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選國學作文四篇

精選國學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學作文四篇

國學作文 篇1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嘹亮的歌聲響徹寰宇。從此,真正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封建、帝國不堪回首,特色社會主義蒸蒸日上。奮發圖強的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建設着幸福家園。

貧窮沒有好出路,富裕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一個落後的國家、民族,必將受到捱打與蔑視。然而,隨着改革開放,與是俱進,科學發展,祖國正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看,祖國變了。城市奇蹟般地崛起一幢幢高樓大廈;鄉鎮化的港灣,綠樹成蔭,映襯着鮮花豔麗無窮;新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茅草房不見了,嬌俏的小樓房點綴着茫茫大地,道路縱橫交錯于田間地頭。一幕幕多麼壯闊的美景!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舉世矚目。人們走向信息化,實現現代化。雄鷹展翅熬翔天空,神舟載人,嫦娥奔月不是神話,而是充滿現實,凝聚希望的征程。

建國60年,團結60年,奮進60年。祖國政治體制的完善,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得不使人驚歎:“中國!了不起!”民族的團結,祖國的統一,離不開每個中華兒女。祖國需要更多維護團結的有志於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者。

崛起的中華民族,一定要與祖國共奮進,攜手創造更輝煌更美好的明天。

國學作文 篇2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誦讀電視大賽》,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古詩大比拼。

”請説出帶有江或湖的詩句,不能重複。前幾輪選手們都對答如流,隨着詩句越説越多,有的選手開始重複敗下陣來。最終一位大姐姐贏得本關第一名。我挺佩服她的沉着、冷靜,不慌不忙就把詩句背了出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她要下多少功夫呀!我覺得自己和她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

接下來,“美德大考驗。”通過就餐考驗她們謙讓的美德。

餐桌上有六個人,但每次上的食物數量只有五個,看看他們六個人怎樣分食。還考驗她們和長輩一起進餐時的禮貌用語等,她們表現的都特別棒,我是自歎不如。

通過觀看《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

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

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同學們我們一起培養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吧!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説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更深刻的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彤彤!”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説:“知道,一會就來。”接着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作文 篇4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這過節目,讓我受益非淺。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傳統博大精深;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有豐富的傳統。

在學校裏,《經典與閲讀》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背過。經典的詩句讓我們瞭解中國傳統但是又很的同學卻不好好的學習《經典與閲讀》渾水摸魚——不好好背古詩。我很奇怪,多多瞭解中國的傳統呢?

在社會上有很多口中講文明但自己卻不講文明的假文明人。比如:罵人.亂吐痰等等不文明的現象 。如果同學們遇到這種人,一定要制止並且告訴他們這樣不對。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都要重視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ypeypj0.html
專題