,媽媽説做完了才能玩。我很不高興,慢吞吞地把做把作業本拿出來寫,這樣是不對的。

我覺得爸爸媽媽的愛是那樣偉大,那樣無私,難道我們就不能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的愛嗎?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決定就從這一點做起——“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以後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為擁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自豪。

國學作文 篇6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聖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着我們的成長,閲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於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7

今天觀看了《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之後,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中國傳統文是有多麼重要。

一位位小名士深情地朗誦着一首首詩詞,這些詩詞大多數我連聽都沒有聽説過,而他們卻朗誦如此熟練,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現在,我們每學期都會有一本《經典與閲讀》。《經典與閲讀》這本書上有着二十首古事,一學期就背這二十首古詩,但即使這樣,我背的熟練度還達不到這些小名士的一分。這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啊!我身為中華民族的下一代,身為龍的傳人,感到萬分愧疚。

如果一天就背一首古詩,一年就會背三百六十五首古詩,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首古詩。只要這樣不斷的積攢下去,累積下去,就會對中國文化的瞭解更加深刻。

所以我們要讓中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而不是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流失。

國學作文 篇8

美輪美奐的舞台,多彩多姿的表演,國學藝術之花在這個殿堂綻放。

看,一曲《水調歌頭》描繪了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表達了蘇軾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之情;聽,一首《滿江紅》展現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而《少年中國説》描繪了中華少年的豪言壯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精彩激烈的對決由此展開,每一個問題無不展現着國學經典的魅力,月亮、梅花、泉水……每一句古詩,每一首詞賦,都刻畫的那麼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家則是永恆的話題,每一個思鄉的遊子,都會借遙遙明月寄託相思,父母之愛也給了每一位想家的遊子切切故鄉情的感念。

每一位國學小名士的精彩表演,讓我又一次在國學經典的藝術殿堂裏漫遊,詩詞歌賦讓我更加愛不釋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在國學經典的海洋裏遨遊,讓傳統經典伴隨我成長。

國學作文 篇9

學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在上一週舉辦了全校性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班上的同學一起組隊報名參加了這個競賽。

比賽的那天,我們既激動又忐忑。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學校級別的競賽,內心難免不會激動,但是又想到這個比賽肯定會高手雲集,我們很有可能會名落孫山,所以又有些忐忑不安。

比賽正式開始了,第一個環節是團隊介紹。輪到我們上場了,我們一行四人走上講台,大聲説出了我們的組名和口號,然後面帶微笑,鞠躬下場。沒有一個人怯場或是忘詞,是個好的開端。接下來是知識問答環節,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有我們很熟悉的,也有全然不知的,有能很快做出反應的,也有猶豫不敢決斷答案的。在這一輪是競爭之後,我們組的比分排在了中間。到了最後一個環節,是現場評委出題大家辯論。競爭更加激烈了,大家已經進入白熾化階段,紛紛跳起來和意見相斥的同學辯論。

比賽結束了,雖然我們組沒有拿到名次,但是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國學作文 篇10

國學,是那寒冷冬日裏一縷温暖的陽光;國學,是那炎熱夏日裏一縷涼爽的清風;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聖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國學經典》裏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複習複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着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摺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複習。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典》裏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現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去温習和練習,温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可是,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遊戲時,早就把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雲外。已經超時了。媽媽提醒我。我隨口答應道:馬上。一動不動的在電腦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遊戲。啪的一聲,媽媽把電腦電源關了,生氣地説: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哪裏去了。這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心獲得快樂。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我最大的缺點,遇到問題不去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就成了一個木頭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學會了善思,精思,學會了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國學經典》讓我收穫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標籤: 精選 十篇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kgd2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